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赣中地区打鼓顶组第四岩性段中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系统研究表明,这一岩性段的火山岩具有高碱、 富钾、低钛、贫铁以及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等特征,据此厘定其为橄榄玄粗岩-安粗岩组合,属典型的大陆板内橄 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这套火山岩的全岩Rb-Sr等时年龄为(138±8.8) Ma, I Sr偏高,中等的εN(d t),富放射性成因铅。盛 源盆地及邻区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的△7/4Pb值为14~19.6( 平均值为16),△8/4Pb值为70.5~97( 平均值为89.2),△Sr值为 121.5~161.8( 平均值为136.3),显示存在典型的Dupal同位素异常。根据Sr-Nd,Sr-Pb,Nd-Pb,Pb-Pb同位素相关性分析,判 明赣中地区橄榄玄粗岩是由亏损地幔端元(DM)和岩石圈富集地幔端元(LEM)在源区混合形成的。按Nd,Sr双变量二元 混合方程式计算,得出源区物质中亏损地幔端元(DM)和岩石圈富集地幔端元(LEM)所占份额分别为37%(平均值)和 63%( 平均值)。赣中地区早白垩世橄榄玄粗岩系火山岩的形成反映了华南板块内部在燕山晚期发生的一起重要的伸展构造 事件。  相似文献   
52.
对江西乐安相山地区产出在石榴黑云母片岩内、原岩为拉班玄武质火山岩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Sm-Nd同位素组成测定,获得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1113±49 Ma,结合弋阳梅树湾斜长角闪岩及余江马荃斜长角闪岩的同位素定年结果(1159±69 Ma,Sm-Nd; 1190±19Ma, U-Pb) 确认赣中变质岩带原岩属中元古代地层。采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比值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浙西陈蔡群、震旦系及赣中变质岩和震旦系地层进行对比,结合斜长角闪岩Pb-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确认赣中变质岩系与陈蔡群相当,从而为赣中变质岩归属于华夏地块变质基底提供了重要佐证。根据崇仁-临川-东乡晚白垩纪断陷红盆两侧深部地球物理重力场、磁场及地层和岩浆岩分布特征的对比,推断遂川深断裂为华夏地块在江西省境内的西北段边界。  相似文献   
53.
通常认为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时地壳裂解作用发生在燕山晚期。对赣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双峰式火山岩和A型花岗岩进行了Rb-Sr同位素定年研究,确定基性端元玄武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70-180Ma,酸性端员流纹岩和A型花岗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60-180Ma,表明它们形成于中侏罗世早期。由此提出东南太陆中生代时最早的裂解作用应该始于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54.
赣中变质基度Nd模式年龄初步研究及基底地壳的形成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恭任  章邦桐 《铀矿地质》1999,15(3):137-141
本文研究了赣东南变质基底的Nd模式年龄(TDM=1360-2124Ma,平均为1755Ma),结合变质岩的Rb-Sr,Sm-Nd等时线年龄确认赣中地区存在前寒武纪地壳基底,推测本区还有一个尚未出露的古元古-新太古代的花岗质陆壳,这个陆壳正是元古代的陆源区。  相似文献   
55.
赣中变质基底Nd模式年龄初步研究及基底地壳的形成时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研究了赣东南变质基底的Nd模式年龄(TDM=1360-2124Ma,平均为1755Ma),结合变质岩的Rb-Sr,Sm-Nd等时线年龄确认赣中地区存在前寒武纪地壳基底,推测本区还有一个尚未出露的古元古-新太古代的花岗质陆壳,这个陆壳正是元古代的陆源区  相似文献   
56.
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petrology,trace elements and isotopic geochemistry of the Xiangshan amphibolites,we suggest that the protoliths of the amphibolites were basalts formed in an island-arc tectonic setting.The basaltic magma was derived from a slightly depleted mantle source with a small amount of crustal contamination.Assemblage of the rock-froming minerals indicates that these amphibolites underwent a low-grade metamorphism of amphibolite facies.According to the formation age(1113Ma) and subsequent metamophic age(726.6Ma) of the basalts aw well as the geological and g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se amphibolites,a tectonic model of Proterozoic oceanic island-arc setting is proposed for central Jiangxi.  相似文献   
57.
