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9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生态环境损失价值计算初步研究——以张掖地区为例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生态环境损失价值计算是绿色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重要部分,是可持续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的基础工作。黑河流域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又各有特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均因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引起。采用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生态环境损失的价值估算进行了初步尝试,并以张掖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1995年张掖地区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损失价值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  相似文献   
192.
地面冻结数模型及其在青藏高原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地面冻结数模型可用于分析、模拟和预测多年冻土的分布, 在高纬冻土地区有比较成功的应用. 然而Nelson提出的地面冻结数模型并不具备明显的物理意义, 往往被归入经验统计范畴. 从Stefan公式出发, 重新推导并详细讨论了地面冻结数模型, 使冻结数F=0.5作为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的分界线具备明确的物理意义. 重新推导后的模型增加了一个影响冻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并取决于岩土冻融性质的因子E, 原Nelson地面冻结数模型可作为E=1时的特例给出. 根据青藏高原实测地面温度资料, 针对不同的E值, 分别模拟了青藏高原的冻土分布情况. 对比分析表明, 处在多年冻土南北界附近的土壤性质较明显影响了多年冻土在这些区域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参数E的调参, 可以更好地模拟多年冻土的真实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3.
青藏高原冻土链霉菌分离菌株多样性及其生理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青藏高原腹地北部地区5个钻孔中采集的冻土样品为材料, 采用高氏1号琼脂和甘油精氨酸琼脂两种培养基, 分离得到54株可培养放线菌.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 将分离菌株归入链霉菌属. 抑菌实验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发现, 24%的链霉菌对供试病原菌有抑菌活性, H2S、 有机酸、 H2O2酶、 脂酶Ⅰ(Tween-20)、 脂酶Ⅱ(Tween-40)、 脂酶Ⅲ(Tween-80)、 淀粉酶、 蛋白酶、 脲酶产生菌分别占分离菌株的56%、 28%、 93%、 22%、 67%、 41%、 43%、 61%、 57%. 结果显示, 青藏高原冻土蕴藏有丰富的放线菌资源, 其次级代谢产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对开发研究放线菌资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4.
冻土-气候关系模型评述   总被引:32,自引:12,他引:20  
李新  程国栋 《冰川冻土》2002,24(3):315-321
冻土-气候关系模型是目前冻土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评述了冻土对气候系统的响应模型以及陆面过程模型中的各种冻土参数化方案.建立在传热学基础上的物理模型具有动态性、普适性的优点,适合于冻土工程计算,当把它们推广到面上时,需要对其进行简化.经验模型大都只使用有限的变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紧密,因此模型具有空间性,较为适合于冻土制图.陆面过程模型中的冻土参数化目前有3类方法:1)限定或修正水热参数;2)比较单位土层中耗热或放热量与可耗热或可放热量而计算产冰率;3)使用土壤基质势定义土壤冻结后的未冻水含量.现有的陆面过程模型中的冻土参数化方案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5.
王可丽  程国栋 《冰川冻土》2002,24(6):759-764
路基表面的热状况具有时空分布的非均匀性,筑建在冻土区的路基,其下伏冻土层对上边界非均匀热强迫的响应,会引起冻土层的冻胀、融沉非均匀变化,进而造成路基的变形失稳.因此,了解路基表面热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对监测和防治路基冻融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从热力学研究角度出发,以气候影响因子-大气辐射传输-地气交接面辐射特性-地气间热量交换为研究主线,基于能量守恒原则,建立针对青藏铁路沿线地表、路基上表面和路基左右边坡表面的普适性热力学数值模式,用于高海拔青藏铁路全线的任意坡度和走向的路基表面热状况的定量化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6.
应用冷却路基原理建设青藏铁路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More than half of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Qinghai-Tibet Railroad (QTR) traverses warm (0 to-1℃) permafrost areas, and about 40% of its total length is in ice-rich permafrost areas. Thc construction of the QTR also must consider the impacts of climatic warming along the QTR during the next 50~100 years. The latest projection indicates a warming of 2.2 to 2.6℃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QTP) by the year 2050. Therefore, the key to th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of the QTR is to protect permafrost from being thawed. Although railroad construction in permafrost areas has had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 years, the troubled sections of the railroads in permafrost areas have been greater than 30% of their total length.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road construction in permafrost area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the principle of “active cooling” of railroad roadbed by lowering permafrost temperatures should be used in designing QTR, rather than that of “passive protection” of permafrost through increasing thermal resistance of roadway, such as increasing fill thickness and/or using insulative materials. Thi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the road sections in warm, ice-rich permafrost.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several methods for “cooling the roadbcd” by controlling radiation, convection and conduction through modifying roadway structure and using different fill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97.
