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7篇 |
免费 | 160篇 |
国内免费 | 14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2篇 |
大气科学 | 104篇 |
地球物理 | 183篇 |
地质学 | 451篇 |
海洋学 | 71篇 |
天文学 | 18篇 |
综合类 | 35篇 |
自然地理 | 1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64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秦明凯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3,(3):51-56
本文使用北京市丰台区50年的年日照时数和视障碍现象资料,采用气候突变检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发现:北京丰台区的日照时数呈现显著减少趋势,趋势递减率为-146.1h/10a、有些年份年日照时数达到了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气候异常的标准。而相同时段丰台区的视障碍现象有显著增加,二者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26。分析年日照时数减少的真正原因是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将年日照时数的变化与城市化相关联,这在以往的文献中很少述及,本文可为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3.
正确合理地考虑闭合导线连测误差的影响,有助于提高闭俣导线点的精度。本文提出了在等精度观测条件下,连接边和连接角误差改正数的估算方法、内业平差法;以及不精度观测条件下的外业观测法,它们是减少连测误差影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4.
75.
全球变暖对淡水湖泊浮游植物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全球变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成为近年来湖沼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列举了目前研究全球变暖对淡水湖泊浮游植物影响的常用方法:监测数据分析、时空转换、遥感信息提取、控制实验、模型预测和古湖沼学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导致的气温升高、湖泊热力分层提前破坏以及无冰期提前等因素可导致春季物候提前;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正朝着蓝藻占优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物种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不一致.在营养盐充足的湖泊中,由于全球变暖延长了浮游植物生长季节等,从而能提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但在贫营养湖泊中,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与变暖趋势甚至可能呈负相关.由于生态系统往往是多因子的共同作用,这也使得全球变暖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效应复杂化,区分各因子的净影响份额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难点;全球变暖引起的风场改变会促进浅水湖泊中营养盐从底泥的释放,同时也会增加水体中悬浮物的浓度而影响水下光场,因此开展气候变化对再悬浮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可能是将来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76.
2006年6月4-9日,由有毒藻类国际研究协会、水生植物管理协会、美国渔业协会以及加拿大湖沼协会共同协办的海洋与湖沼夏季会议在风景如画的加拿大维多利亚会议中心顺利召开.大会的目的是提出并讨论关于全球性水环境研究的最新进展.来自欧洲、南美洲、亚洲、中东以及北美1100多位科学家出席了这次会议.大会邀请了近期的10位美国湖沼海洋学会(ALSO)奖获得者作各自相关研究领域最新进展的大会 相似文献
77.
对青藏高原小冬克玛底冰川和古里雅冰帽上的数个雪坑和浅冰芯的观测,得出其碱度(OH-)剖面、雪坑和冰芯的液态电导率(EC)变化与OH-之间呈良好线性相关(r≥0.8).分析表明,无论在季节、年际或百年际时间尺度上,EC与OH-间的相关性以及EC与可溶离子总量(TDS)间的相关程度是大致相当的.EC的波动主要取决于粉尘来源的碱性盐类(尤其Ca2+)的变化.因此,EC参量运用到深冰芯研究中,可反映历史时期大气粉尘载荷的变化,对反演沙漠演化、大气环流有重要意义.古里雅冰芯记录表明,大气粉尘的中、长期变化可能取决于气候参量的组合特征"冷-干"气候阶段粉尘量上升,EC和OH-值高;"暖-湿"阶段粉尘量下降,EC和OH-值低.20世纪初以来,随着藏北高原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大气粉尘载荷明显下降.因此,EC可作为显示大气尘埃载荷变化的宏观标尺,是气候波动的"指示器". 相似文献
78.
79.
根据冰芯化学记录重建大气环流历史, 需要认识雪冰化学成分的控制因子, 诸如其来源、大气传输途径及强度. 为了解这些过程, 研究了北半球两支冰芯化学记录(加拿大育空地区洛根山冰芯和格陵兰南部20 D冰芯)与北半球海平面气压(SLP)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洛根山冰芯中ssNa+浓度与秋季阿留申低压和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关系密切. 秋季阿留申低压的加深和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都有利于海盐气溶胶从北太平洋向育空地区传输. 20 D冰芯中ssNa+浓度与冬季冰岛低压密切相关. 加深的冰岛低压加强了北大西洋冬季风暴和气旋的生成, 为格陵兰冰盖输送了更多的海盐气溶胶. 因此, 洛根山冰芯ssNa+记录可以作为重建秋季阿留申低压和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指标, 而20 D冰芯ssNa+记录可作为重建冬季冰岛低压的指标. 相似文献
80.
第四纪环境重建的良好代用指标——有壳变形虫记录与古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壳变形虫是一类广泛分布在淡水潮湿环境中的根足纲原生动物,具有较窄的生态幅、较短的生命周期,对环境变化敏感等特点,因此沉积物中保存的有壳变形虫化石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环境信息。有壳变形虫化石在古湖泊学与人类活动、古水文、古温度、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定量重建等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欧洲和北美开展的大量研究已证实有壳变形虫是古环境变化的有效指示器。我国地域辽阔,生境多样,无论是开展现代有壳变形虫的生态学研究,还是沉积物中有壳变形虫记录的古环境重建,都有巨大的研究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