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199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51.
堆龙德庆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水系发育,新构造抬升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程度较低.为摸清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和孕灾背景,通过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发现区内地质灾害种类齐全,现有地质灾害143处,主要为泥石流、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和河岸坍塌.研究发现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系、岩土体...  相似文献   
452.
两广庞西垌-金山成矿带银金矿床分形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庞西垌-金山银金成矿带侠于广东廉江县和广西博白县的交界,区内银金矿床以银为主,伴有金,铅锌等有益组分,属于蚀变破碎岩型银金矿床。研究表明,银金矿床具有明显的分形性,利用品位-频度的双对数坐标图求得的矿床银吕位的分维值D〈1,反映了在区域内银品位分布的差异较大,银品位的频率分布明显偏离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453.
根据交换速率连续函数计算法,应用实验室培养法测定了PO_4-P在胶州湾16个站位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速率。结果表明,PO_4-P的交换主要表现为由沉积物向水体的释放,其交换速率一般在 0.1~90 μmol·m~(-2)·d~(-1)范围内。根据 PO_4-P在不同类型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速率,估算出其在胶州湾海底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通量为 9.76×10~6mmol·d~(-1),仅占河流输入量的 24%,可提供浮游植物生长所需磷的 9%±3%。  相似文献   
454.
深海岩心沉积成分的正确解释都需要了解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因为它们会影响其组分。通常来说,这是最直接的解释过程,但对陆地物质来说,区分半深海的和风成的沉积物则较模糊。这种模糊会削弱对远古气候的恰当解释,而且这种争议最早是由Radczewski在约6...  相似文献   
455.
铁炉坪银矿定位于河南熊耳山变质基底内NE向断层中,属蚀变破碎带型矿床. 矿化自早到晚分为3个阶段,温度集中在373°,223°和165°.早期流体δD=-90‰, δ13Cco2=2.0‰O,δ18O=8.94‰,源于富碳酸盐建造的改造-变质;晚期流体SD=-70‰, δ13Cco=-1.2‰,δ18O=-1.89‰,属大气降水热液:中期流体δD=-109‰,δ13co= 0.1‰,δ18O=1.79‰,是变质热液与大气降水热液的混合流体.中期矿物快速结晶于流 体沸腾与混合的复合作用下,捕获流体多,流体离子浓度、HO/CO和KN/MC等最高, 含矿性最好.中生代华北与华南古板块碰撞时沿马超营断裂向北的陆内俯冲诱发熊耳 山区大规模流体和岩浆作用,形成了铁炉坪银矿等10多处大中型矿床;铁炉坪银矿成 矿流体研究证实了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56.
舒大强  刘刚  熊海华 《岩土力学》2004,25(3):403-406
主要讨论了粘弹性桩打进过程中的应力波传播问题。探讨了刚性重锤与桩撞击产生的冲击荷载及粘弹性桩在刚性锤撞击下的振动方程,给出了桩纵向振动的解析解,并分析了桩的粘滞系数及桩端土刚度对桩端质点振动速度响应的影响特点。  相似文献   
457.
Incubation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xchange rate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nutrients including silicate, phosphate, ammonium, nitrite, and nitrate (^vSiO3-Si,^vPO4-P, ^vNH4-N, ^vNO2-N and ^vNO3-N) at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in the Jiaozhou Bay.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xchange rate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which include the dissolved inorganic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 porewater (Cpw), water and clay contents, and grain size of the sediments (CH2O, Cclay and GSsed). The results may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dynamics of nutrient transport and th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nutrients in Jiaozhou Bay, and should be beneficial to solving the problems caused by excessive nutrient input this area.  相似文献   
458.
根据2014年8月(夏季)、2014年11月(秋季)、2015年1月(冬季)和2015年5月(春季)对连云港邻近海域的网采浮游植物的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68属155种(含变种、变型),主要由硅藻(115种)和甲藻(30种)组成.冬季细胞丰度(230.13×10~4cells/m~3)显著高于春(24.67×10~4cells/m~3)、夏(119.78×104cells/m~3)、秋(90.25×10~4cells/m~3)三季,优势种主要有密连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三叶原甲藻(Prorocentrum triestinum)、卡氏角毛藻(Chaetoceros castracanei)和微小细柱藻(Leptocylindrus minimus)等.浮游植物群落参数(种类数、细胞丰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Margalef丰富度、Pielou均匀度等指数)和环境因子(温度、盐度、p H值、DO、COD和营养盐)均存在季节显著差异.聚类、多维尺度和相似性分析结果也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季节差异显著.冗余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营养盐、悬浮物、盐度和COD.结合历史数据分析表明,浮游植物优势种由硅藻占主要优势演替为硅藻和甲藻联合占优势.营养盐结构已有较大变化:硝酸盐浓度急剧升高,由20世纪80年代的1.30μmol/dm~3升至2014~2015年的24.58μmol/dm~3;磷酸盐浓度也由20世纪80年代的0.19μmol/dm~3升至2014~2015年的0.48μmol/dm~3;N/P由8.3升高至91.9.  相似文献   
459.
石油烃污染物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与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应用 1次培养实验方法 ,研究了 No.0柴油石油烃污染物对 6种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高浓度石油烃污染物 (CPH>1.0 5 mg· dm-3 )对裸甲藻 ,新月菱形藻 ,三角褐指藻 ,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对于中肋骨条藻 ,石油烃污染物浓度在高于 1.96 mg· dm-3 时抑制其生长。但低浓度石油烃污染物则易促进赤潮藻类 (裸甲藻 ,新月菱形藻 ,中肋骨条藻 )的生长。在 Logistic生长模型的基础上 ,结合 L orentz方程和 Exponential方程 ,引入石油烃污染物浓度项 ,建立石油烃污染物条件下的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模型。Lorentz方程可描述石油烃污染物对浮游植物生长速率参数的影响 ,Exponential方程可描述石油烃污染物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并且实验验证了该模型  相似文献   
460.
Si在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速率和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实验室培养法研究了 Si O3 - Si在胶州湾 1 6个站位沉积物 -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速率。考虑培养时间、取样时间和间隔等因素 ,采用连续函数的方法计算了 Si O3 - Si交换速率。结果表明 ,Si O3 - Si在胶州湾沉积物 -海水界面上的交换表现为由沉积物向水体的释放 ,交换速率一般在因为 1~5mmol·m-2· d-1范围内 ,平均为 3.3mmol·m-2· d-1。高含量有机质沉积物 ,特别是生物扰动作用可以增大 Si O3 - Si交换速率。考虑胶州湾各种沉积物类型占胶州湾总面积的权重 ,Si O3 - Si在胶州湾沉积物 -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通量为 1 .0 6× 1 0 9mmol·d-1 ,是河流输入量的 5.3倍 ,可提供浮游植物生长所需硅的 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