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阜新盆地白垩系沙海组煤层气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煤层气系统研究能有效地指导煤层气勘探和开发。运用非常规含油气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阜新盆地沙海组煤层气地质特征。沙海组三段煤层是研究区煤层气的生储层;沙海组四段泥岩、泥质粉砂岩作为沙海组三段煤层气的盖层,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上覆岩层是沙四段泥岩和阜新组地层;由于喜山期辉绿岩的侵入,沙海组煤层在古近纪末出现生气高峰,另外,后期盆地抬升,地下水作用带入细菌导致煤层产生大量次生生物气;此后,煤层气进入保存阶段,煤层气系统的关键时刻是古近纪末。以上表明,盆地东梁区白垩系沙海组煤层适合进行煤层气勘探和开发,有望成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接续区域。  相似文献   
22.
四川拉拉铜矿构造成矿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矿区区域构造背景、矿区构造特征、构造控矿特征的研究,得出了矿区岩石圈在经历了火山地堑、挠曲沉降和回返褶皱封闭几个构造-岩浆演化阶段后,形成了该区东西向和南北向构造叠加格局。早期东西向张性断裂构造为含矿岩浆的侵位提供了通道和空间,控制了含矿岩体的分布范围和展布形态,促使了成矿元素的初始富集,中期东西向叠瓦式冲断-褶皱构造体系应是成矿期构造,它为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成矿提供了动力、通道和空间,晚期南北向褶皱构造应是成矿后构造,它对矿床起着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23.
汕头3种人工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东省汕头市莲阳河口区恢复背景相同的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3种人工林和光滩湿地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4种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Y0.02)存在差异;相似性分析检验(One-Way ANOSIM)表明4种生境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等级聚类和非参数多变量标序也显示4种生境间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3种人工林中,无瓣海桑、海桑人工林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较为相似;3种人工林中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拉关木海桑无瓣海桑。BIOENV分析表明大型底栖动物分布与林地土壤p H、有机质、砂粒和粉粒含量、红树植物平均株高、平均胸径、平均基径和冠幅(南北×东西)这些理化因子显著相关,这进一步证实了红树植物种类对林地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和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介绍自动气象站逐分钟全要素文件(AWS_IIiii_yyyymmdd.RTD,以下简称RTD文件)的结构、存储内容和主要作用,以提高台站观测员对该文件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5.
选取赣中西地区23个ML≥2.0地震的单台波形数据,基于遗传算法,分别采用ω-3和ω-2震源谱模型对每个地震每个水平向的振幅谱进行搜索,得到2组低频水平Ω0和拐角频率fc.目测发现大多数地震震源谱符合ω-3模型,除1个地震的fc接近6 Hz外,其余22个地震的fc均小于3.51 Hz,明显偏低.这23个地震除fc接近6...  相似文献   
26.
介绍“十五”江西数字测震台网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台站布局、观测动态范围和台基环境地噪声水平对台网地震监测能力的影响,阐述江西数字测震台网技术成果及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与邻省台网的联网与数据共享后,台网监测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7.
采用震源位置及速度结果的联合反演方法确定闽粤赣交界区(24°~26.5°N,114°~117.8°E)地震的震源位置以及震源区速度结构。结果显示:1闽粤赣交界区地震震源平均深度随震级增大而加深的特征明显,即地震震级越大,震源深度越深,但平均深度不超过15 km;越靠近沿海,地震震源深度有加深的趋势。2通过对河源地区、邵武-河源断裂带中段(寻乌-瑞金)区域、政和-大浦断裂带中段(漳平附近)区域以及闽粤近海区域地震剖面研究,发现地震多发生于高低速异常结合部位。  相似文献   
28.
综述了湖相沉积物重金属环境污染研究进展。介绍了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方法和湖相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并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以期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9.
江岳  杜建国  易丽  罗丽  王富宽  陈志 《地震》2009,29(2):73-80
通过饱水砂岩的三轴压缩实验, 研究了含水层砂岩的破裂过程及其伴随的水化学变化, 并探讨了砂岩在蠕变和剪切破裂过程中地震水化异常现象的形成机理。 用离子色谱仪(IC)和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了不同压力条件下实验溶液的F-、 Cl-、 NO-3、 SO2-4、 Ca2+、 Mg2+、 Na+浓度。 饱水砂岩在差应力作用下, 随着蠕变时间延长和剪切作用的强化实验, 溶液中主要离子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仅Mg2+浓度是降低的。 F-和Cl-浓度变化最明显, 在2~12小时的蠕变时间内分别增大约10倍和4倍, 而随剪切作用的强化分别增大约5倍和3倍。 这种变化主要与矿物的溶解和流体包裹体的混入有关。 实验结果表明, F-、 Cl-和Ca2+可作为砂岩含水层地震水化前兆监测的灵敏组分。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