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4篇 |
免费 | 87篇 |
国内免费 | 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2篇 |
大气科学 | 90篇 |
地球物理 | 48篇 |
地质学 | 241篇 |
海洋学 | 86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57篇 |
自然地理 | 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逐时和逐5 min自动站降水资料以及昆明CINRAD/CC多普勒雷达资料,针对滇中地区2021年主汛期不同影响系统下的3次短时强降水过程,对比分析了降水特征、环流形势、大气环境特征以及雷达回波的结构、形状、演变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3次短时强降水过程影响系统差异主要在于500 hPa天气系统不同,700 hPa都有切变线影响,但是形成原因各异,地面均有辐合线或弱冷锋配合.3次过程的环境条件在不稳定层结、近地层水汽、垂直风切变方面与中国其他地区短时强降水发生的环境条件具有一致性,但是在大气整层可降水量、对流有效位能、SWEAT指数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对流回波的形状有点状回波、块状回波、带状回波、絮状回波等.对流风暴分为高质心型、低质心型以及混合型;短时强降水有单独出现某种对流风暴类型的阶段,也有多种对流风暴类型同时出现的阶段;CAPE值和SWEAT指数与对流风暴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强回波剖面呈柱状结构或者塔状结构,35 dBz强回波接地,而没有悬垂特征.短时强降水多产生于长时间停滞型或移动缓慢型的对流回波,还有部分短时强降水产生于\"列车效应\"中.短生命周期的单体生消形成的短时强降水持续时间绝大部分在1 h以内,但是单体合并组织和反复生消或者\"列车效应\"形成的短时强降水持续时间常在1~3 h.高质心型对流风暴产生的瞬时雨强可达10 mm·(5min)-1以上,低质心型和混合型对流风暴可产生的雨强范围较大,大多在3~10 mm·(5min)-1,少数也可达到10 mm·(5min)-1以上. 相似文献
622.
623.
624.
内陆盐沼湿地土壤碳氮磷剖面分布的季节动态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向海湿地为例探讨了内陆盐沼湿地土壤剖面中碳氮磷等生源要素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陆盐沼湿地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与土壤深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在剖面中均表现为由表层向下层其含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特征,除表层土壤碳氮含量随季节变化呈持续增加外,生源要素剖面分布的季节变化基本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之间关系密切,且三者受土壤粒度的影响都非常显著.土壤pH值仅与土壤有机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对全氮和全磷含量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625.
626.
海岸带沉积物中的微体古生物化石保存着丰富的地质环境信息,本文的目的是重建莱州湾南岸晚上新世以来的古植被演替与海平面波动关系。
拟通过对HLL01钻孔的孢粉、淡水藻类、海相沟鞭藻、有孔虫内衬等微体古生物化石的分析,恢复和重建莱州湾南岸及其附近地区晚上新世以来的古植被演替与海平面波动。
(1)在晚上新世—早更新世阶段(约6.8~1.6 Ma),大量的陆生草本花粉(75.13%)指示研究区的植物群落主要以藜科、蒿属及禾本科为主的草原植被,气候温暖偏干。(2)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阶段(约1.6~0.6 Ma),研究区的植物群落开始由草原向森林草原类型过渡;急剧增加的淡水藻类,则指示研究区可能有大的河流注入,或形成较大规模的湖泊;降水量增加,气候变得湿润。(3)在中更新世—晚全新世阶段(约0.6~0.004 Ma),研究区的植物群落已经变成森林草原植被。淡水藻类含量略有降低,指示研究区的河流注入量开始减少,湖泊面积也开始萎缩。同时,海相沟鞭藻和有孔虫内衬等海相化石记录,指示研究区在该阶段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大规模海侵事件。
莱州湾晚上新世以来发生了3次古植被演替与海平面波动事件。
627.
水平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出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在夜间则是能看到和确定出的一定强度灯光的最大水平距离. 相似文献
628.
629.
基于1994—2014年研究区葡萄的逐年商品果率数据,1965—2014年芜湖市逐月的气象数据和1981年7月至2014年6月国家气候中心的逐月88项新大气环流指数、26项海温指数,使用相关性分析、线性趋势、MannKendall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影响葡萄商品果率的关键气候因子进行遴选,并在此基础上对遴选因子的近50年变化特征和短期气候预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葡萄商品果率的关键气候因子有7、8月的平均气温(T_7,T_8)、最高气温(T_(max7),T_(max8))、最低气温(T_(min7),T_(min8))、相对湿度(R_(H7),R_(H8))、日照时数(S_7,S_8),以及8月的平均气温日较差(ΔT_8),近50年T7、T_(max7)和T_(min7)显著升高,RH7、ΔT8和S8显著下降,其中T7、T_(max7)、ΔT_8的变化以渐变为主,而T_(min7)、R_(H7)、ΔT_8则发生过突变。这些关键气候因子与前期1年内的多项大气环流指数和海温指数显著相关,并遴选其中关键指数作为预测芜湖市7、8月葡萄商品果率关键气候因子的短期气候预测指标,计算出气候因子的预测方程,以期为葡萄种植能够有效应对气候影响、保证商品果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