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2篇 |
免费 | 377篇 |
国内免费 | 2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1篇 |
大气科学 | 204篇 |
地球物理 | 229篇 |
地质学 | 901篇 |
海洋学 | 127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147篇 |
自然地理 | 1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78篇 |
2013年 | 86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66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64年 | 3篇 |
1962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山西吕梁地区古元古界小两岭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山西吕梁地区古元古界小两岭组火山岩角度不整合于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之上,主要由玄武-安山岩、英安-流纹岩组成,SiO2含量57%~63%的火山岩很少.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等)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主、微量元素及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玄武-安山岩与英安-流纹岩为同源岩浆产物,成分间隙的产生由分离结晶作用导致;岛弧型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产生的原因主要不是由于地壳的混染,而是继承于受俯冲组分改造的岩石圈富集地幔.对小两岭组顶部流纹岩中的锆石进行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年龄测试,表明火山岩形成于1779±20Ma(^207Ph/^206Pb).通过对小两岭组火山岩与熊耳群火山岩的地层层位、岩相学、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特征的对比,以及年代学方面的证据,表明小两岭组火山岩与熊耳群火山岩相当,是同期岩浆活动在不同空间的产物,都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可能与地幔柱有关. 相似文献
43.
为了对双线偏振雷达的差分传播相移ΦDP进行滤波降噪处理,提高双线偏振雷达识别粒子、估测降水的能力。通过对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差分传播相移分别采用滑动平均、中值滤波、FIR滤波、卡尔曼滤波和小波分析5种不同方法地介绍,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式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POLC)2013年外场试验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经5种方法处理后的差分传播相移ΦDP径向数据,及其分别在降水估测中应用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FIR滤波方法、卡尔曼滤波方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对ΦDP径向数据进行处理的效果比传统的滑动平均和中值滤波方法好;其中小波分析处理的ΦDP径向数据波动最小,再经过变距离法拟合的KDP数据的负值能够得到最有效地抑制,最后应用到R(KDP)降水估测中的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44.
45.
46.
以野外露头、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录井、测井及粒度分析,认为叶城凹陷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发育进积型扇三角洲,划分出扇三角洲平原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与河口坝。扇三角洲平原受重力流作用明显;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受牵引流作用,在盆地的短轴方向延伸范围较小,而在长轴方向延伸范围较大,与相邻扇三角洲前缘朵叶叠置连片。扇三角洲由山前向断陷湖盆进积,在盆地的短轴方向构成一侧为陡坡、另一侧为宽缓斜坡的单断式断陷盆地充填模式。这种沉积模式不仅控制了扇三角洲各亚相单元的发育特征,而且对微相类型与砂体分布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7.
本文描述了对扫描地图图像进行几何纠正的方法,给出了具体的编程步骤与实例,解决了地理信息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8.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对东,南亚夏季风影响的初步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一个耦合了简化的简单生物圈模式的大气环流谱模式(SSiB-GCM),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对东、南亚夏季季风环流和降水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高原地区积雪增加将使随后地夏季东、南来季风明显减弱,主要表现为东、南亚季风区降水减少,索马里急流、印度季风的印度西南气流弱弱。另外,还提出欧亚大陆雪盖与整个高原雪盖和高原东部雪盖对东、南亚夏季风影响的敏感问题。与欧亚大陆雪盖相比,高原雪盖是影响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