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263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本文设计了一个两层非线性原始方程模式,做低谱展开,求出非线性方程组的解;讨论了在外参数变化情况下及其相应环流的演变;并与线性响应作了对比。此外,还讨论了定常解的稳定性。主要结论是:(1)非绝热加热各分量在非线性响应中能强迫出更为接近实际的赤道地区平均纬圈环流圈。(2)在非线性响应中,潜热加热对纬圈环流的作用是最主要的。随着外参数-湿度的变化,解出现突变现象,其对应的赤道地区平均纬圈环流从一个定常态变到另一个定常态;其中对流潜热的作用最为明显,感热加热的作用是次要的。(3)在非线性响应和线性响应中,辐射加热对环流的作用不同;潜热加热对环流的作用相似,但在前者中它要强得多。  相似文献   
132.
热力强迫对湿斜压大气中南亚高压平衡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亮  刘四臣 《气象学报》1991,49(4):448-457
本文基于Lorenz的湿模式,引入地形效应并进行适当简化,在低谱近似下得到了描述大气运动的非线性耗散系统。讨论了在热力强迫与大气环流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下,湿、斜压大气在参数空间的平衡态与南亚高压的流型分布及其东西摆动。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典型的平衡态流型是西部型、东部型和带状高压,而且东西部流型的转换并非高压中心的连续位移,而是表现为一个高压中心消失后经过流场上的调整重新建立新的高压中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3.
微型贯入仪及其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工程勘察测试的一种微型、轻便,可随身携带的仪器,并介绍其在工程中应用效果。 微型贯入仪是工程勘察中一种原位测试仪器。它通过操作者将仪器的贯入探头压入土中,至一定深度,由仪器所附的刻度标尺或液晶数字显示出土的贯入阻力,将试验结果按数理统计做回归分析来确定与土力学某些参数间的经验方程,从而达到了在现场可直接评价土某些基本物理性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4.
汶川地震断裂带碳质来源、赋存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江  李海兵  司家亮  刘栋梁  王焕 《地质学报》2016,90(10):2567-2581
不同尺度研究表明,碳质主要以五种方式赋存于汶川地震断裂带中:1断层角砾内部、未受破坏的初始赋存状态;2断层泥中弥散状分布的棱角状碳质碎屑;3滑动面两侧碳质脉;4碎裂岩化碳质脉,其分支灌注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带裂隙;5地震主滑移面石墨晶体。碳质同位素δ~(13) C值范围为-26.6‰~-23.4‰,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碳质(不包括石墨)仅遭受不超过250℃或沸石至葡萄石-绿纤石相的变质作用,以及断层角砾中保留碳质沉积层理,均说明断裂带碳质来源于断裂带围岩,即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碳质不同赋存状态形成机制:1初始赋存状态是成岩作用的结果;2弥散状分布的棱角状碳质碎屑是断层活动机械破坏的结果;3碳质脉是断层滑移过程中,围岩碳质层(如煤线)被挤压进入断裂带,沿断层面形成的拖尾构造;4地震过程中,快速断层活动使碳质脉碎裂岩化,并挤压注入构造裂隙;5石墨则是低结晶度碳质受同震摩擦加热石墨化的结果。碳质揭示了汶川地震断裂带断层活动过程信息,尤其是与地震有关的信息:1同震滑移产生的摩擦热异常仅限于非常狭窄(mm级)的范围内,绝大多数断裂岩碳质并未记录到摩擦热影响;2显微构造特征表明低结晶度碳质本身并未起到弱化断层的作用,但经摩擦加热石墨化形成的石墨将导致断层强度显著降低;3汶川地震断裂带切割多层富含碳质的烃原岩,碳质富集现象和石墨弱化机制可能在近地表层位(深度10km)汶川地震断裂带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35.
总结和综述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关于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异及其对热带气旋和台风(TCs)生成的影响和机理的气候学研究进展,并综述一些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给出了夏、秋季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气候特征以及利于TCs生成的四类季风槽环流型,表明了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强度和位置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异。特别是揭示了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异不仅通过影响西北太平洋上空对流层低层气流的涡度和对流层高层的散度、对流层中、下层的水汽以及对流层上下层风场的垂直切变等利于TCs生成的大尺度环境因子的分布而影响TCs的生成,而且通过对热带对流耦合波动的转化和提供扰动能量而对TCs生成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还指出今后有关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和TCs活动一些亟需进一步研究的气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6.
2009年11月18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监察部、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不折不扣地落实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基金预算管理的规定,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缴入地方国库,支出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此举被认为是"继取消交易营业税优惠政策之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新一轮调控。"  相似文献   
137.
