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准噶尔盆地小拐地区佳木河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小拐地区佳木河组属低孔、低渗储层,为明确该区储层的主控因素,根据岩心观测、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结果,研究其沉积特征、储集空间、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结果表明:小拐地区佳木河组为一套巨厚陆上冲积扇—扇三角洲复合沉积,岩石颗粒组分复杂、成熟度低,储层主要储集空间包括界面孔、微裂缝、溶蚀孔、构造裂缝等;储层受裂缝—孔隙双重介质影响,非均质性强.该区构造裂缝较为发育,以构造成因的直立剪切裂缝为主,对储层改造具有重要作用,裂缝发育情况与油气显示及产能密切相关;该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包括岩性岩相、构造运动、成岩作用等.该区岩性岩相是控制储层发育的根本条件,构造运动产生的主控断裂有利于油气运移与聚集、强化储层裂缝发育,成岩作用中的溶蚀作用有效改善区内储层储渗性能.  相似文献   
22.
磨溪地区震旦系地层埋藏深,油气资源丰富,是川中地区油气增产的关键,为进一步深化对灯四段储层的地质认识,本文以岩心及薄片观察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及生产资料,分析磨溪地区灯四段储层地质发育特征及其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磨溪地区灯四段储集岩主要为凝块云岩、藻叠层云岩、藻纹层云岩和砂屑云岩,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为主,少量裂缝,储层类型为裂缝-溶洞型,裂缝及溶孔对储层渗透率起决定性作用。灯四段储层的形成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三者控制,沉积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控制这储层的分布和储层物性的好坏。岩溶作用及储层物性与岩性分布对气藏的形成分布具有控制作用,丘滩相发育的凝块云岩和藻叠层云岩以及被岩溶作用强改造的高孔渗透段是气藏分布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23.
裂缝发育特征和期次对页岩气储集空间的研究非常重要.以川东南 DS地区龙马溪组为例,通过对地表及岩心裂缝观测分析和样品采集,开展了裂缝分期配套、构造反演、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和包裹体测温,确定了裂缝的发育特征和期次.研究表明,川东南 DS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内发育了2套平面剪切缝和1套剖面剪切缝,这些裂缝形成于3期构造运动.第1期为 NNW、NWW 向和 NE向裂缝,以方解石和黄铁矿全充填为主,形成于燕山运动中-晚期,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为67.8~58.6 Ma,包裹体测温为295~325℃;第2期为 NNE向、NEE向平面剪切缝和 NW 向剖面剪切缝,以方解石半充填为主,形成于燕山末-喜山中期,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为58.6
~18.2 Ma,包裹体测温为297~309℃;第3期为 NNE向、NEE向平面剪切缝和 NW 向剖面剪切缝,并对前期裂缝进行改造,裂缝以未充填为主,形成于喜山运动末期以来,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为18.2~7.8 Ma,包裹体测温为189~232℃.   相似文献   
24.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分布广泛,明确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对于高效开发这类特殊油气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石西油田石炭系火山岩为例,综合运用岩心、薄片、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石炭系火山岩岩性以条带状熔岩和集块岩为主,岩相主要为溢流相;次生孔隙和构造裂缝是重要的储集空间,构造裂缝的发育受岩性岩相、构造位置及古地貌的控制,形成的溶蚀—裂缝孔隙对于提高储集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孔隙结构类型可以分类4类,以Ⅰ类孔隙结构最优,集块岩和角砾熔岩表现为较高孔—较高渗,条带状熔岩为较高孔—较低渗特征;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油气成藏条件优越,表现为“两个优势运移通道、两次成藏”的特征,油藏厚度、构造形态及岩性岩相条件是火山岩油气富集高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5.
在研究三峡库区张家湾滑坡特征及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对该滑坡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滑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库区蓄水或者库区水位下降的情况下,滑坡将处于整体失稳状态。根据稳定性评价的结果.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该滑坡进行治理,确保在三峡水库蓄水之后使滑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6.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生产等基础资料,对四2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储层裂缝特征、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溶蚀缝和构造裂缝是储层裂缝主要的类型,裂缝的优势方位为NW、NE向;裂缝倾角大、切割中等、间距小、密度大、宽度变化大;NWW向和NE向垂直缝和斜交缝的有效性最好;纵向上,有效裂缝主要分布在距离石炭系风化壳顶部20~130 m的范围内,平面上,裂缝发育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Ke114、J354、J352、J353、J340、J395、J36、J336、J138、J324井一带;裂缝分布受岩性、构造和风化淋滤作用的控制,凝灰岩抗压强度较小,易产生裂缝;石炭系风化壳顶部的岩层经受风化淋滤作用强烈,裂缝分布广,深部裂缝发育差;深大断裂附近,断层的夹持交汇部位,断鼻、褶皱的轴部是裂缝发育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