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太白山最近1000年的孢粉记录与古气候重建尝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秦岭太白山佛爷池最近1000年的孢粉记录及据此所重建古气候参数的时间序列,揭示了历史时期小冰期和中世纪温暖期的气候特征。小冰期的起止时间为1420-1920aAD。其1月与7月平均温度反映本区夏季风与冬季风的变化有很大的不一致性。小冰期开始时,冬季风突然增强,夏季风显示不稳定波动,并相对变弱,而降水一度增多。小冰期的结束是以冬季风逐渐减弱为先导,而夏季风呈突然增强势态,降水偏少。在中世纪温暖期中,1200-1340aAD发生快速气候波动,出现暖夏、冷冬等特征气候,成为历史上少见的灾害性气候时段。   相似文献   
32.
云南省玉龙雪山表土花粉垂直散布与植被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云南省玉龙雪山地区8个垂直植被带下采集的49个表土样品进行表土孢粉的垂直散布研究,同时选择43个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的样品和20个主要木本花粉类型进行了降维对应分析(DCA)。结果表明,玉龙雪山地区不同垂直植被带的孢粉组合具有不同的代表性成分与变化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相应的植被带类型。在植物稀疏、花粉产量低的高山杜鹃灌丛植被带中,孢粉组合以外来的松属、冷杉属、落叶松属、云杉属和铁杉属等为主;   冷杉林、落叶松林、云杉林和铁杉林等植被带孢粉组合的指示性成分分别是冷杉属、落叶松属、云杉属和铁杉属花粉,它们对应的峰值分别为13.6%,4.7%,39.4%和11.5%;   针阔混交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孢粉组合分别以高含量的常绿栎类、栲/石栎属为特征,并都含有多种落叶阔叶乔木和灌木的花粉,但后者比前者所包含的阔叶乔木与灌木成分更多,且蕨类孢子的峰值也出现在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   云南松林的孢粉组合中除松属外很少有木本花粉出现。DC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现代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温度是决定不同植被带样点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这与垂直植被带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逐渐降低而发生更替的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3.
利用银川地区孢粉时间序列的随机数字滤波分析的研究成果 ,应用频谱分析方法探讨银川盆地孢粉植物群气候波动特征 ,确定 0 .80MaB .P .以来存在 6 0× 10 4 a、30× 10 4 a、10 (或 6 )× 10 4 a的准周期 ,依据孢粉植物群的时空分布建立了该区多重气候旋回模型。该模型将该区 0 .80MaB .P .以来的气候划分为 1个 0 .6 0Ma的气候幕 ,3个 0 .30Ma的气候期 ,10个 0 .10 (0 .0 6 )Ma的气候段。并且讨论了模型与自然环境演变的关系 ,指出 0 .80~ 0 .5 5MaB .P .期间为冷凉旋回 ,0 .5 5~ 0 .2 0MaB .P .期间为暖温旋回 ,0 .2 0MaB .P .~今为冷凉旋回  相似文献   
34.
广西百色盆地始新世孢粉组合与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百色盆地百东河地表始新世剖面进行系统孢粉分析 ,建立那读组和百岗组连续的孢粉序列 ,共划分 6个孢粉带和 11个亚带。根据剖面孢粉母体植物的生态属性 ,确定 6个孢粉植物群—气候期。当时植被经历了由常绿阔叶林向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转变 ;气候从热带湿润型向南亚热带—北热带半湿润偏干型转变。  相似文献   
35.
青藏高原错鄂湖2.8 Ma来的孢粉记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吕厚远 《中国科学D辑》2001,31(Z1):234-240
青藏高原错鄂湖近2.8 Ma来的孢粉组合揭示出7次大的植被类型的演变过程, 反映了至少5次大的构造抬升过程, 分别发生在2.58, 1.87, 1.17, 0.83和0.3 MaBP前后. 在0.8 MaBP以前, 该区的海拔高度一直处在4000 m以下, 之后高原大幅度隆起, 进入了冰冻圈, 奠定了现代高原面的基本格局. 大的植被类型的演替主要是受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所控制的.  相似文献   
36.
银川盆地CK1孔第四纪孢粉资料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银川盆地北部重点井CK1孔 (深 30 0 .39m)第四纪孢粉分析为例 ,采用R型因子分析、R型系统聚类、模糊分类等数值分析方法进行了孢粉组合带的划分及孢粉资料数值分析 ,根据对应分析结果进行古环境解释  相似文献   
37.
江苏固城湖15ka来的环境变迁与古季风关系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固城湖沉积的多环境指标高分辨率分析揭示了15ka以来古气候古环境演变的过程,固城湖的形成、扩张和收缩与季风环流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季风降雨关系密切,后者明显受轨道驱动的控制。其中11.3~11.0KaBP突变的降温,可能与新仙女木事件相当,截断了太阳辐射增强导致的季风气候旋回。通过与相邻南北区域的对比,季风极锋位置存在两次北推和两次南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38.
中国4Ma来孢粉植物群气候的多重旋回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频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近4Ma来的孢粉植物群气候波动,确定存在准120,30(或40),10(或6)万年的周期。依据孢粉植物群的时空分布建立了多重气候旋回模型,该模型将4Ma来气候划分为3个1.2Ma的气候幕,12个0.3(或0.4)Ma的气候期,48个0.1(或0.06)Ma的气候段。并且讨论了模型与自然环境演变及季风气候兴衰的关系。指出在冬、夏季风交替活动过程中,夏季风兴盛于2.0-1.8Ma及0.8-0.2Ma两个时期;冬季风活跃于2.5-2.3Ma及1.2-0.8Ma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39.
中国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依据已发表的70多个地点的孢粉资料,讨论第四纪各主要时期孢粉植物群的分布,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及青藏高原隆升对我国第四纪环境的影响。发现第四纪期间存在三次草原扩张时期,它与自然环境恶劣的时间相接近,时间大约为2.5—2.6,1.1—0.8Ma B.P.及25—13Ka B.P.。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分布可划分为三个大区8个区,三大区为北方大区,南方大区及青藏大区。  相似文献   
40.
云南鹤庆盆地2.780~1.802MaB.P.期间的 古植被和古气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鹤庆深钻421.7m以下岩芯的孢粉组合揭示2.780~1.802MaB.P.期间鹤庆盆地周围山地植被类型的更替主要是松林和寒温针叶林林带的上下迁移,并且研究区在第四纪之前就已基本具备了目前的主要植物种类及其自然地理轮廓。根据孢粉组合中寒温针叶林主要成分的孢粉含量变化推测研究区周围的山顶气候在2.780~1.802MaB.P.期间依次经历了相对温和偏干→整体相对寒冷潮湿→温和偏干→寒冷较湿→温凉较干→温和偏干→寒冷较湿的7次明显波动;同时结合孢粉组合特征和山顶气候推测盆地周围较低海拔区的气候经历了温暖干旱→整体相对温暖潮湿→温暖干旱→温凉较湿→温和偏干→温暖干旱,但夏季有一定降雨→温凉较湿的7次明显波动。在重建古植被与古气候时,还根据孢粉组合中寒温针叶林的主要成分与喜热成分的孢粉含量变化,探讨了2.780~1.802MaB.P.期间不同时段导致研究区周围山地垂直植被带迁移的主要原因,即区分了构造抬升与气候变化对其影响的可能性。研究认为2.729~2.608MaB.P.期间寒温针叶林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山体强烈抬升造成的,此次山体强烈抬升正对应着晚新生代地质时期青藏高原强烈隆升的"青藏运动B幕",而其他时段的寒温针叶林面积增减主要是气候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