东海油气资源丰富,其中低孔低渗储层的油气资源占比约2/3,勘探前景广阔。在勘探期间,偶尔见储层物性相对较好,低产的现象。为了明确储层低产的原因,改善储层的产能问题,研究发现水基泥浆对油气层有着不可逆的污染现象,为此东海推行油基泥浆新体系。在新泥浆体系下,测井和录井等资料采集的环境发生改变,油基泥浆环境下,油气层与水层的侵入现象与水基泥浆完全相反,油气层无侵入,水层侵入明显;录井中气测组分以及荧光信息受油基泥浆影响较大,气测组分容易被油基泥浆吸收,并且荧光信息混杂有泥浆荧光,因此,对油气水层识别及定量评价不能忽略油基泥浆带来的影响。本文对比不同泥浆环境下测录井资料解释方法的差异,为东海建立快速有效的油气识别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8.
渣土车轨迹数据蕴含丰富的行为模式信息,包括停车行为、运输路径、异常活动、渣土装载与倾倒OD点等关键特征,已逐渐成为渣土车运行监测与作业行为监管的主要数据来源。但是目前在渣土车作业行为提取中仍主要采用车载GPS数据结合工地电子围栏的传统签到系统,存在电子围栏与道路相互包含、重叠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传统渣土车作业行为提取中存在的车辆作业误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顾及轨迹还原与分类的渣土车作业行为提取方法。(1)从运动状态和几何形态2个方面理解并识别渣土车作业行为模式;(2)利用顾及时间与距离的停留点提取算法提取车辆停留点,处理停留点与轨迹的映射关系,完成基于停留点的轨迹匹配;(3)构建平均相似值函数对轨迹进行语义信息增强;(4)提出SR-LGBM算法,筛选作业轨迹与非作业轨迹,实现渣土车的作业行为提取。采用南京市渣土车轨迹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准确率达97.29%,相比GaussianNB、Logistic Regression等传统分类算法其准确率与召回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效解决了电子围栏与道路重叠或多个围栏交叉造成的误判问题,可实现准确、高效的作业行为提取。  相似文献   
139.
李旺  马绪宣  邱亮  司家亮  刘栋梁 《岩石学报》2023,(12):3641-3660
藏南冈底斯岩浆带经历了中生代俯冲-增生造山作用和新生代碰撞造山作用,是研究大陆地壳生长与演化的理想场所。位于冈底斯岩浆带中段的早始新世曲水岩基,主要由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及辉长岩等组成。前人已经在年代学、地球化学等方面对曲水岩基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对于岩基的形成是否由岩浆补给控制及其详细过程的研究还较为薄弱。花岗闪长质岩体中暗色岩浆包体特殊的产出状态,如包体墙和弥散状分布的包体等,显示岩浆补给在岩基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体中发育斜长石主晶包裹角闪石等客晶的嵌晶结构。本文聚焦包体斜长石的嵌晶结构及客晶矿物(如角闪石),结合背散射图像、矿物能谱扫描与矿物电子探针分析,以追踪曲水岩基形成期间的岩浆补给过程。计算结果显示客晶角闪石的结晶温度与压力最高(783~853℃、0.23~0.45GPa),包体基质角闪石次之(781~808℃、0.21~0.31GPa),花岗闪长质寄主岩中角闪石最低(769~802℃、0.18~0.26GPa)。此外,发育嵌晶结构的斜长石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其偏钠质的核部指示了晶粥体的存在。本研究初步构建了岩浆补给模型与嵌晶结构的形成模型。镁铁质岩浆沿长英...  相似文献   
140.
富流体的断层泥是浅部地震断层带中的特征岩石。一般认为,地震过程中摩擦热会导致粒间孔隙流体热膨胀增压,形成同震断层弱化(热增压机制),从而抑制摩擦熔融的发生。然而我们研究发现,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MW 7.9)中断层浅部发生了摩擦熔融。汶川地震发生一年后,我们在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一号钻孔(WFSD-1)732.6m深处的断层泥中发现了厚度约2mm的假玄武玻璃(凝固的摩擦熔融物)。该假玄武玻璃形成的位置极浅,且产生于非固结的、富流体的断层泥中。从岩心来看,断层面可见镜面构造和同震擦痕。微构造分析显示,该假玄武玻璃主要由石英碎屑和由长石与黏土矿物熔融的非晶质基质组成,基质中发育众多不规则的微裂隙,并可见流动构造。化学成分分析显示,其基质富Ba且被重晶石(BaSO4)小细脉切割,为同震及震后流体存在的证据。由于假玄武玻璃在流体存在的条件下会快速蚀变,且龙门山地区大地震复发周期为3000~6000年,因而这些完全未被蚀变的新鲜假玄武玻璃可能是最近一次大地震,即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产物。针对钻孔中断层泥进行的高速摩擦试验,证实了在钻孔7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