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327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01.
程尊兰  游勇  吴积善 《山地学报》2004,22(4):472-476
川藏公路K4257 710-K4258 205位于尼洋河下游宽浅游荡型河段。通过对该段路基水毁的形成因素、水毁特征及防护工程水毁的分析,再通过野外路基防护工程模型试验,建立适合该段路基的冲刷保护计算公式:h5/h=1.3(B/r)0.391(h/d)0.141Fr0.947exp(-0.16m-0.11(σg—1.3)),确定了路基水毁永久性防护工程的方案。在保证足够的基础埋深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防护工程结构,为青藏高原宽浅游荡型河段水毁路基防护工程建设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702.
2003年11月25日在山西省洪洞县甘亭镇发生了ML5.0地震,地震发生后,由中国地震局、山西省地震局、山西省临汾市地震局联合组成的现场工作队,对这次地震进行了科学考察,经调查,宏观震中位于洪洞县甘亭镇北羊獬与南羊獬一带,截止到2003年12月1日共记录到余震44次,认为,该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为罗云山断裂,该地震区共划为Ⅳ,Ⅴ,Ⅵ三个烈度区,Ⅵ度区走向北北东,面积25km^2。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4.94万元。  相似文献   
703.
根据东海油气勘探实际需要,依靠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使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在微机上自动、快速识别评价烃源岩的有机质主度。  相似文献   
704.
<正> 塔里木盆地自太古代至第四纪的地层发育齐全,前震旦系变质岩为结晶基底,古生界沉积岩为下部沉积盖层,巨厚的中—新生界沉积岩为上部盖层。沉积盖层由五套沉积旋回组成,构成五个超层序,并具有年代越新,超层序时限越短的特征,包含四套古生代海相地层和一套中—新生代陆相煤成油层。古生代海相盆地与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呈偏心式叠置复合。  相似文献   
705.
5.12汶川地震堰塞湖危险性应急评估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33处堰塞湖,威胁下游居民安全。根据收集数据情况,选择堰塞湖的坝高、最大库容和坝体结构作为分级指标,建立了单个堰塞湖溃决危险性评估方法,对21个重点堰塞湖进行应急危险性评估,初步评估为1个处于极高危险、7个处于高危险、5个处于中危险、8个处于低危险。考虑同一流域堰塞湖群的联动效应,建立了流域堰塞湖危险性评估方法,相应提高部分堰塞湖的危险等级。为了方便排险安排,给出了高危险堰塞湖的危险性次序,从高到低依次有唐家山、老鹰岩、南坝、小岗剑上、肖家桥、唐家湾、罐子铺和岩羊滩。由于评估时间紧迫,最后提出了此次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06.
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运用实地调研获得的第一手数据,构建由核心网络-支持网络-环境网络构成的创新网络结构模型,提出网络演化的分析框架,并对广州新塘牛仔服装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演化过程、特征及动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新塘牛仔服装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经历了萌芽(1980—1990年)、结网(1990—2000年)、成长(2000—2012年)和发展(2012—2018年)4个阶段。在萌芽期,企业间的生产和创新联系开始出现,集群创新网络初步建立;在结网期,大批量企业衍生加深了企业间的非正式联系,创新核心网络稳固发展;在成长期,政策及规划定位的调整重塑产业发展策略,创新联系增强,创新网络规模扩大;在发展期,政府与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间的合作加强,龙头企业在牛仔服装生产上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创新突显,创新网络规模稳定。2)不同子网络在推动整体网络演化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在萌芽期,创新环境子网络直接诱发创新网络的形成;在结网期,创新环境网络与创新核心网络共同推动创新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在成长期,创新支持网络是加速创新网络成长的主要因素。在发展期,创新环境网络再次成为创新网络演化中的关键。3)从演化动力上看,内生和外生动力共同推动集群创新网络的发展。集群外向型的经济特征使得初期网络由全球力量主导,在本地形成规模后向国内扩张。核心网络、支持网络、环境网络作为集群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之间互为因果、互相作用,共同推进整体网络的演化。  相似文献   
707.
