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余汶樯  高庆九 《大气科学》2020,44(2):257-268
加强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是发展延伸期预报能力的关键之一。研究表明低温形成与冬季风和冷空气的季节内振荡有密切联系。因此,本文利用192站日最低温度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环流资料,讨论了偏东路径南下冷空气造成的南方低温事件中准双周振荡特征及低频环流特征,并进行热力学诊断,希望提高对中高纬度地区持续性低温事件中低频信号的认识。结果显示:我国南方地区最低温度存在显著的10~20 d振荡周期,低温事件伴随低频振荡的加强而发生。1996年2月17~24日低温过程前后的低频环流场分析表明,西伯利亚及东亚上空的异常高/低压是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温度的关键区,系统沿西北-东南向低频波列向下游移动,东移特征在中纬度带最明显,异常偏北风引导高纬冷空气向南推进是低温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垂直结构上,内陆以正压性为主,东亚沿岸表现出斜压性。热力学诊断发现温度局地变化主要受平流项和非绝热项作用,冷平流是维持低温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72.
王泽九 《地质论评》1982,28(6):551-561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自从1979年4月中国地质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产生第三十二届理事会以来,已经过去三年多了。在这一段期间,地质学会在中国科协、挂靠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科协的领导和支持下,全体学会会员和会员单位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认真贯彻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国民经济调整和“四化”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我受地质学会常务理事会的委托,把这三年来的学会工作向全体理事作一汇报。汇报分以下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73.
基于正在进行的砀山县后黄楼凹陷区油页岩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根据调查区区域地质背景、调查区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结合近几年的工作成果,阐述了后黄楼凹陷区盐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4.
正(2014年5月17日)前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基本布局,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地层是地球发展历史过程中分布最广、时代跨度最大、意义最为重大的地质记录。地层学是地质科学奠基性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构成地壳的所有层状或似层状岩石体的特征和属性,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单位,并建立它们之间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地层学经历了初创、统一地层、多重地层划分等阶段,目前正朝着建立全球标准年代地层系统和从区域地层对比逐渐扩展到全球地层对比的方向发展。地层学在地球科学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方  相似文献   
75.
76.
基于正在进行的砀山县后黄楼凹陷区油页岩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根据调查区区域地质背景、调查区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并与已知矿区进行对比,结合近几年的工作成果,阐述了后黄楼凹陷区油页岩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7.
运用沉积学有关基本原理,对该区山西组沉积体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成因地层学分析.识别出多种成因相及成因相组合,分别划归为两种不同的沉积体系,并详细地阐述了其各自的沉积特征及其意义.揭示了D煤层的形成背景、聚积规律及其变薄、缺失的沉积地质因素.对煤层对比及厚煤区分布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矿区震动能诱发多种灾害,以瓦斯突出尤为严重。以鹤岗矿区为研究对象,统计了历年来鹤岗地区地震及矿震活动规模,分析了以往典型的矿震引起的瓦斯灾害事例,总结了矿震作用下瓦斯灾害的机理,基于统计数据,提出了矿震瓦斯灾害预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初步研究表明:震动事件与煤矿灾害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呈现震动在前、灾害在后、时间间隔数分钟至数日不等的“先震后灾”的特点,基于此,通过建立矿震监测台网,给出了震动诱发煤矿瓦斯灾害预警可行性,并提出了震动引起瓦斯灾害预警思路。  相似文献   
7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atomic disorder 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magnetism, and half-metallicity of full-Heusler Co2FeSi alloy by using the full-potential linearized augmented plane wave method within the 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 (GGA) and GGA+U schemes. It considers three types of atomic disorders in Co2FeSi alloy: the Co--Fe, Co--Si, and Fe--Si disorders. Total energy calculations show that of the three types of disorders, the Fe--Si disorder is more likely to occur. It finds that for the Co--Si disorder, additional states appear in the minority band-gap at the EF and the half-metallcity is substantially destroyed, regardless of the disorder level.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Fe and Fe--Si disorders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half-metallicity at a low disorder level. When increasing the disorder levels, the half-metallcity is destroyed at about 9 % of the Co--Fe disorder level, while that stays at 25 % of the Fe--Si disorder level.  相似文献   
80.
提出的水印方案堆于离散小波变换,利用三元组小波系数间的关系而不是单个小波系数来嵌入和提取水印.水印提取时不需要使用原始图像,算法简单,容易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大多数图像处理和攻击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