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筒仓结构自振频率的简化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双曲线冷却塔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轴对称半解析环元法是求解双曲线冷却塔动力问题的有力工具,但冷却塔体下部的柱支撑与上部半解析环元的连接是分析过程中一个问题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半解析环元刚度矩阵的显式结果,采用刚度等效的工程方法,直接将柱支撑等效为一个旋转薄壳环元,给出了该环元的等效厚度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这种等效简便,合理、可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Latin超立方采样技术及其在结构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一个小样本采样技术--Latin超立方采样技术及其在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简要叙述了该技术的基本理论背景和减小相关性的方法,并给出了应用这一技术评定结构可靠性的例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地面加速度作用下平面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一个实用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文中根据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原理,采用经凝聚后得到的一维杆状模型作为动力分析模型,用工程实际中常用的反应谱来表征地震荷载,采用均值反应谱随机振型分析法直接获得结构反应的统计信息;利用简化的极限分析方法从结构总体性能上确定结构的极限状态和相应的极限承载力;根据首次超越概率理论估计结构的失效概率。最后,应用此方法计算了一幢七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18.
罗太近  宋小庆  向峰 《北京测绘》2018,32(6):639-642
本文通过研究三维测绘技术的原理与方法,运用Civil 3D技术和Pix 4D mapper技术对比研究了测绘资料建模法、遥感点云成像法在地质灾害灾前评估、地质灾后跟踪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论证了三维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并以TW项目为例,说明了三维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前分析评估、灾害后跟踪分析等方面具有突出应用效果,论证了三维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分析上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其可大幅提高地质灾害分析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天山晚石炭世白杨沟火山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北天山作为中亚造山带西部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晚古生代的构造背景长期存在板内裂谷环境和岛弧环境两个截然不同的认识,有些学者还提出该地区有塔里木地幔柱的影响,从石炭纪到二叠纪均发育大量的双峰式火山岩。为了厘定其石炭-二叠纪模糊不清的构造属性以及火山岩的地质特征,本文对北天山博格达隆起带白杨沟地区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套火山岩由枕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安山-英安质熔结凝灰岩、流纹岩和火山角砾岩组成。安山-英安质熔结凝灰岩和流纹岩属于Ⅰ型酸性岩,与枕状玄武岩及块状玄武岩整合接触。海相棘皮类化石的发现以及锆石SHRIMP U-Pb年龄(~311Ma)的测定指示这套白杨沟火山岩应属于晚石炭世祁家沟组。同时,安山-英安质熔结凝灰岩的发现表明白杨沟火山岩剖面并非双峰式火山岩,但与双峰式岩浆(玄武质和流纹质岩浆)有密切的成因关系。MELTS模拟计算指示白杨沟流纹岩和熔结凝灰岩不是与其共生的玄武岩高度结晶分异的产物。与含水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实验对比,正的ε_(Nd)(t)值(+5.9~+7.5)以及岛弧特征的微量元素性质则表明白杨沟流纹岩和熔结凝灰岩主要由含水的新生岛弧玄武质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流纹岩很可能代表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直接产物。然而熔结凝灰岩中发育玄武质和长英质两类浆屑,大量斜长石晶屑的发育以及负Eu至正Eu异常(δEu=0.8~1.1)暗示安山-英安质熔结凝灰岩还受岩浆混合作用和长石堆晶作用的影响。结合博格达晚石炭世玄武岩的研究,本文认为博格达晚石炭世应为洋内岛弧后弧或弧后环境,与北天山洋(或称为准噶尔洋)向南俯冲有关。博格达隆起带石炭-二叠纪构造属性的转变很可能与东准噶尔弧和博格达弧在石炭-二叠纪界限时期发生的弧-弧碰撞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