庐枞火山岩系与由黄梅尖、城山和大龙山3个岩体组成的偏碱性石英正长岩带在野外紧密共生,他们的RbSr等时线年龄在分析误差范围内相当一致,约为135 Ma,87Sr/86Sr初始比和Nd、Pb同位素组成也很相似,显示了成因上的渊源关系以及成岩物质来源较深且受到了上部地壳的混染等特征,反映了深部地质构造条件对岩浆活动的制约。  相似文献   
58.
根据赣南会昌地区中基性火山岩高碱、富钾、低钛、贫铁,岩石中斜长石斑晶具钾长石环边,基质中存在大量钾长石微晶,以及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等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确切厘定会昌地区的中基性火山岩为橄榄玄粗岩安粗岩组合,属典型的大陆板内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对会昌橄榄玄粗岩进行了RbSr同位素定年研究,确定其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07.3±2.3Ma。 会昌橄榄玄粗岩系火山岩SrONdPb 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为: 偏高的 ISr(0.7098~0.7115); 较低的δ18O值(5.3‰~7.0‰);中等的εNd(t)(-0.61~-3.60); 富放射性成因铅((206Pb/204Pb)i=17.32~18.29, (207Pb/204Pb)i=15.34~15.65, (208Pb/204Pb)i =37.51~38.60)。会昌橄榄玄粗岩的Δ7/4Pb值为-7.8~+16.8(平均值为+5.42), Δ8/4Pb值为27.3~97.3 (平均值为68.04), ΔSr值为96.2~114.1 (平均值为104.3),这表明存在典型的Dupal 同位素异常。根据SrO, SrNd, SrPb, NdPb, PbPb同位素相关特征, 判明会昌橄榄玄粗岩是由亏损地幔端元(DM)和岩石圈富集地幔端元(EM)在源区混合形成的。按SrNd双变量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得出源区物质中亏损地幔端元和富集地幔端元所占份额各占50%左右。会昌早白垩世橄榄玄粗岩系火山岩带的形成反映了华南板块内部在燕山晚期发生的一起重要的伸展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59.
赣南会昌橄榄玄粗岩中镁铁矿物斑晶以角闪石为主, 通过电子探针分析、湿化学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一致确认会昌橄榄玄粗岩中角闪石属于钙质角闪石亚类,为镁绿钙闪石.采用3种钙质角闪石Al地质压力计及CaO地质温度计估算会昌橄榄玄粗岩中角闪石的形成温度约为927 ℃,压力约为0.82 GPa. 根据晶体化学特征, 判明会昌镁绿钙闪石属幔源成因,从而为会昌橄榄玄粗岩的幔源成因提供了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60.
根据实验条件及元素扩散作用理论分析,本文认为Lee等(1997)和Chemiak等(2000)进行花岗岩锆石中U和Pb扩散系数实验得出的“锆石U-Pb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900C”结论只适用于解释源区岩石升温产生部分熔融形成花岗岩浆过程中存在残留锆石的情况,而不表明从花岗岩浆晶出锆石的U-Pb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850℃.对花岗岩体的523对锆石U-Pb年龄(tz,)与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tRb)差值△t(△t=tzr-tRb)进行的频数统计分析表明:①△t既有正值又有负值,△t直方图呈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SK:-0.205;峰度系数CKU=5.093);②花岗岩体△t值的分布不存在系统正(或负)偏差,而受偶然因素(实验误差)支配.这些锆石U-Pb年龄和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进行的相关分析拟合出相关系数很高(R =0.997),回归系数接近1的线性方程(tzr=0.999775×tRb+0.06898Ma).这表明花岗岩锆石U-Pb定年结果与全岩Rb-Sr等时线定年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不存在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大于花岗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