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9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9篇 |
大气科学 | 50篇 |
地球物理 | 59篇 |
地质学 | 153篇 |
海洋学 | 26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24篇 |
自然地理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74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川东北楼房洞洞穴环境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011年8月―2012年6月的实地监测数据,文章报道了川东北楼房洞溶洞系统气温、相对湿度(RH)、CO2体积分数、水体电导率(EC)和pH值等为期近1年的监测结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楼房洞洞穴系统环境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和季节变化:1)洞穴内的气温变化幅度比洞穴外小,洞穴内夏季气温比冬季高出3~5℃;2)在洞穴内,相对湿度在地下河附近小于在水池附近,显示了地下河对洞穴环境的显著影响;3)洞内监测点SLPB和QCMY处的相对湿度与空气温度出现明显相反的变化趋势,反映主要受气温控制的特点;4)雨季期间SLPB、QCMY和LZLY处的CO2体积分数出现峰值,是较强的生物呼吸作用、“泵”效应和较弱的通风效应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5)pH值的变化趋势在洞穴内外各监测点一致,原因可能是夏秋季节基岩溶蚀较强所致。6)洞内各监测点的EC值也是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反映了气候变化导致的化学溶蚀作用可能是影响离子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2017-01~2018-04高崖水准的观测结果出现异常,为研究该异常的机理,本文基于对二维不规则载荷模型的定量模拟和库容、降水量、地下水位等影响因子的定性、定量分析,得到如下认识:1)高崖水库库容载荷变化对高崖水准的影响微弱,基本可忽略不计;2)高崖水准异常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变化通过水-岩作用造成水准两端岩体的不一致变形。通过跟踪观测资料的后续变化,验证了水准异常变化机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3.
34.
含有多层软弱夹层的开挖边坡具有坡体结构复杂、稳定性评价及治理难度大的特点。以黔西地区现场开挖高边坡为研究对象,建立室内物理试验模型,通过不同的工况开挖,呈现变形破坏演化过程,分析变形破坏模型及形成机理,确定失稳破坏范围。结果显示:开挖边坡裂隙产生由表及里,由上及下,由最初的陡倾短小裂隙扩展延伸,最终贯通,形成近似平行岩层的长大裂缝;缓坡度开挖变形破坏为浅表层,整体稳定性较好,失稳范围及规模较小;陡坡度开挖变形破坏规模大,稳定性较差,以滑移-拉裂深层失稳为主;浅层滑坡滑面以层间泥化夹层剪切为主,基本呈直线状;深层滑坡滑面以层间泥化夹层剪切以及陡倾裂隙组合形成阶梯状。该研究成果对于黔西地区的顺层开挖高边坡设计、稳定性评价、治理措施选择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37.
39.
1985-2013年黑河中游流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黑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 研究水系统演化及其驱动机制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非常关键. 基于甘肃河西黑河中游流域地下水位动态、水文气象、土地利用和灌溉统计数据, 研究了1985-2013年黑河中游流域地下水位时空变化. 结果表明: 地表水的不合理分配和耕地的扩展导致了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地下水位的剧烈变化. 1985-2004年区域地下水位以下降为主; 2005-2013年呈现下降和回升两极发展趋势, 冲洪积扇群带地下水最大下降达17.41 m, 而黑河干流沿岸地下水位最大回升了3.3 m, 地下水埋深普遍增加了1.0~3.0 m. 尽管地下水位在2005-2013年表现出回升趋势, 但干流中游盆地地下水系统处于严重负均衡状态, 制定合理的“生态分水”方案和水资源综合管理规划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40.
针对室内外无缝定位在室内外过渡点精度低、不能平滑自动切换等问题,结合GNSS定位技术以及室内地磁指纹节点的组合方法来实现室内外无缝定位及导航。由于从室外至室内时接收机接收到的卫星星数减少、GDOP值逐渐增加、定位的误差增大,因此室内地磁定位精度逐渐优于GNSS定位精度,在两个定位精度临界点通过分析计算得出GDOP最优转化范围值,进行平稳切换。此次试验仿真结果表明,GDOP在3~3.5进行切换与单一GNSS或地磁方法定位的精度相比,分别提高85.7%和82.6%,从而达到了室内外的高精度无缝定位,填补了国内外在室内外无缝定位上没有合适的切换界定的空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