搜集了1900-2013年间发生在中国大陆及其邻区的震源机制解资料,详细整理了其中的70个7级及以上大震的震源参数、地表破裂带和地表位移资料。根据资料的完整程度将地震分成三类:A类存在地表破裂和地表位移观测资料;B类存在地表破裂资料,但缺少地表位移观测数据;C类缺少地表破裂带和地表位移观测资料。对B类和C类缺少地表位移观测数据的地震,利用三角形模型模拟其位移分布。再根据地表位移分布及地震破裂带与本文使用网格模型之间的位置关系将地震分段。最后,利用分段前、后的地震数据和改进的双三次样条方法反演研究区域的形变场模型。结果表明:①大震资料的分段处理改进了地震数据的反演结果,提高了反演模型的合理性和空间一致性;在喜马拉雅断裂带,形变场具有更好的连续性,其变形特征与地质等数据的反演结果基本吻合;塔里木盆地和阿尔金断裂的形变量减小,与该区域较低的地震活动性一致;戈壁—阿尔泰的变形从SE的挤压和NE的拉张调整到NE的挤压和NW的拉张;鄂尔多斯西缘的拉张分量明显减小。②113年的地震资料解释了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运动总速率的30~50%,存在20mm/a左右的速度亏损,该亏损量可能包括断层蠕动、褶皱等非震形变,未监测到或者缺失的地震,及以弹性应变能形式存在通过潜在地震释放的应变。  相似文献   
708.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一直是四川盆地致密油勘探的重要层位之一。针对该层位的研究已逾半个世纪,但岩石类型分类粗略、沉积环境及储集岩类型认识不清等问题是导致该层段致密油勘探未获重大突破的重要原因。鉴于此,笔者等开展了对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北碚和平水库剖面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及沉积环境的研究。研究发现,该剖面大安寨段为湖相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由5大类岩石组成,可细分为14种岩石类型。碳酸盐岩厚度占剖面总厚度的60%以上,以泥晶灰岩为主,介壳灰岩和介屑灰岩次之;在纵向上形成了4个较为典型的向上变浅沉积序列。根据各岩石类型宏观、微观沉积特征及岩石纵向组合形式,进一步分析了各岩石类型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北碚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沉积时期为滨、浅湖环境,以低能碳酸盐沉积为主;高能与较低能环境成因的介壳滩并非碳酸盐沉积的主体。湖泊进入碳酸盐沉积阶段和钙质骨壳生物的大量繁育是大安寨期湖相碳酸盐岩形成的主要原因。结晶介屑灰岩和泥晶白云岩可能是川东地区致密油的储集岩类,在今后的勘探中,应提高对滨浅湖环境、易受大气淡水改造的岩石类型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709.
探讨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地质三维导向技术,为水平井规模化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以区域地质背景、区块砂体展布规律为基础,由常规二维地层对比求取地层视倾角发展为地层三维空间对比求取真倾角,精细对比地层及储层展布情况,并结合辫状河沉积微相及其发育特征和随钻参数分析评价开展水平井地质导向分析。研究区盒8段辫状河道主要发育河道充填、心滩微相、废弃河道、越岸沉积4种微相;以沉积微相分析技术为基础的地质三维导向能够有效保证水平段钻遇率。在储层三维空间对比闭合基础上,形成了以沉积微相赋存规律、砂体地质规模及特征分析为核心的水平井地质三维导向技术,完善了水平井地质导向方法。  相似文献   
710.
以广州市海珠区连锁超市便利店物流配送为例,根据2012年广州市道路网络数据集,结合VRPTW模型(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Time Windows)和ArcGIS网络分析模块进行路面顺畅和交通拥堵情况下的配送与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在路面顺畅的情况下,3个配送中心只需用到5辆车,花费时间为29 h 10 min,行驶47 834.1 m,即可完成对26个配送点共4 450件货物的配送。而交通拥堵对物流的准时配送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随着拥堵时间的增加,整个物流配送过程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选择避开拥堵路段,重新优化配送路线,路线优化后的整个配送过程所行使的总距离比路面通畅时多走了5 182 m,时间上多花了28 min。然而选择优化路线后所花的时间相对于在道路路段拥挤所花费的时间和在每个拥堵路口的等待时间而言,显然优化后的路线更加可取。通过优化路径可以节省费用,节约资源以及减少流通环节中的时间损耗,获得最佳的行驶路线,能有效提高物流配送服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