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9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7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生态水文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生态水文科学研究是区域生态系统研究和区域水文科学研究的交叉领域 ,其核心内容是揭示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与水的相互关系机理 ,探索各种植被的生态水文作用过程。近年来 ,生态与水文相互作用过程的数学模拟和专门模型研制日益成为重要的发展领域 ,同时 ,生态水文学的研究十分注重尺度效应 ,把在一定尺度上获得的水文与生态原理或模型向其它不同尺度转换已成为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山地生态系统成为全球变化研究最为重要的研究场所 ,开展与全球变化相关的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生态过程的梯度效应及其与水文过程的耦合关系、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其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是生态水文学研究最具活力的方向 ,其中建立包含区域气候变化因素的多元生态过程动态模拟模型 ,并使该模型具有不同时空尺度、不同地貌和生态带的广泛适应性是目前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2.
青藏铁路路基表面温度及融冻指数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青藏铁路沿线沱沱河和那曲气象站的历史气温资料, 采用趋势和波动外推方法预测2010年代两站气温, 以此作为青藏铁路路基表面热力学模式的输入, 计算输出路基表面辐射温度, 然后采用年振幅方法计算2010年代融化指数和冻结指数及融冻比. 结果表明: 与1990年代相比, 2010年代除沱沱河冬季月平均路基表面温度稍有下降外, 沱沱河和那曲地区路基表面温度预测值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其中, 沱沱河地区是夏季温度上升较大, 升幅达到0.8 ℃;而那曲地区则是冬季温度上升较大, 升幅达到0.6 ℃. 沱沱河夏季路基表面融化指数明显增大, 冬季冻结指数略有减小, 预测融冻比的升幅在8%以上, 达到0.85;融冻比目前仍然保持在1以下, 表明其冻结能力依然占优势, 但其优势已经在明显减弱, 即多年冻土在向退化的方向发展. 那曲路基表面融化指数增大而冻结指数减小, 使得融冻比大幅度跃升, 融冻比的升幅超过10%, 达到1.79. 总之, 与1990年代相比, 2010年代沱沱河和那曲地区路基冻土有明显向融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3.
中太平洋CP区中新世CP30孔的沉积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前人对中太平洋中新世的沉积特征及成因研究较少,笔者根据在中太平洋CP区采集的CP30孔柱状样品的测试分析结果,系统阐述了中新世的沉积物特征及元素含量在垂向的演变规律,利用grapher、spss软件及投点方式对所有样品的常、微量元素进行了R型因子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元素的组合特征及其成因专属性,并对其沉积物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4.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集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程国栋  赵传燕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10):1005-1012
针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面对国家重大需求及地球系统科学发展方向,指出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集成研究的必要性,旨在为精细管理水资源,提高单方水产出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供思路。以黑河流域为例,追踪流域研究历程,目前从野外调查试验观测,模型模拟到研究平台建设,黑河流域的数据知识的积累已基本具备开展流域生态水文综合集成的条件,但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挑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进行集成研究应加强的3个方面:①加强综合观测;②强调人文因素的定量研究和人文过程的研究;③重视模型、模拟方法在描述和反演地理真实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5.
地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地理学期刊主编笔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指导全国地理学者了解地理学发展动态和地理学期刊的办刊方向,中国地理学期刊的主编通过笔谈,阐述自己对于地理学研究与期刊发展方向的认识。主要内容包括:(1) 地理学在国家建设、学科发展方面的发展战略和研究重点;(2) 地理学各专业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目前存在的问题;(3) 地理学主要期刊的办刊方针和选题侧重。  相似文献   
106.
太阳辐射对青藏铁路路基表面热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在不考虑大气影响的情况下,铁路路基和左右边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日总量随铁路走向和季节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利用实测资料,计算了青藏铁路梯形路基不同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的差异,分析研究了青藏铁路路基及左右边坡表面的热状况及其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有关高原铁路建设方面值得注意的问题.利用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反演了青藏铁路路基和边坡表面温度,并进行了验证,从而得出了一个计算路基和边坡表面温度的简单参数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7.
寒区环境中的古DNA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清  程国栋 《冰川冻土》2002,24(6):812-818
寒区埋藏环境常年处于负温条件下,土壤冻结或冰的形成过程产生封闭作用,可以隔离造成埋藏生物遗体同DNA氧化分解的氧气之间的接触.由于液态水含量极大地减少和冰胶结作用,使得主要依赖于液态水而发生的生物大分子的化学分解以及生物降解反应作用减慢,有机体没有成岩过程中降解以及水解作用,从而使古DNA分子可以得到较好的保存.目前绝大多数关于古DNA研究的重要成果所使用生物材料均来自寒区环境,最为引人注目的有关猛犸象、棕熊和企鹅化石古DNA的研究.这些研究分别从个体、种群和同一种群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描绘了它们与现代生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过去发生的生物迁移和空间隔离以及特定生物分子水平上的时间演化.从目前来看,大量的生物标本很好地保存在那里,以至于单一考贝基因都可以获得,因此是获取古DNA并获得相应遗传信息的理想地区.  相似文献   
108.
苔藓植物的生态功能及在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56,自引:10,他引:46  
吴玉环  程国栋  高谦 《中国沙漠》2003,23(3):215-220
苔藓植物由于形体微小,传统上被误认为缺乏经济价值而常被忽略。作者从CO2的固定、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营养物质的循环与贮存和森林更新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苔藓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对有关苔藓植物在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重要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苔藓植物多样性与生态学研究的方向和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9.
黑河流域水问题与水管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18  
水资源已从自然资源跃升为国家关键性、基础性战略资源,我国是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占国土面积1/3的内陆河地区先天性的资源缺陷叠加不合理的利用使得水问题成为内陆河流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键性问题。分析了中国典型内陆河——黑河的水、生态、环境问题;指出了传统生产条件下流域水资源利用已经走到尽头,缓解流域水资源矛盾必须提高单方水的效益;概要了“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系统试验示范研究”在上游水源涵养区培育、中游节水型绿洲构建、下游生态水利用率提高以及生态经济学研究的部分成果,显示出提高流域水-生态-经济综合效益仍有较大潜力。在流域尺度上认识内陆河地表过程及其演变规律,集成生态技术体系和模式,重视流域尺度的水循环,实现流域尺度的生态水文学实验研究,建立内陆河流域科学基础应为长期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0.
陈继  盛煜  程国栋 《冰川冻土》2006,28(2):223-228
多年冻土的形成、发展和存在状态与地表能量平衡中各要素的变化特征密切相关,青藏高原地表能量平衡方程中各要素的变化具有如下特点:1)年总净辐射和年总辐射量均比较高;2)地表反照率一般较低,绝大多数下垫面类型的反照率在0.4以下;3)大部分地区地表的地气热交换总量中,蒸发耗热较小,感热交换量远大于蒸发耗热量,占辐射平衡总量的70%左右;4)目前大部分多年冻土地区的土壤热通量为正值,导致多年冻土处于退化过程中.针对高原地区辐射比较强的特点,在青藏公路五道梁北坡进行了减少沥青路面辐射增温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沥青路面刷涂白色或浅色涂料可以有效保护沥青路面下的多年冻土,其中白色路面可以使路面下4 m处的地温降低1℃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