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129篇
地质学   299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8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用分形与多重分形的方法研究地球化学场中地球化学指标的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多重分形矩方法研究了新疆塔里木盆地艾协克一桑塔木南地区2000km^2内采集的2085个土壤样中20项油气化探指标的多重分形谱函数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主要成油气指示指标的多重分形谱基本上呈单一“钩状”,显示较弱的多重分形或单一分形;而其他指标多显示较强的多重分形特征。这些性质在研究区广泛存在,将对区域含油性研究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72.
随着勘探由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的深入,致密砂岩气逐渐成为勘探热点。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二段、四段致密砂岩储层是须家河组主要的产气层。受沉积环境、埋深、成岩环境的影响,不同物源下储层砂岩矿物组成、成岩演化以及储集物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首先,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砂岩类型和岩屑类型特征分析研究区须二段、须四段的物源方向。其次,通过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及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探究物源对储层特征的影响。最后,分别讨论不同物源下研究区须二段、须四段储层特征的差异性,揭示物源对储层的控制作用。取得认识如下:(1)须二段主物源区是米仓山—大巴山,须四段主物源区是龙门山;(2)须二段,米仓山—大巴山物源较龙门山物源控制的储层压实作用及硅质胶结作用略强,绿泥石薄膜发育,碳酸盐胶结作用弱。须四段,龙门山物源较米仓山—大巴山物源控制的储层碳酸盐岩屑极大地提高了储层的抗压实能力,长石溶蚀作用显著,方解石胶结作用略弱;(3)龙门山物源体系下,须二段绿泥石胶结和长石溶蚀作用主要改变储层物性,碳酸盐胶结和硅质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须四段溶蚀作用和相对较弱的压实作用是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碳...  相似文献   
273.
井孔与弹性波的相互作用: 理论、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井孔与弹性波相互作用这一经典理论问题的求解方法以及近期的一些重要进展和应用.特别是,用球面波的柱面波展开式同时求解井孔的弹性波辐射和入射(及散射)问题,避免了后一问题常用的平面波入射假设,由此可正确描述远探测波场球面传播的物理实质.介绍了将远场渐近方法和互易性原理用于求解这一问题的快捷有效的分析方法.将这一方法用于井中的声波远探测技术,可以准确模拟和分析井中的声源辐射,波在地层中的反射,以及井对入射弹性波的散射和透射等复杂波动现象.对于指向性声源(如偶极声源),还可以模拟其接收声场的方位特征,进而通过四分量测量确定反射体的走向.分析结果不仅为远探测技术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4.
采用功率谱概率密度函数(PDF)方法,计算、生成内蒙古测震台网JOPENS系统观测数据任意时间段PSD曲线、PDF图,并分析其不同频段时空变化特性,可检测JOPENS系统MySQL数据库传递函数灵敏度、零极点、归一化因子与实际观测仪器参数一致性,最终实现内蒙古测震台网JOPENS系统观测数据的异常检测.  相似文献   
275.
目的:应用野百合碱(MCT)诱导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PAH)模型,运用微型CT和磁共振心功能成像方法,研究肺动脉压力演变和右心室结构、功能演变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将MCT诱导的PAH模型组(1 wk-PAH组、2 wk-PAH组、3 wk-PAH组、4 wk-PAH组)和每一个模型组的对照组大鼠分别随机分组(每小组12只),分别在第1、2、3和4周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压力,微型CT测量主肺动脉直径及右心室与左心室最大径比值,MRI右心功能动态检测,观察肺动脉压力和MRI参数演变关系。比较对照组、PAH模型组各组间的相关各参数差异。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右心室射血分数,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心室与左心室最大径比值和主肺动脉直径分别与平均肺动脉压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注射野百合碱后1至4周,48只模型组大鼠的右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容积与平均肺动脉压有很好的相关性(分别为rRVEF=-0.823,rRVEDV=0.732,rRVESV=0.803)。右心室与左心室最大径比值与平均肺动脉压有轻度相关(r=0.694),主肺动脉直径与平均肺动脉压无相关性,r=0.438。注射野百合碱前两周,野百合碱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射血分数、右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右心室与左心室最大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3周到4周后,以上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大鼠的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与左心室最大径比值增加,右心室射血分数逐渐降低,右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逐渐增加。对于大鼠慢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监测,CT和MRI可以准确快速测量各项参数变化,简单易行。右心室舒张末及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等参数是提示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276.
2013年1月18日四川省白玉县发生Ms5.4地震,临震前4天左右甘肃陇南中心地震台钻孔倾斜、数字化气氡观测资料出现短临异常现象.钻孔倾斜异常形态趋势转折,持续时间1天;数字化气氡异常形态,加速下降后回升,持续时间3天.  相似文献   
277.
矿物聚合材料固化过程中的聚合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粉煤灰、高岭石等为原料,制备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耐酸性的矿物聚合材料制品,可代替部分硅酸盐水泥制品。根据矿物聚合材料制品在3 d、7 d、14 d、28 d的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核磁共振(NMR)等测试分析结果,研究了该材料固化过程中的聚合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矿物聚合材料在固化过程中的反应如下:(1)粉煤灰中的玻璃相在强碱的作用下首先发生溶解,其中部分Si-O、Al-O键发生断裂;(2)断裂之后的Si、Al组分在碱金属离子Na+、OH- 等作用下形成Si、Al低聚体(-Si-O-Na、-Si-O-Ca-OH、Al(OH)-4、Al(OH)2-5、Al(OH)3-6),而后随着溶液组成和各种离子浓度的变化,这些低聚体形成凝胶状的类沸石前驱体;(3)前驱体脱水形成非晶相物质。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28 d制品中,Si的存在方式以Q4为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矿物聚合材料的形成机理、改善制品的性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78.
刘瑛  苏会东 《矿产与地质》2007,21(6):695-697
文章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活性炭颗粒负载TiO2的光催化作用.以20W紫外灯作光源,酸性大红染料为目标物,探讨光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钛酸四丁脂与无水乙醇按1:8比例制备Ti02溶胶,活性炭颗粒浸涂凝胶一次,在450℃煅烧2h,酸性大红染料的降解率可达78%.当溶胶掺杂Fe(3 )时,可增强光催化效果,实验表明120min对酸性大红染料废水的光催化降解率由78%提高到97%.  相似文献   
279.
引言辐射年龄测定是现代地质学的基本工具之一。对于距今大约三万至四十万年的期间,不是缺乏年龄的测定方法,就是缺乏可以用于测定年龄的物质。铀系不平衡法是可以应用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的少数几个年龄测定方法中的一个。自从这个方法在大约二十年前提出以来,它非常成功地应用于纯碳酸盐沉淀物。但是把它应用到带有碎屑杂质的钙质物质上的尝试还几乎没有做过。普遍存在于半干旱和干旱区域的土壤碳酸盐(作为例子)的年龄测定,假若  相似文献   
280.
关于由抽水或灌水引起的隔水层的一维固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以往大量的野外实测资料和室内试验资料的基础上,〈抽、灌水作用下上海土层变形特征的探讨〉一文,已阐明了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是导致上海地面沉降或回弹的主要原因,并已分析了上海市区各土层的变形的基本特征,本文将从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因抽、灌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或回弹的机理及其过程,本文分析了由抽、灌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或回弹的一维固结问题,指出了因抽、灌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回弹的机理及其发展过程,给出了沉降量的计算公式,所得结果与实测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