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通过“八五”时期四个图幅的实践,认为1∶50000填图不仅仅是“生产型”,而且也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这是因为面上填图具战线长、涉及研究内容众多等特点。1∶50000图幅的科学研究不仅仅来源于专题研究部分,更为重要的则较多地来源于面上填图的科学研究。面上填图的科学研究功能、作用及潜能还远远未被挖掘出来。它的作用、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是进一步提高图幅质量的途径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根据拟建建筑基坑的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基坑开挖深度等特点综合考虑,对基坑分段采用超前微型桩支护加土钉墙、放坡加土钉墙2种复合支护方案。实践证明,该工程所采用的多种复合式支护实施方案,技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3.
广泛分布于赣北地区的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以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强烈构造变形、具陆内造山带构造变形特征;其成果系在华夏古陆与扬子古陆的碰撞拼接过程中,其应力向陆内传递的结果;时间大致在1100-800Ma,与全球格林威尔期造山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4.
赣西北地区修水县联测图组1:5万区调主要进展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总结赣西北地区修水县联测图1∶5万区调取得的主要进展与区调方法上的创新。其中,在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中所识别、填绘出的近东西向紧闭同斜倒转褶皱,叠加近南北向开阔圆滑褶皱,在中小型陆相红盆中探索出的运用数理统计与沉积学研究相结合确定冲积扇体,并用扇体与岩性段双重方法予以图面表达以及第四纪研究成果等取得的重要进展。此外,就有关提高区调质量等问题浅谈其体会。  相似文献   
15.
赣东北前震旦纪陆内叠加褶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南古陆与华夏古陆拼接带北西侧前震旦纪地层中存在着近东西向褶皱叠加在早期近南北向褶皱上的现象,这是怀玉地块向西拼贴、华夏古陆向北西碰撞拼接过程中构造应力向陆内传递时形成的构造变形系统。叠加褶皱与拼接带具有成生联系,且各自代表了不同构造部位的变形特点。这一构造系统形成于前震旦纪,可能与格林威尔(Grenville)造山运动相当。  相似文献   
16.
金华地区位于金衢盆地东段,对其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更新能力研究对于整个盆地地下水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研究区内稳定同位素氘(D)和氧(~(18)O)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氚(~3H)和碳(~(14)C)的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金华地区降水线方程为:δD=8.29δ~(18)O+15.9,讨论了地表水、潜水、红层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对潜水及红层地下水的更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金华地区降水线方程斜率及截距均大于全球大气降水;潜水、红层地下水及地表水三者联系密切;潜水、红层地下水在接受降水的补给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红层地下水D和~(18)O同位素明显向下游富集;潜水~3H值介于6.6~19.0TU,~(14)C年龄显示为现代水,因此其可更新能力较强,红层地下水放射性~(14)C年龄为3020~5360BP,可更新能力较弱,红层地下水3H值介于4.4~12.3TU,表明红层地下水中有现代水的混入,δ~(18)O随着地下水的年龄的增加而偏负。  相似文献   
17.
基本层序和相分析是区调中组建立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赣西北地区中、上寒武统划分为例,阐述基本层序、相分析在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和对比中的作用、地位。划分岩石地层单位不能仅仅根据岩性特征,而必须进行基本层序和系统的相分析。在这样的基础上,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才具有准确性、合理性和野外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赣西北地区双桥山群自上而下划分为修水组、安乐林组,共计11个岩性段,其时代属中元古代蓟县纪,并以近东西向褶皱叠加早期近南北向褶皱为主要变形样式。就该群构造样式、地层序列、变质温压条件以及沉积环境等进行简要论述与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本区长期争议的“修水运动”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山口-漫江岩体中发育的两种类型断裂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北部修水县山口镇境内产出的山口-漫江岩体,为著名九岭复式巨型花岗质岩基的西延组成部分。其面积约100km2,成岩于雪峰期,主体岩性为斜长花岗岩。在该岩体展布范围之内,分别见有两类性质和成因具较大差别,且均系岩体成岩之后形成的断裂构造。早期韧性→脆性的断裂构造:主干形迹为近东西方向延伸,断面往南倾斜,一般具较陡倾角。规模大者达10余km,且具有贯穿岩体切入围岩的展布趋势。该类断裂以片理化带并伴随硅化岩带一起产出,两种岩带之间由明显断面分隔,整体显示对称分带断裂结构特点。片理化带由超糜棱、糜棱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