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33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首都北京,群英荟萃,丁卯之年,殊堪庆贺。值此《国际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胜利召开之际,谨向中外构造地质学界空前团结的盛会致以热烈的祝贺,特辟专辑以示献礼,并衷心祝愿大会圆满成功!世界在巨变,科技在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多尺度、多层次、多类型的构造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正在全方位迅猛发展。结果,吐故纳新,陈旧的概念被抛弃,不少学说得到充实和更新,崭新的学术思想和概念层出不穷。总之,人们的地球观、构造观和方法论,已经或正在发生着突破性的变革。变革不仅来自于新技术、新方法等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多学科、多兵种的大联合,而更主要还是导源于地质工作者重视实践、餐风宿露、艰苦奋进的实际观察和慎密的思索。  相似文献   
102.
18世纪中期地质学作为一个庞大的独立知识领域从自然科学中划分出来。从19世纪70年代起便开始进行了紧张的各种各样的地质学研究。许多科学问题也随之产生,明显地形成了许多地质领域的分支。在查明只靠一国力量而无法解决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时单一的文献资料不能满足要求,因为这些资料刊登在多种科学杂志和专著中。所有地  相似文献   
103.
重力滑动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力构造指的是在重力影响下的岩石变形过程及其结果(马杏垣等,1981)。从物理学的原理来看,由于重力势(gravity potential)的降低所产生的构造变形总特征,统称为重力构造。重力作为一种体力是无所不在的,因之,重力构造的分布也是极为广泛的。在不同尺度和不同层次上都有表现。其中,地壳上部层次的重力滑动构造——岩体或岩体构造在重力作用影响下的向下坡滑动所形成的构造变动,分布最为广泛,是最常见又最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重力构造类型。本文讨论的主要对象,就是这种构造型式。当然,由于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所以也多少会涉及一些较深层次的重力构造问题。  相似文献   
104.
华北北部结晶基底中的大型韧性剪切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中韧性剪切带的变质与变形、岩石类型、显微构造特点作了系统描述;并认为大型韧性剪切带是岩石—构造单元的转换边界,是结晶基底的主要构造形式;它控制着区域构造的格局、上古生代活动带的展布、盖层断裂的继承性、各种构造岩及动力变质带的形成;最后对区内北东向和东西二组大型剪切带的区域分布、活动性质、控制作用及其演化历史等,作了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105.
豫西秦岭群变质岩岩相学特征及早期地壳演化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豫西秦岭群是东秦岭褶皱带的核心岩系,具角闪岩相变质并有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空间上呈透镜状构造域,其内部可识别三期变形,韧性强应变带十分发育。变质岩系内主体岩石显示为成熟度不高的陆源碎屑沉积,是活动带沉积的特点,变质泥砂岩沉积的稀土组成及微量元素显示为后太古沉积的特征,而区内广泛分布的变质基性岩墙群,可代表早期的地壳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106.
中国的元古宙构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构造过程的作用方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它是按长周期旋迴非均质地发展的。自晚太古宙萌地台形成起,在整个元古宙时期(25—5.7亿年前),大陆的增长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克拉通化和紧接着的解体,通过新生的活动带系统而发展,最后又相继封闭固结,到元古宙末形成了更大、更稳定的陆块,即元古宙末的超级大陆。每个演化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构造体制和构造组合。根据上述,本文将中国元古宙划分为五个构造演化阶段或旋迴。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在室内条件(水温24-28℃,盐度28-33。5)下以缢蛏鲜肉为饵料,对不同体长组斑节对虾的摄食量,生产速率问题进行研究,得出斑节对虾体长,体重与摄食量,摄食率,生长率和增重量的关系如下W  相似文献   
108.
DCCA在黄土高原流域径流环境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以黄土高原腹地泾河流域12个水文特征指标为“物种”,选取对流域径流有影响的9个环境因子,采用DCCA排序方法定量分析河流径流特征沿环境因子梯度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DCCA排序的前3轴分别与退化草地比率、降水量、降水强度、植被指数、平均坡度显著相关;(2)河流径流特征沿环境梯度可明显分为输沙量极大的北部黄土丘陵区;平均含沙量极高的中北部黄土沟壑区;径流量大、输沙量小的山地-沟壑过渡区;侵蚀模数极高、径流年内变化极大的中部黄土残塬区;产流量大、年含沙量极低的南部山地区。  相似文献   
109.
大别—苏鲁区残余超高压构造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索书田  钟增球 《地球科学》2000,25(6):557-563
根据构造学及岩石学研究并结合已有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地质意义分析证明, 现在观察到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区域构造框架, 主要是在三叠纪中朝与扬子克拉通碰撞期后(200~170 Ma) 伸展体制和角闪岩相条件下形成的. 残余的同碰撞及超高压构造只保留在较大的榴辉岩及其他超高压变质岩体内部. 以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和何家湾、安徽省岳西县碧溪岭及江苏省东海等地区的榴辉岩为例, 分析描述了具弱面理的块状榴辉岩、超高压剪切带和A型褶皱等残余超高压构造. 强调指出, 只是这些早期的构造记录才反映大陆碰撞阶段的构造环境及相对运动学特征. 据此提出一个运动学模型, 表示三叠纪(240~210 Ma) 扬子克拉通向北俯冲于中朝克拉通之下并与其发生斜向碰撞的动力学格局.   相似文献   
110.
一、前言我国现行的地电阻率观测方法,采用的是中常大小极距的四极对称法。测量仪器多使用DDC—2A电子自动补偿仪。供电方式大致可分:1.整流供电,供电时将供电电流调到某一固定值上,测人工电位时,若电网电压,负载电阻发生变化,均会引起供电电流的变化,致使地电阻率观测误差大;2.稳压供电,对供电电流值要进行测量,也会引入误差;3.稳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