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176篇
地质学   522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4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米槠次生林内4种植物叶片DOM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福建省三明市米槠次生林内的4种植物,即米槠(CAC),木荷(SCS),山杜英(ELS),芒萁(DID)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进行了室内淋溶处理,并分析了淋溶液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及pH值,芳香性指标(AI)和荧光效率指数(Feff)等,以揭示其淋溶液中可溶性有机质(DOM)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DOM含量总体随淋溶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其中首次淋溶后淋溶液中的DOC和DON含量最大,分别占总淋溶量的平均值为67.90%和44.51%;淋溶液中前3次DOC和DON淋溶量总和分别占10次淋溶总量的87.40%~94.77%和68.46%~72.49%;且前3次淋溶次数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后差异性不显著。DOM的pH值和光谱指标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逐渐上升.总体上乔木树种DOM的数量和质量比林下植被要高,这是由于乔木树种的DOM含有更多的养分和芳香类和腐殖化的高分子量化合物,而林下植被的DOM含有较多低分子量化合物和易分解组分。  相似文献   
112.
杨和振  姜豪  杨启 《海洋工程》2014,28(3):363-379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nhanced approach for evaluating the fatigue life of each metallic layer of unbonded flexible risers. Owing to the complex structure of unbonded flexible risers and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system, particularly in the critical touchdown zone, the traditional method is insufficient for accurately evaluating the fatigue life of these risers. The main challenge lies in the transposition from global to local analyses, which is a key stage for the fatigue analysis of flexible pipes owing to their complex structure. The new enhanced approach derives a multi-layer stress-decomposition method to meet this challenge. In this study, a numerical model validated experimentally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accuracy of the stress-decomposition method. And a numerical case is studi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approach.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ulti-layer stress-decomposition method is accurate, and the fatigue lives of the metallic layers predicted by the enhanced multi-layer analysis approach are rational. The proposed fatigue-analysis approach provides a practical and reasonable method for predicting fatigue life in the design of unbonded flexible risers.  相似文献   
113.
内波的实测资料一般为走航或者浮标布站观测得到的一个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大面资料,将此资料进行滤波后,进行简单的数值处理,即可得到内波的振幅。但是这种资料较少,布控站位难度较大,成本也较高,是一种不易获取的资料。本文利用的温度链资料是一种获取简单,成本也较低的实测资料。利用温度链资料基于内波带动水质点上下波动的物理过程,进行内波振幅的计算,将会有较大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4.
2009年豫南一次强暴雨过程的位涡方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尺度WRF模式、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9年8月28—30日河南省南部一次强暴雨过程进行中尺度数值模拟,借助模式输出的模拟数据计算位势涡度及位势涡度方程收支,并利用位涡收支方程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对此次暴雨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暴雨强度及落区与实况较一致,位势涡度能够较好地反映此次暴雨过程的动力及热力特征。位涡异常高值区与暴雨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暴雨中心大致位于位涡高值中心东南侧。位涡收支方程中各收支项同样能够反映此次暴雨过程的动力、热力性质。暴雨发展过程中大气中低层位涡局地增加,位涡局地变化大值中心驿应暴雨中心。各收支项中,引起中低层位涡局地变化的贡献主要来源于潜热加热作用、水平平流作用、垂直输送作用及摩擦作用。其中潜热加热与水平平流作用对暴雨中低层正变位涡起正贡献作用,潜热加热作用有利于位涡局地增加,水平平流作用易于低层位涡向流场辐合区聚集,引起局地位涡增加;垂直输送及摩擦作用对中低层位涡变化表现为负贡献作用,垂直作用易于将中低层位涡向高层输送,使得低层位涡减小,高层位涡增加。在摩擦作用下,低层位涡被大量耗散,使得中低层位涡局地减小。  相似文献   
115.
内蒙古喀喇沁旗安家营子金矿红化蚀变的特征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家营子金矿普遍出现红化蚀变,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钾长石化,并将其看做一种找矿标志,但是效果甚微。经野外地质及室内镜下观察结合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和主量元素分析确定红化并非钾长石化,而是由绢云母、钠长石、绿帘石和铁的氧化物以及少量钾长石的矿物组合分布在斜长石内部造成的。其过程可能是早期含Na流体通过斜长石内部的显微孔隙,交代形成钠长石,释放出Al和Ca,然后结合流体中的其他成分形成绢云母和绿帘石。随着绢云母的大量生成,a K+/a H+变大,再生成钾长石,便形成了钠长石、绢云母、绿帘石和钾长石的组合。而变红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在钠长石化过程,花岗岩中斜长石或云母中的铁被释放出来,或者流体中带来的Fe,以氧化物的形式充填在显微孔隙中,形成了肉眼所见到的红色。在蚀变较弱的区域,红化蚀变只出现在核部,边部几乎没有蚀变,形成明显的净边结构。这是由于斜长石的核部存在大量的显微孔隙造成的。斜长石在形成过程中核部结晶速率非常快,所以容易捕获周围的熔体或流体形成显微孔隙,而边部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几乎没有孔隙出现,这些孔隙的分布控制了后来的红化蚀变的分布。所以,红化蚀变并非简单的钾长石化,而是斜长石和流体发生的一系列生成钠长石、绢云母、绿帘石和钾长石的相对复杂的蚀变。而这种蚀变在花岗岩地区分布较为普遍,并不一定与成矿作用有关,且其分布范围有限,同流体的物质交换较少,对找矿和成矿作用的意义有限。  相似文献   
116.
西准噶尔松树沟地区地层主要由碎屑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以玄武岩、安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其中玄武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安山岩属于拉斑系列。对岩石中锆石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安山岩锆石年龄表明其形成于(317.1±6.4)Ma,粗砂岩56颗锆石中仅有1颗锆石年龄((389±9)Ma)属于中泥盆世,其余主要集中在319~359 Ma,最小年龄(319±6)Ma。因此,该套地层并非形成于中泥盆世,很可能形成于晚石炭世早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玄武岩和安山岩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曲线,轻稀土富集的右倾REE分配模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h、Zr、Hf等,呈现出Ta、Nb、Ti负异常,认为该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岩浆来源于俯冲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不均一交代的地幔楔。该套岛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限定了斋桑洋盆的关闭时限(晚于317.1 Ma)。  相似文献   
117.
格构锚固体系梁下土体反力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地质力学方法,开展格构锚固体系与滑坡体相互作用的模型试验,利用土压力计测量作用于格梁底部的土体反力,研究滑坡防治中格构锚固体系梁下土体反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格构梁各排横梁及竖肋在滑坡滑动时的受力模式基本相同,具有节点处大跨中小的规律;滑坡滑动时,各排锚索格梁同时受力、同时发生变位,但自上而下所承担的滑坡推力不均等,具有最上排格梁受力最大、中排次之、下排最小的特点。最后,分析了产生测试误差的原因,并建议提高岩土体的测试技术及方法,为格构锚固体系结构优化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18.
为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的长江上游流域降水结构时空分布特性,利用长江上游流域67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45年的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各种不同历时连续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Trend Free Pre-Whitening方法消除降水时间序列中的自相关成分,利用非参数的Mann-Kendall法检验了降水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长江上游流域及各分区各历时降水发生率随降水历时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贡献率先增加后降低,以短历时降水为主;②长江上游短历时(1 d和2 d)降水贡献率发生突变的时间在1976年,长历时(6 d和10 d)降水发生率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4年,贡献率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99年;③长江上游短历时降水集中出现的次数增加,降水强度增大,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例较大,而长历时降水出现频次降低,降水量占总降水量比例下降,其中岷沱江流域、大渡河流域、长江干流区间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19.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