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5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276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243篇
地球物理   260篇
地质学   716篇
海洋学   9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振动台子结构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实时结构混合试验方法,持续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利用振动台和其它加载装置进行联合加载,从而提升和扩展振动台的加载能力,实现大比例甚至足尺结构试验的目的。基于主动质量驱动器(AMD)加载方法的振动台子结构试验中,在试验子结构和数值子结构完全拆分的情况下,无论采用位移PID还是三参量控制,在界面加速度输入情况下AMD系统在3~5 min后会产生失稳现象,通过调整控制增益、对加速度反馈信号进行滤波无法消除这种现象。在加速度传感器噪声的影响下,子结构试验系统无法保持长期稳定,通过数值仿真表明现有的时滞补偿算法也无法消除这种失稳现象。考虑这种情况,将卡尔曼滤波引入界面加速度的量测环节,通过整体结构模型求得的界面加速度对实测界面加速度进行修正,从而提升了振动台子结构试验的系统稳定性和试验精度。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合理的卡尔曼滤波参数,可以抑制加速度传感器随机噪声对子结构试验精度的影响,系统时滞稳定性也得到显著改善。文中的研究结果为振动台子结构试验的成功实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52.
湘南地区锡矿地质工作现状及其找矿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知锡矿床(点)余处的湘南地区锡矿资源丰富,探明锡金属量×100n106。锡矿 t 的分布与燕山期花岗岩体密切相关;选矿效果较好的有云英岩—石英脉型、蚀变花岗岩型、蚀变断裂充填型锡矿,它们是当前开采的主要对象;锡矿找矿重点地带是郴州—蓝山构造岩浆岩带,近期的主要目标是到花岗岩中找蚀变花岗岩型和蚀变构造带型锡矿。  相似文献   
953.
A wave flume simulator was used to study internal nitrogen release from the surface sediment collected from Taihu Lake,China.Particulate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suspended solids,primarily from surface erosion related to the shear stress and duration of wave action.In response to 4 cm-and 10 cm-high wave production representing waves generated in Taihu Lake by gentle and gusty winds,respectively,the mean dynamic release rate of ammonium(NH+4) from the sediment to the overlying water was 1×10-3 mg/(m2.s) and the NH4+ concentration in the overlying water increased by 0.016 mg/L,indicating that waves resulting from strong wind can induce the rapid release of dissolved nitrogen from Taihu Lake sediments.The decrease in interstitial NH+4 concentrations at all sediment depths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NH4+ concentrations in the overlying water by 0.01 mg/L,showing that sediment below the eroded layer was the main source of internal nitrogen release.Changes in the interstitial dissolved oxygen and NH+4 concentrations showed that wave-induced pore water movement can greatly increase the diffusion rate,and that these effects can influence the sediment to a depth of at least 15 cm.Diffusion induced by pore water movement may be very important for the formation of an active sediment layer in Taihu Lake.  相似文献   
954.
春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7—8月)日极端最高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分析了春季(4—5月)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特征,找到了影响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热源关键区域,并就关键区大气热源对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影响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春季青藏高原主体中南部大气热源与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关系密切,当该区域大气热源偏弱(强),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日数偏多(少)的可能性大。当春季青藏高原关键区大气热源偏弱(强)时,春季南海到西太平洋暖池对流偏强(偏弱),南海上空为气旋性(反气旋性)异常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西),有利于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晚),往往有利于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南),从而导致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日数偏多(偏少)。春季青藏高原关键区大气热源可以作为长江中下游盛夏高温的一个前期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95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956.
957.
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康滇地轴的区域地质构造运动及其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提出晋宁期是康滇地轴第一次铀成矿期(960—1006Ma)。  相似文献   
958.
本文将康滇地轴中南段元古宙主要铀矿化类型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七个亚类。初步总结了元古宙铀成矿的基本特征 ,提出铀矿化 (96 0 - 6 0 0 Ma)是晋宁 -澄江运动的产物 ,与该区同层位中铜矿化改造富集时期一致 ;并讨论了康滇地轴中南段不整合面型铀矿床成矿条件评价问题 ,提出中、上元古界不整合面附近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959.
青藏高原冬、夏季月平均气温及异常分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3,他引:17  
利用西藏(15个测站)、青海(38个测站)冬季和夏季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EOF、REOF方法,得到了青藏高原冬、夏季气温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趋势,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夏季气温场与冬季气温场前10个RPC的累积方差贡献均在90%以上,表明青藏高原的气温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都具有收敛速度快的特点。经旋转后按方差贡献的大小将青藏高原冬季气温异常敏感区分为北部、东南部型、边缘型、中部型和西部型。夏季分  相似文献   
960.
采用双轨处理模式对8景ENVISAT降轨数据进行永久散射体(PS)时间序列处理,获得了2009年4月6日意大利拉奎拉(L’Aquila)Mw 6.3级地震区域的PS时序差分干涉图和形变场。结合Delaunay三角形剖分算法对破裂区的形变过程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①本次地震变形最强烈、地表破裂发生的区域是一个地势相对较低的椭圆形洼地。破裂主要沿震中的东南方向传播,面积约22×14km2,方向约135°。②地震产生的形变量集中在破裂区,主要在震时及震后形成,位移场视线向下沉量达150mm。③破裂区位移场数值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数据处理策略较完整地揭示了此次地震位移场变化的全过程,在8景雷达数据所跨时间段内,震前2008年4月与2009年2月两景资料显示,研究区位移场变化不明显,2009年2月至震后的2009年4月的图像显示,震中区形变场快速变化,沉降量达130mm;6~7月,形变场的沉降速度明显减缓,8月30日最后一景资料显示,沉降速度出现加速,破裂区总下沉量达150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