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81.
放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mobilis)控制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暴发是当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评估富营养化初期湖泊鲢、鳙控藻的生态效果,2016年在洱海红山湾开展原位围栏鲢、鳙控藻实验,对围栏内外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环境因子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测定了围栏内鲢、鳙的生长及摄食节律.结果表明:围栏内鲢、鳙呈现匀速生长,围栏生存环境适宜.根据Egger''s模型估算鲢、鳙的日摄食量分别为24.96%和18.18%,鲢的日粮高于鳙;滤食率结果表明,鲢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高于鳙(分别为3.01和2.19 L/(g·h),而鳙对浮游动物的滤食率高于鲢(分别为18.61和13.54 L/(g·h)).研究期间,围栏内外水体理化因子无显著差异;但围栏内外微囊藻生物量差异明显,并且在7月达到生物量峰值(围栏内为1.7 mg/L,围栏外为2.4 mg/L).鲢、鳙对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类——微囊藻和隐藻有明显的削减效果,6-8月逐渐上升并在8月达到最高(64%);当浮游植物优势种由微囊藻替换为硅藻门和绿藻门的种类时,鲢、鳙的削减效率不明显(10-11月为负值).此外,鲢、鳙放养显著降低了浮游甲壳动物的总生物量和枝角类生物量.因此,结合实验结果得出,鲢具有更高的控藻能力,尤其对微囊藻水华,但同时具备了较高对浮游甲壳动物的削减能力,需要进一步分析富营养化初期湖泊——洱海中实施非经典生物操纵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82.
周期性水文节律是影响洪泛湖泊洲滩湿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驱动力。本研究以鄱阳湖中低滩典型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样方调查与统计方法分析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其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鄱阳湖中低滩代表性群落分别是灰化薹草群落和虉草群落;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为1.5,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为0.55,生物多样性与物种均匀度偏低。虉草群落的均匀度、多样性指数高于灰化薹草群落,但二者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明显。土壤铵态氮、总磷及土壤含水量和高程是影响植物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其中灰化薹草的物种多样性与土壤铵态氮高度相关,而虉草的均匀度则与土壤总磷关系更密切。此外,鄱阳湖中低滩环境下,灰化薹草群落的均匀度随土壤总磷含量的升高呈现U型响应曲线,虉草则是倒U型,这表明,鄱阳湖中低滩环境下,灰化薹草群落和虉草群落生物多样性对单个、同一的环境因子存在不同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83.
在河口海岸工程中,常常会面临岸滩冲蚀、岸线演变、航道淤积、建筑物底部淘刷等涉及泥沙起动和输运的问题,而水流对底床的剪切力是研究泥沙起动与输运的重要参数。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底床剪切力测量装置,在不同流速的水流中,分别在固定砂床(定床)和可移动砂床(动床)上进行了底部剪切力的直接测量;同时,根据试验中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测得的流速信息,采用湍流动能法对底床剪切力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当比例系数取值0.19时,估算出的底床剪切力与测量值吻合较好。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流速较小、砂粒未起动时,动、定砂床上的底部剪切力大致相同;在有砂粒起动的情况下,动床上的底部剪切力比定床上的大,相对差值最大约20%。因此当涉及底床剪切力的问题时,需要先确认床面形式,然后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4.
在高精度卫星数据处理中,卫星钟差数据的插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插值精度直接影响到卫星定位的精度,而传统的插值和拟合方法各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尝试将广义延拓插值法应用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卫星钟差数据的处理中,通过把5 min历元间隔的钟差数据插值为30 s,再与30 s的精密钟差数据进行对比,并对其插值精度进行评估.讨论三个参数不同的取值组合与其插值结果精度之间的关系,得到最优参数组合,在该参数组合条件下与传统的Lagrange插值法的插值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的结果表明:利用广义延拓插值法对BDS卫星钟差数据进行插值时,其精度能够满足要求且略高于Lagrange插值法.   相似文献   
185.
