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测绘学   167篇
大气科学   244篇
地球物理   245篇
地质学   394篇
海洋学   213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2003年11月5日~11月21日DY105-12, 14航次第六航段在东太平洋海隆12~13°N之间进行了海底热液活动调查, 并在EPR12°39′N~12°54′N之间进行了CTD作业. 经过对CTD所采水样的温度和Mg, Cl, Br数据的分析, 发现该调查区有异常的站位显示镁相对于海水亏损9.3%~ 22.4%, Cl和Br相对于正常海水分别富集10.3%~28.7%和10.7%~29.0%, 且温度异常和化学异常出现在同一层位. Mg亏损可能由热液流体和海水混合达到平衡后上浮的一种贫Mg液体引起, Cl和Br富集可能是热液活动引起相分离后后期卤水注入海水的结果. 另外, 调查区内异常层位的Br/Cl比值与海水相似, 说明不仅热液流体喷出时没有发生石盐的溶解(或沉淀)过程, 热液流体携带周围海水上浮形成热液柱的过程中也没有发生此过程. 从E55站位的异常情况来看, 该站位附近可能存在新的热液活动区.  相似文献   
962.
台湾岛东北部龟山岛热液区自然硫烟囱体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ICP-MS测定了龟山岛热液区自然硫烟囱体的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 结合其硫同位素组成, 研究了自然硫烟囱体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条件. 结果表明, 龟山岛热液区自然硫烟囱体, 自然硫的含量极高(达到了99.96%), 与火口湖和其他火山区的自然硫相比, 具有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极低的特点, 且其球粒陨石标准化REE配分模式与龟山岛安山岩类似, 进一步证明了龟山岛热液区海底下流体-安山岩相互作用具有持续时间短的特点. 自然硫样品的硫同位素组成, 反映自然硫烟囱体中的硫来自岩浆去气作用产生的H2S和SO2, 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反映出其主要来自龟山岛安山岩, 受到了海水组成的影响, 是安山岩和酸性流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结合热力学分析表明, 在相对低温(<116℃), 有氧和酸性的环境中形成了自然硫烟囱体.  相似文献   
963.
来自马里亚纳岛弧南部前弧的方辉橄榄岩是一种高度亏损的橄榄岩, 其中含少量的单斜辉石(0.7 vol%). 在方辉橄榄岩中发现两种类型的角闪石: 镁角闪石与单斜辉石密切伴生, 具有较高的Al2O3含量(>7%)和较低的Mg#; 透闪石在斜方辉石周围出现, 具有较低的Al2O3含量(<2%)和较高的Mg#. 单斜辉石和镁角闪石的原始地幔标准化的REE分配模式显示HREE相对LREE的富集, 且镁角闪石的微量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单斜辉石. 透闪石的微量元素含量远低于单斜辉石. 与深海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相比, 马里亚纳岛弧南部前弧的方辉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出现大量微量元素的相对富集, 只有Ti和HREE等少量元素除外. 岩石特征和单斜辉石、角闪石微量元素特征暗示这些方辉橄榄岩经历了2个阶段的交代作用. 含水熔体的渗透交代引起了Al, Ca, Fe, Mg, Na和大量微量元素的迁移. 在含水熔体中, LILE和LREE相对于HREE和Ti更活跃, 并且大部分微量元素在含水熔体中的活动性显然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4.
针对自动气象站安装在室外易遭雷击以及微电子装置的脆弱性,结合河南省自动气象站实际情况及设备的维护维修经验,探讨如何做好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965.
966.
为了研究太阳活动第22周峰年的日地整体行为和地磁与高空物理现象,近些年来,我所建立了几个新的地磁台。如在中国境内的漠河、北京(十三陵)和三亚(临时)地磁台。这些台站加上东经120°E附近的国家地震局所属的一些老台,形成了东  相似文献   
967.
龚志刚  李焱 《天文学进展》1994,12(4):320-332
AGB长周期变星是中小质量恒星演化到晚期时形成的,由于它们存在强烈的振动和巨大的星风物质损失,研究这类变星对于了解恒星振动性质,星风产生机制及恒星晚期演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比较广泛地考查了最近十几年来国际上对于AGB长周期变星观测和理论研究工作的现状,讨论了AGB长周期变星的主要观测性质以及恒星振动和演化理论工作中所取得的进展,同时也分析了目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指出今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68.
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59,自引:8,他引:15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青藏高原72个地面气象站1962~1999年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分析,以唐古拉山脉为界将高原分为青海区和西藏区,分别考察了两区冬春(上年10月~当年5月)和汛期(当年6月~9月)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趋势、突变及其周期振荡,得出的主要结论为:近38年(1962~1999)来,青藏高原呈升温趋势,冬春大多数台站的升温率为0.02~0.03 ℃ a-1,汛期大多数台站的升温率为0.01~0.02 ℃ a-1;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原冬春气温的升温更为强烈,汛期青海区的升温变得强烈,但西藏区反呈微弱降温趋势,降温主要发生在西藏的江河谷地;全球性的1980年左右的暖突变在青藏高原是明显存在的;近38年来,青海区冬春降水和西藏区汛期降水存在相同的相位变化,即20世纪60年代基本偏多,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初偏少,20世纪80年代中到20世纪90年代偏多;青海区汛期降水与西藏区汛期降水的变化存在反向的关系,但它的转折点要滞后4~5年,青海区汛期降水20世纪60年代偏少,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偏多,20世纪90年代偏少;西藏区冬春降水呈现自己独特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初偏少,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偏多;高原气温主要存在准3年、5~8年和准11年的周期振荡,高原降水主要存在3~5年、8~11年和准19年的周期振荡,这些周期振荡在高原气候演变的不同阶段显著性不一.  相似文献   
969.
三峡坝区的地面风场与大气扩散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三峡坝区4个气象站和宜昌站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了各站多年、逐年、分季平均风速和风向频率,揭示了地面风场若干气候特征,提出了坝区典型风场模型;并通过分析各站多年、分季联合频率,对坝区大气扩散的气候特点与能力做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970.
应用甘肃河东地区 55个测站 1968~ 1995年伏期旬降水资料 ,采用EOF、REOF、遥相关 ,对河东地区伏期降水的空间异常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降水异常的主要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EOF展开后前三项载荷向量场反映了河东地区伏期降水的空间总体结构。REOF展开后划分了河东八个空间异常敏感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