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0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7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至2010年底中国共发现15个致密砂岩大气田,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这些气田2010年气产量和总储量分别为222.5×108和28657×108 m3,分别占全国的23.5%和37.3%,是中国产量和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81个气样分析,中国致密砂岩大气田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主要特征为:(1)综合δ13C1-δ13C2-δ13C3图版,δ13C1-C1/C2+3图版和δ13C1-δ13C2回归线分析,中国致密砂岩大气田的天然气为来自含煤岩系的煤成气;(2)原生烷烃气随分子中碳数顺增,碳氢同位素值随之变重,即δ13C1δ13C2δ13C3δ13C4和δ2H1δ2H2δ2H3;(3)δ13C2-δ13C1,δ13C3-δ13C1和δ2H2-δ2H1,δ2H3-δ2H1随Ro(%)和C1/C1~4值渐增而减小;(4)碳氢同位素倒转成因有7种,中国致密砂岩大气田碳氢同位素倒转主要是多期成藏充注所致.  相似文献   
62.
贵州水城地区晚二叠世含树皮体煤成烃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旭光  秦胜飞 《地球化学》1999,28(6):605-612
采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以及有机岩石学等方法。对贵州水城含树皮体煤及其主要组分--树皮体的生烃潜力、烃类组成特征和成烃演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含树皮体煤友及树皮体的生烃潜力、氢指数和扔机碳含量都较高,含树皮 煤主要生烃温度区间和生烃高峰期分别为400 ̄500℃和420 ̄450℃;热模拟产物以轻质烃(凝析油或轻质油)占绝对优势,湿气次之;气态烃与液态烃演化模式截然不同,液态烃产率在  相似文献   
63.
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天然气的富集是中国前陆盆地的特点,煤系烃源岩发育是天然气富集的主要原因;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多期成藏的特征,构造多期叠合、古构造发育、多套烃源岩多期演化是油气多期成藏的主控因素;前陆盆地发育三套储盖组合和原源、它源两大套成藏体系,控制着油气纵向分布;前陆盆地不同构造带地质特征控制着油气区域分布规律,逆冲带、前缘隆起带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下部成藏体系,坳陷带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上部成藏体系;在逆冲山前带油藏被破坏形成油苗、沥青或残余油藏,在坳陷内的逆冲带和坳陷带主要聚集了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天然气,在斜坡带和前缘隆起带既聚集了早期形成的油(气)藏,又聚集了晚期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天然气。  相似文献   
64.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长庆气田是迄今我国最大的气田。由于对其气源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的生烃评价与勘探目标决策,因而倍受我国地质、地球化学工作者的关注。自气田发现以来,已有不少学者对长庆气田天然气、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的成因类型进行了研究。目前,对长庆气田属煤成气与油型气混源成因的认识已无争议。  相似文献   
65.
<正>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早上好!’99海相碳酸盐岩与油气国际研讨会现在开幕了。首先,我们热烈欢迎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新西兰和俄罗斯的朋友们,同时热烈欢迎来自全国油气勘探和研究的同行们。我作为学术委员会主席,十分感谢大家参与这次会议。中国是世界产油大国,与世界别的产油大国不同,中国的石油绝大部分产自陆相地层,中国目前探明石油储量的95%以上是在陆相地层中,但世界上油气大国的油气主要是储存在海相地层  相似文献   
66.
新生代挤压盆地是我国中-西部的重要油气勘探领域。根据挤压盆地的发育部位、盆地基底、充填层序、构造叠加和盆山耦合形式等条件,本文在我国中-西部识别出准(噶尔)西北缘型、四川盆地西缘型、柴(达木)北缘型和准(噶尔)南缘型等4种新生代挤压盆地,前两者发育海西晚期—印支期前陆盆地,后两者具有喜马拉雅造山期的再生前陆盆地特征。对准西北缘、四川盆地西缘、柴北缘和准南缘新生代挤压盆地的对比研究表明,它们在烃源岩、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而晚期前陆发育对柴北缘型和准南缘型挤压盆地烃源岩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不同新生代挤压盆地典型油气藏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燕山期及之前是准西北缘型和四川盆地西缘型挤压盆地主要的成藏期,喜马拉雅造山期则主要表现为准西北缘型挤压盆地的油气藏保存和四川盆地西缘型挤压盆地油气藏的调整和定型;喜马拉雅晚期是柴北缘型挤压盆地最主要的成藏期,而多期前陆盆地的准南缘型挤压盆地具有多期成藏的特征,但喜马拉雅晚期的油气成藏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67.
这次海相碳酸盐岩与油气国际研讨会由于大家积极的参与精神,特别是由于论文的报告者充分的准备、精心制作的幻灯投影片和多媒体,发表了有深度和有新意的各种学术观点,使会议开得有声有色有生气。会上中外专家交流了信息,建立了学术联系,增进了友谊,收获很大。  相似文献   
68.
<正>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长庆气田是迄今我国最大的气田。由于对其气源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的生烃评价与勘探目标决策,因而倍受我国地质、地球化学工作者的关注。自气田发现以来,已有不少学者对长庆气田天然气、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的成因类型进行了研究。目前,对长庆气田属煤成气与油型气混源成因的认识已无争议。但是在主力气源的判识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生烃能力评价方面仍存在很大分岐。本文在对上、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天然气、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并采用多项地球化学指标进行气—油—烃源岩对比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主要  相似文献   
69.
文中选择田河气田作为研究实例,对气田东、西部天然气进行系统的天然气地球化学对比研究,结合气田成藏的地质背景,认为和田河气田具有较好的水溶气运移成藏地质条件和明显的水溶气运移地球化学证据,提出了天然气是水溶气成因的新观点。寒武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大量溶解于水,在压力的驱使下,水溶气自寒武系运移至气田东部圈闭,然后再由气田东部的高压区沿不整合面往西部的低压区运移。根据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横向变化特征,提出了ln(C1/C2)、ln(C2/C3)、CO2/CH4、CH4/N2、N2/C2H6等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水溶气运移的地球化学示踪新指标,对研究天然气成藏机理和成藏过程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四川盆地H2S的硫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四川盆地天然气绝大部分含有硫化氢,部分含量高达15%以上。其中高含硫化氢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三叠系飞仙关组、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属于低含硫化氢,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属于微含硫化氢或不含硫化氢天然气藏。研究表明,三叠系飞仙关组、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震旦系、石炭系储层中发育的膏质岩类为TSR形成硫化氢提供了物质基础;富含有机硫源岩的高温裂解是二叠系低含硫化氢天然气的主要成因。硫同位素组成表明,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硫同位素比储层硫酸盐硫同位素δ34S亏损7‰~11‰;而低含硫化氢天然气硫同位素分布区间较宽,在0‰~20‰之间,大部分比同期硫酸盐的硫同位素轻15‰左右。四川盆地三叠系膏岩的硫同位素值分布较宽,并呈现阶梯状变化,而硫化氢的硫同位素则呈现出相似的分布规律,表明各气层硫化氢中的硫来自于本层系的硫酸盐,即TSR发生在各自的储集层中;另外四川盆地三叠系TSR发生时各气藏的温度条件相近,即各气藏的硫化氢在大致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发生;同时也说明TSR过程中硫同位素的分馏过程与硫酸盐本身硫同位素数值的高低无关,而与TSR反应的温度条件和反应程度有关。还建立了运用硫化氢的硫同位素和含量判识硫化氢成因类型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