烟台开发区扩区后,辖区海域面积达291km2,海岸线长46.8km,用海面积0.8万hm2,用海单位458个,海洋监察管理任务进一步加大。扩区前各地海洋管理部门管理仪器、手段、模式不同,各类用海面积不实,用海纠纷较多。中国海监烟台开发区大队确定了起步、拓展、全面实施的海域管理总体思路,经过一年的积极工作,海域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一、起步1. 保证海洋监察仪器到位开发区农业与海洋渔业局成立后,开发区管委会高度重视海洋管理工作,在监察仪器仅有GPS卫星导航仪的基础上,为中国海监开发区大队先后配备了笔记本电脑、照相机…  相似文献   
186.
银石坪矿床是近年来在福建龙岩马坑—大田汤泉铁矿整装勘查区内新发现的具有较大规模的铁矿床,研究程度较低。本文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系统总结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磁异常、矿体和矿石特征,分析了地层、构造和岩浆岩与铁成矿关系,进而探讨矿床成因。研究表明,银石坪矿床主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石炭系下统林地组,次要矿体往往呈脉状和透镜状;深部矿石为块状结构,地表矿石为蜂窝状、松散土状褐铁矿,并具有与矿化密切相关的硅化、褐铁矿化、磁铁矿化和绢云母化等围岩蚀变,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型褐铁矿床。矿区磁异常地段、岩体与林地组接触带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该矿床的发现和评价将有助于闽西南大田铁铜多金属成矿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接续和找矿工作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7.
以我国东海2种重要赤潮原因种--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低磷酸盐浓度以及初始细胞密度对这2物种种群增长与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实验条件下2物种有不同的竞争结果,营养盐限制环境中主要表现为资源利用性竞争,东海原甲藻为竞争优势种;丰富营养盐环境中,种间竞争具有明显的密度依赖性,根据初始细胞密度的不同,2竞争物种既可以相互排斥,也可能共存.该结果与东海赤潮特征即2物种既可以分别形成单相型赤潮,又可以共同形成双相型赤潮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8.
基于电磁场正演理论编制高频大地电磁法正演程序,采用自适应有限元方法模拟起伏地形对高频大地电磁数据的影响,在10~105Hz频率范围内,通过地堑、地垒、任意起伏地形3种模型,分析总结起伏地形对高频大地电磁法TM和TE两种极化模式的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曲线的影响规律,所揭示的规律可为山区高频大地电磁勘探外业布置与数据分析解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9.
本文在无线电掩星弯曲角射线追踪正演算子中引入水成物的影响,针对台风个例,利用FY-3c GNOS弯曲角资料的同化展开研究.通过分析水成物对掩星弯曲角正演精度的影响,指出当掩星剖面跨越一定厚度的台风区云雨大气时,多相态水成物对GNOS弯曲角正演精度的影响不可忽略.进而提出一种考虑云雨影响的掩星折射率正演算法,将掩星折射率...  相似文献   
19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地面区域气象站逐小时观测数据、FY-2G云顶亮温、喀什CR/CC雷达产品及NCEP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南疆西部2020年4月17—24日和2021年6月15—17日(分别简称“过程1”、“过程2”)两次极端暴雨过程环流背景和短时强降水环境条件、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发生在500 h Pa“东西夹攻”的有利环流背景下,100 hPa南亚高压分别呈东部型和双体型,低空急流、切变线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两次暴雨重要的触发系统。两次强降水均发生在对流云团发展最强盛、范围最大时或TBB梯度最大处。但雷达回波特征明显不同,“过程1”影响系统为线性多单体强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达65 dBZ,具有中小尺度辐合和旋转特性,强降水期间VIL维持40 kg/m2以上并有跃增现象,更有利于产生强对流。“过程2”影响系统为分散性普通单体风暴,径向速度高层辐散不明显,VIL值明显小于“过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