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山东沭河裂谷带由北至南发育8个早白垩世晚期(大盛期)的恐龙足迹群化石点,其中5处为本研究首次报道。沭河裂谷带足迹化石点多,分布广,层位多,足迹数量和造迹恐龙种类丰富。郯城新发现的单个蜥脚类巨型足迹直径近1.0m,可能仅次于前人描述过的兰州西南盐锅峡下白垩统河口群内中国最大的蜥脚类足迹化石。沭河裂谷带的恐龙足迹产出于大盛群田家楼组,地质年代为110~100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Aptian晚期—Albian期。恐龙足迹一般为凹形印痕,造迹者以蜥脚类恐龙为主,其次为鸟脚类和兽脚类。足迹多保存在发育波痕、泥裂、雨痕等沉积构造的细砂—粉砂岩沉积物层面。足迹和行迹特征显示造迹恐龙为群居和在栖息地漫步行走状态。足迹原位保存特征及赋存地层沉积学研究表明,早白垩世中晚期气候处于由温暖潮湿变得炎热干旱的过渡期,湖泊、三角洲广布,恐龙栖息于湖滨环境。沭河裂谷带早白垩世晚期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和综合研究进一步证实,中国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有着更广阔的地理分布和相似的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32.
山东临沭地区早白垩世晚期恐龙足迹化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记述了山东临沭地区早白垩世晚期(大盛群沉积时期)、生活于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滨浅湖环境的恐龙所留下的大规模足迹化石群。初步研究表明,这些足迹以蜥脚类恐龙足迹占绝大多数,见少量鸟脚类、兽脚类和疑似甲龙类足迹(甲龙类足迹在中国罕见),足迹总体行进方向以向西和南西为主。通过对其中的2条蜥脚类和1条鸟脚类行迹及其行为学的分析认为其均处于慢行状态,而鸟脚类行迹的运动速度极慢,可能处于一种特殊的慢行状态。临沭地区早白垩世晚期大盛期如此大规模足迹化石群的发现,说明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白垩世普遍存在着以恐龙为代表的(包括鸟类在内)陆生脊椎动物群。足迹化石的研究将对进一步了解晚中生代陆地生物群的演化有着重要意义。对比其他地区早白垩世晚期地层中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特征后认为,足迹的保存与当时的沉积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恐龙足迹的研究又能进一步为恢复古生态、古地理环境等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33.
临沭县常林钻石省级地质公园,面积约85.85km2,属中型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丰富,保存完好。园区内既有代表性的地质构造剖面,又有丹霞地貌、恐龙遗迹化石,同时还是常林钻石的发现地。其中沂沭断裂带、岌山恐龙足迹和金刚石砂矿产地具有全国乃至国际性对比意义,是国内较为罕见的地质遗迹,在地学方面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34.
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划分对比意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山东省近几年在地层、构造、侵入岩等方面研究进展,以《山东省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指南·下篇》基础地质划分方案为基础,参照2013年11月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通过的《中国地层表》,提出了《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表》、《山东省侵入岩划分表》、《山东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表》,供地质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35.
<正>近日,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建设暨胶西北金矿研究工作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该院院长、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主任于学峰主持会议,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翟裕生院士、副主任李廷栋院士,重点实验室学术指导赵鹏大院士、莫宣学院士、邓军教授、杨立强教授,以及该院领导、学术带头人参加了会议。于学峰院长简要汇报了2013年的科研事业发展情况及取得的工作业绩,从重点实验室的构成、研究方向、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发展目标以及获奖情况等方面汇报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及下步工作计划。汇报了山东省莱州市吴一村地区(焦家断裂-三山岛断裂深部)金矿普查、胶东金矿集中区金成矿机理与深部成矿潜力研究的立项情况、总体工作部署、主要技术路线、主要创新点及预期目标等内容。听取汇报后,与会院士、  相似文献   
36.
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铁矿是一类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矿床类型,通过搜集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铁矿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这类铁矿的新观点、新认识,系统介绍了其成矿区域构造背景、成矿物质来源,并重点探讨了成矿元素富集机制。  相似文献   
37.
程光锁  杨学作 《山东地质》2014,(10):I0001-I0001
2014年9月15—19日,中国国际前寒武研究中心在鲁西地区组织了前寒武国际野外地质考察活动,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中国的20余名学者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和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应邀参加考察组。  相似文献   
38.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构造的平衡剖面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程光锁 《地球学报》2008,29(5):563-570
笔者以平衡剖面理论为指导,利用平衡剖面反演技术,研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3条代表性剖面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与发育史。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山前冲断带构造变形强度由北到南整体表现为由弱变强,反冲断层位移逐渐增大、反冲断层所滑脱的层位亦逐渐加深。纵向上划分为基底卷入型褶皱—冲断带和滑脱型褶皱—冲断带;在横向上不同构造带之间通过相邻构造的变形样式和滑脱层位的渐变实现位移的传递、转换和互补,从而保持褶皱—逆冲断层累计缩短量沿走向有规律的渐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