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1篇 |
免费 | 206篇 |
国内免费 | 17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9篇 |
大气科学 | 122篇 |
地球物理 | 178篇 |
地质学 | 537篇 |
海洋学 | 110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75篇 |
自然地理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4篇 |
1940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湘黔地区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稀土特征:——兼论海相热水沉积岩稀土模式 总被引:49,自引:9,他引:49
本文在海相热水沉积物具海水型稀土模式形成机理研究基础上,提出海相化学沉积物一般具有海水型稀土模式,而海相火山喷发成因热水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将主要反映火山物质来源区特征的新认识。湘黔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稀土总量在富金属碳质伊利石页岩层出现峰值,向上在薄层状和厚层状碳质伊利石页岩,向正磷块岩和硅质岩中均有减少。该岩系稀土模式与海水相同,同时,在La/Yb-Ce/La、La/Yb-REE图解上显示与玄 相似文献
102.
鸭鸡山钼(铜)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西拉木伦钼铜成矿带南部,矿体受区内EW向和NE向走滑断裂控制,主要呈脉状或碎裂岩型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中,属石英脉型钼矿床。金属矿物主要是辉钼矿、黄铁矿和黄铜矿。运用Re-Os同位素定年法对该矿床辉钼矿进行年龄测试,测得7件不同类型辉钼矿样品的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年龄为(241.1±1.4)Ma,6件同类型样品等时线年龄为(240±3.8)Ma,表明成矿作用比较集中,成矿时间为早—中三叠世。结合鸭鸡山钼矿床辉钼矿、黄铜矿呈脉状、浸染状分布于二长花岗岩体中的特征,及前人已有的晚期蚀变年龄,作者认为赋矿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间为早—中三叠世。结合前人对区域上三叠纪构造岩浆作用的分析,认为鸭鸡山钼(铜)矿床的形成与古亚洲洋的闭合有关。 相似文献
103.
对甘肃酉峰晚第三纪红土标准剖面的研究揭示出,该区红土下部(6.2MaB.P.前)是红化的土壤物质与其它物质一起经水流搬运(坡积作用为主)再堆积的产物;中部(6.2~3.4MaB.P.)未发现再搬运的痕迹,是风尘堆积经风化和频繁地下水位波动作用所形成,不具明显的土壤发生学层次,其中的碳酸盐富积层不是成壤碳酸盐,而与地下水作用密切相关;上部(34~2.6MaB.P.)是典型的风尘堆积-土壤序列。由于中国西北和中亚干旱区的存在是黄河中游风尘堆积的前提条件,该区风尘物质的堆积起始于6.2MaB.P.前后标志着源区干旱化的加剧,并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对整个序列的分析表明,源区干旱化程度在6.2~5.4MaB.P.期间较高,此后降低,在3.4MaB.P.和2.6MaB.P.又两次显着增强。上述历史与北极冰盖的起源和演化历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若干重大转变与青藏高原隆升也有时代上的耦合性。本文认为,北极冰盖的形成演化和高原隆升都是中国西北和中亚地区干旱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二者对西伯利亚高压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及高原对暖湿气流的阻挡可能是导致于旱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4.
由于静压桩沉桩后桩周土重塑,静压桩承载力表现出随着休止期的延长而增长的特性。本文从静压桩沉桩后桩周土体内孔隙水消散固结的角度出发,对静压桩承载力时间效应的理论和试验分别进行归纳,结合孔隙水消散路径及固结模型,对桩周土体初始超静孔隙水压力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承载力各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对静压桩承载力的时效性进行深化研究,并探讨了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桩的类型对休止期内静压桩承载力的影响,进一步对基于实测数据得出的经验公式进行总结。讨论了基于不同本构关系模型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解答和沉桩后孔隙水压力消散解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桩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公式;探讨了黏性土、砂土条件下,考虑超固结比、不排水抗剪强度和塑性指数比对桩基极限承载力系数A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桩基极限承载力经验公式。建议在经验公式基础上设置多重参数,以提升经验公式的精确度,并完善对不同桩、土类型的参数解答;利用BP神经网络,导入静压桩承载力相关参数,以得到针对不同地质条件、桩型、休止期的承载力最优解。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穿越西北次海盆的3条地震测线以及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对其新生代的构造 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伸展模型,并进而对其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北次海盆在30 Ma时开始发育,断层的活动期集中在渐新世,并大致以海盆中部的岩浆岩凸起为轴对称分布,对渐新统的沉积起控制作用。海盆扩张东强西弱,西部显示出更多的陆缘裂谷盆地的特征。25 Ma后扩张轴向南跃迁,西北次海盆的海底扩张运动停止,进入裂后沉降阶段。构造展布方向受到其南侧的中-西沙地块的影响,大致沿其北部边界展布。深反射地震剖面所反映的深部地壳结构也显示出大致沿海盆中轴对称的特征,显示研究区很可能为纯剪的变形模式。 相似文献
106.
107.
氯化钠存在下氯化亚锡—罗丹明B—水体系浮选分离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Ir(Ⅲ)在NaCl存在下SnCl2-罗丹明B-水体系中的浮选行为,在1.0mol/L HCl介质中,Ir(Ⅲ)与Pd,Pt,Rh,Au同时被浮选,Ir(Ⅲ)的浮选率为99.2%,并与常见贱金属离子分离,被浮选分离的Ir可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与火试金分离富集法相符。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n=5)<3%。 相似文献
108.
基于关中地区7个站点的降水同位素及气象数据,分析了δ~(18)O的时空特征及环境效应,模拟出代表站点的气团运移轨迹,利用向外长波辐射(OLR)数据研究水汽源区变化及对夏半年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影响。结果表明:δ~(18)O有着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由春季到冬季逐渐下降,空间分布则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大气降水线方程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区位特征,夏半年以降水量效应为主;水汽主要通过西北与东南两个水汽通道输送,青藏高原的热力、动力性质对水源差异产生了较大影响;水汽源区变化与对流层中上部水汽含量场都与稳定同位素特征、水汽运移轨迹有着较强的对应关系,8、9月形成于西太平洋的热带辐合带(ITCZ)使东南季风成为夏季关中地区主要的水汽输送通道。 相似文献
109.
加强变质岩区中大比例尺填图工作中构造研究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加强变质岩区中大比例尺填图工作中构造研究的五条建议,主要包括正确理解和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学习现代构造理论,深刻认识地壳流变学分层性、变形分解及各种面线构造的物理意义.指出了当前对一些变质岩构造概念理解上的错误倾向.强调构造解析的目的是建立构造热事件过程中岩石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和流变学模式,因之,变形岩石流变学和变形物理条件的详细观察研究,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