通过对黑河流域不同水体如降水、河水、深井(>80m) 、浅井(<80m)及泉水的氚(T)含量的测定,结合文献资料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数据,对流域不同水体氚(T)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黑河流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年龄及其更新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黑河上游、中游及下游河水T含量分别为50.0TU,33.3TU及20.9TU,呈逐渐降低趋势;上游和中游降水T含量变化也呈相似的规律,说明黑河流域河水来自黑河源区降水,且河水从上游到下游流动过程中与地下水进行转换。尤其是在临泽到正义峡段,河水的平均T含量为31.9TU,说明张掖和临泽灌溉抽提的地下水对河水有补给作用。2)黑河上游和中游山前平原的深层地下水T含量大于30.0TU,补给年龄小于50a;中游盆地及下游深层地下水T含量低于10.0TU,地下水年龄在50a以上,为次现代水,更新速度慢。3)黑河上游地下水和河道附近区域的浅层地下水的T含量高于30.0TU,补给年龄低于50a;远离河道浅层地下水T含量低于10.0TU,补给年龄大于50a。说明黑河源区降水是上游地下水的补给源,出山径流是黑河干流附近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地下水补给年龄低于50a,更新期短;远离河道区域的浅层地下水T含量低于10.0TU,为次现代水,更新速度慢。本研究结果对合理科学地利用黑河流域水资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8.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藏高原改则、甘孜、拉萨和那曲气象站的地面水银温度计观测的地面0 cm温度和地面向上、大气向下长波辐射观测资料,计算和比较分析了地面水银表温度与地表辐射温度的差异.分析表明,由于地面水银温度计接触式测温方法的局限性,使得气象台站观测场地的地面水银表温度存在较大的误差:在裸露地表,夏季白天的正偏差可达4℃以上,夜间的负偏差在-2℃左右;在稠密植被地表,白天正偏差最高可达16℃以上,夜间的负偏差可达-3℃.由于偏差的不均衡性和离散性,即使对地面水银表温度作简单平均或积分平均处理,其代表性仍然很差.在对地表温度准确性要求较高的定量化研究与应用中,应避免直接采用地面水银表温度资料,即使由于资料缺乏而以其代之,也应对其采取适当的订正补偿等处理措施.随着科学研究对地表温度准确性的更高要求,推广使用地表辐射测温的观测方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9.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国栋 《第四纪研究》2003,23(2):134-141
回顾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近年来所开展的路基工程地质研究工作,指出冻土工程地质勘探在方法上有很大进展,总结出了一整套冻土区工程地质勘察的暂行规定和细则.近年来的工作特别注重了对冻土地温和含冰量的研究,这是冻土工程地质中特有的十分重要的参数.在大量观测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有关路基稳定性的若干重要结论.据此提出,在气候转暖的背景下,高温冻土区筑路必须采用"冷却路基"的方法.为寻求气候转暖的对策,冻土工程地质预报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冻土区路基工程地质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0.
概念性水文模型在出山径流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7  
根据HBV水文模型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西北干旱区内陆河出山径流概念性水文模型。该模型反映了我国西部山区流域的径流形成特征,将山区流域划分为高山冰雪冻土带和山区植被带两个基本海拔景观带来对山区径流的形成和汇流过程进行模拟计算,以常规气象站的月气温和降水量为模型的初始输入,模拟计算月出山径流量。应用该模型对河西走廊黑河祁连山北坡的山区流域水量平衡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年径流和逐月分配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从枯水年到丰水年,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和径流系数均增加,而冰川融水和积雪融水对出山径流的补给比重则减少,这表明了冰雪融水对径流的具有调节作用。黑河山区流域径流系数远比干旱内流区的平均值大,但要小于全国的平均径流系数。所提出的内陆河山区流域出山径流的模拟和预报模型对年径流量和月分配的预报具有较好的精度,可用于黑河以及其他西北干旱区内陆河出山径流的预报,为内陆河流域中下游的水资源分配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