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质学   1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煤地质学作为地质科学的一个分支,由于它与能源需要的密切关联而已经成为一门应用颇广的实用学科。煤地质学的研究与发展水平,一般地说,受到来自三方面的推动:1.煤勘探、开发、利用对于煤地质当前和长远的要求;2.地质普查、勘探的高效率和有关技术方法与测试手段的日益现代化;3.作为煤地质学基础的沉积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古生物学以及煤化学等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成就。美国地质调查所在莱斯顿举办的名为“煤地质学及其前景”的大型座谈会上,曾就理论与实用两个方面,着重地对成煤环境、煤化作用、煤岩学、煤中伴生元素以及对煤的勘探、开发与利用中的地质问题进行系统的讨论,提出了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1],吸引了国际上的注意。苏联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煤地质研究,也把同提高煤田普查、勘探效果与质量有关的地质问题列为主要方向[2]。其它重要产煤国家有关报道表明,他们的煤地质学研究也无不在各种程度上体现着以上三方面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2.
构造体系与煤的变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造挤压作用下,当煤系及其下伏地层受到压缩时,岩石内部的颗粒之间发生内摩擦而伴随析出的热量,是引起煤变质的一个普遍因素。后成煤期继续活动着的一些山字型构造,其前弧或反射弧的展布方位往往与高变质煤带相一致。如沿长江中、下游展布的晚二迭世高变质煤带与淮阳山字型的前弧挤压带相吻合;川南~黔西北的弧形高变质煤带与黔西山字型前弧挤压带相一致,黔西南的弧形高变质煤带与云南广西两个山字型构造反射弧的重迭部位相一致,等等。某些挽近时期有强烈活动的经向构造带内,也常出现高变质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