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目的:探讨应用能谱CT对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儿肝移植术前肝血流动力学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60例肝移植术前行CT检查的胆道闭锁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儿。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28例,B级20例,C级12例。增强CT扫描采用能谱GSI模式。选取动脉期及门脉期的碘(水)基图像,分别在肝S2、S4、S7和S8四个肝段内设立一类圆形ROI(面积约60~80 mm2),并避开大血管测量碘基值,动脉期、门脉期的ROI保持一致;分别取其平均值作为动脉期、门脉期肝实质的碘含量(IA,IP),并计算出肝动脉碘分数(AIF),AIF=IA,IP。对不同Child-Pugh分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的IA,IP及AIF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的IA,IP及AIF分别为肝功能A级:(4.34±2.0)100μg/cm3,(12.68±2.8)100μg/cm3及0.34±0.12;肝功能B级:(5.65±2.8)100μg/cm3,(14.49±3.8)100μg/cm3及0.38±0.13;肝功能C级:(7.09±2.6)100μg/cm3,(13.89±3.5)100μg/cm3及0.51±0.1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Child-Pugh分级组间的IA及AIF的总体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hild-Pugh组间的IP总体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级与C级的IA有显著性差异(P=0.004);A级与C级、B级与C级的AI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A&C=0.001,PB&C=0.015),其中以Child-Pugh C级组患者的AIF最大,Child-Pugh B级组次之,而Child-Pugh A级组最低。结论:能谱CT扫描获得的AIF,可以作为一个定量评价胆道闭锁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儿血流动力学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42.
长白山天池火山岩浆系统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外媒报道长白山天池火山在近2年内有可能喷发的言论,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布测了一条长度约为103 km的二维大地电磁测深观测剖面,对火山区深部电性结构进行探测研究.由于研究区内不明来源的电磁干扰非常强,对数据采用了远参考处理、Robust处理、Rhoplus分析、张量阻抗分解和基于一维层状介质电阻率与相位互算方法等先进处理技术,获取到一批在强干扰区质量较为可靠的电磁数据,利用数据计算分析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二维构造走向和感应矢量特征,采用NLCG二维反演技术对资料进行了二维反演解释,并将反演结果与前人探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探测结果表明:在天池火山口下方存在明显的直立型岩浆通道,岩浆通道在下方约5~8 km位置形成关闭;在火山口下方往北方向附近,在埋深位置约7 km深处存在一个明显的低阻异常体,电阻率小于10 Ωm,且与岩浆通道对接,推测其可能是地表浅部发育的岩浆囊;在长白山山门附近C07-C09号测点之间和C04-C05号测点之间,在埋深约7~17 km深处发现近直立型低阻带,低阻带与下方低阻体直接相连,推测低阻带内赋存有活动的岩浆;随着埋深的增加,从天池火山口南部约20 km位置往北方向,在埋深13~30 km之间壳内广泛发育明显的低阻异常体,推测其可能是活动的岩浆囊.反演结果与前人探测结果整体电性特征相似,但又局部不同.  相似文献   
43.
矮堰基础附近冲刷坑的深度是矮堰设计的重要参数,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与安全。系统回顾了国内外80余年关于矮堰基础冲刷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矮堰基础冲刷的分类和机理,从物理模型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3个方面评述了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目前矮堰基础冲刷较为成熟的成果多集中于二维矮堰非淹没式清水冲刷方面,以物理模型试验方法为主,对于三维矮堰结构的动床冲刷、非冲积原状土床沙成分组成的影响、行进沙波与冲刷过程的耦合关系、浑水冲刷过程数值模拟技术等问题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44.
为了充分发挥FLAC3D在数值计算方面的优势,解决在复杂地质体条件下岩体工程开挖存在的计算模型构建难度大、多采用简化模型而影响计算结果可靠性及准确性的问题。提出采用三维表面模型重建方法建立地质体及岩体工程的表面模型,确定岩层、开挖等的封闭空间区域;在此基础上,通过约束德洛内四面体剖分的方法对三维表面模型形成的空间区域进行网格剖分。分析了网格生成器TetGen的输入、输出数据结构,确定表面模型数据至TetGen、TetGen网格划分结果至FLAC3D的对应关系,实现能够准确描述地质体与工程开挖的FLAC3D计算模型的构建。通过某大型深部开采铜矿的多个岩层和首采区3个盘区63个采场的模型构建实例,证明该方法简单、可行、有效并且健壮。  相似文献   
45.
Fe2+/H2O2和紫外光协同作用下的均相光助Fenton反应体系(UV/Fenton)在酸性水溶液中具有很强的催化氧化能力,因而可以有效地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但此均相反应体系中Fe离子的分离和反复使用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亦即  相似文献   
46.
矿集区大地电磁噪声场源分析及噪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长江中下游某矿集区大地电磁观测环境,分析大型矿山、通讯基站及其他主要电磁噪声源对视电阻率曲线的影响.依据时域波形将噪声分为脉冲噪声、周期噪声、三角波噪声、方波噪声、阶跃噪声、似充放电模式的三角噪声,便于在后期资料处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噪声类型对大地电磁数据进行降噪处理.  相似文献   
47.
刘平辉  管太阳 《江西地质》2000,14(3):162-166
江西弋阳存在与浙江陈蔡群相对应的两类斜长角岩,I类为由拉斑玄武质岩石变质而成的正变质岩,Ⅱ类为由白云质泥灰岩经变质布成的副变质岩。通过对两地斜长角闪岩原岩的化学成发、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及同位素年代学的对比研究,发现浙江陈蔡群的Ⅰ类斜长角闪岩为大洋拉斑玄武岩,江西弋阳Ⅰ类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岛弧拉斑玄武岩;显示两地Ⅰ类斜长角闪岩产出于不同的构造环境,并于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共同受构造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48.
罗甸南部位于右江造山带北缘,褶皱断层较为复杂,穹状构造发育,有利于多金属矿床形成。本文简要叙述该区多金属矿产特征,并对其成矿条件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9.
为比较不同气水比下各类型人工湿地的除污效果,选取火山石、炉渣和牡蛎壳作为人工湿地构建基质,研究两种人工湿地(表面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在不同气水比(0,2,4,6,8)下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潜流型人工湿地对COD、NH_4~+-N及TP的去除率均高于表面流人工湿地;尤其是在COD的去除过程中,当气水比≥4时,潜流式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高于表面流人工湿地。此外,适当曝气可显著提高人工湿地对COD、NH_4~+-N及TP的去除率,气水比为4时,表面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对COD及TP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气水比为0和2时的去除率。对NH_4~+-N而言,表面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分别在气水比为8和6时达到最大去除率。气水比和人工湿地类型的交互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影响不显著,在实际工程中可以忽略组合效应,致力于确定湿地类型及气水比各自对湿地除污效果的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50.
软岩立井井壁与流变岩体相互作用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流变介质模型,分析软岩立并并壁与粘弹塑性围岩的相互作用。根据现场实测结果及围岩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得到围岩应力、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粘塑性区的扩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