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9篇
地质学   12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湖南瑶岗仙钨矿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新友 《地质与勘探》2014,50(5):947-960
瑶岗仙矿区拥有大规模脉型钨矿和矽卡岩型钨矿,以及中型铅锌矿床。石英脉型钨矿床脉体中的多阶段性、空间分带性均不明显,围岩蚀变规模小。矽卡岩型钨矿床蚀变规模大,多阶段,成矿温度跨度大,分带明显。石英脉型钨矿床硫化物δ34S=-2.6~3.9‰,平均-0.35‰,范围集中于0值附近,塔式分布;δ18O=12.4‰~14.4‰,δD=-60‰~-54‰,δ18O值、δD值集中,变化范围很小。矽卡岩矿床δ34S=-1.3~3.6‰,平均0.99‰,略高于石英脉型钨矿床;石英δ18O=1.5‰~11.7‰(杮竹园数据),变化范围大。铅锌矿床δ34S=-2.9~1.4‰,平均-0.8‰,略低于钨矿;石英δ18O=12.1‰~15.4‰,δD=43‰~51‰,变化范围更大。石英脉型、矽卡岩型钨矿和铅锌矿铅同位素组成范围相似,206Pb/204Pb=18.548~18.701,207Pb/204Pb=15.691~15.811,206Pb/204Pb=38.809~39.212。地质和S、Pb、H、O同位素研究说明,瑶岗仙矿区脉型钨矿与矽卡岩型钨矿床含不同的稳定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的差异性,成矿过程也不相同。脉型矿床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体较单一的岩浆来源,没有明显的大气降水参与;而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也有沉积岩围岩的贡献,早阶段成矿流体来自于岩浆,中晚阶段有大量的大气降水参与成矿。与矽卡岩型钨矿床相比,脉型矿床成矿作用具有较低的水/岩比值。铅锌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更加相似于矽卡岩外围的分带形成的铅锌矿,即铅锌矿化属于矽卡岩演化至硫化物阶段的成果,而与石英脉型钨矿床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2.
卡房矿床位于个旧矿田东南部,矿区花岗岩为致矿岩体,以往对花岗岩的研究也较多,对花岗岩的定名为: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或者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等等。通过对卡房花岗岩进行系统的岩矿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长石为碱性长石(钾长石和钠长石),钠长石的An值均小于等于5。因此最终确定卡房岩体花岗岩为碱长花岗岩。而这种碱长花岗岩由富挥发分的岩浆形成,液态不混溶作用广泛发育于岩体顶部附近,是锡多金属矿富集成矿的主要分异方式,钠长石的An值可部分作为花岗岩成矿属性的评价标识之一。  相似文献   
43.
仙人岩岩体位于湖南水口山矿田的南部。岩体内外接触带上均见有不同程度的金、铜、钼、锌等矿化,反映出岩体与成矿存在着内在联系。二长岩中锆石的LA-MC-ICP-MS年代学研究表明,其U-Pb加权平均年龄值为(156.09±0.46)Ma(MSWD=1.4),显示为燕山早期侵位。锆石Lu-Hf同位素原位分析结果表明,176Hf/177Hf值为0.282 243~0.282 904,εHft)值为-15.55~7.87,峰值在-10左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703~2 188 Ma,峰值在1 800 Ma左右,指示岩浆为壳幔混合来源。结合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仙人岩岩体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基底的重熔,是在中晚侏罗世地壳拉张减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另外,对比分析了仙人岩岩体与水口山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前者分异演化程度相对较弱,这可能是其不利于形成同类矿床的原因。  相似文献   
44.
锡铁山铅锌矿床产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裂陷的中基性火山沉积岩系中,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铅梓矿床之一.  相似文献   
45.
青海牛苦头矿区锰质黑柱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锰质黑柱石是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中一种常见的脉石矿物,其与铅锌矿体关系密切。本文对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牛苦头铅锌多金属矿床中黑柱石的产状、矿物共生组合、化学成分等进行了研究。牛苦头矿区锰质黑柱石主要产于3种矿物组合:黑柱石+石榴子石+磁铁矿组合;黑柱石+锰钙(铁)辉石+方铅矿+磁铁矿组合;黑柱石+方解石+石英+硫化物(黄铁矿+磁黄铁矿+其他硫化物)组合,并形成自内向外石榴子石-磁铁矿—黑柱石—锰钙辉石的矽卡岩分带。上述3种组合分别对应矿床的3个蚀变矿化阶段:进变质阶段(阶段I),石榴子石被交代分解,形成黑柱石;退变质阶段(阶段Ⅱ),锰钙(铁)辉石分解形成黑柱石;石英硫化物阶段(阶段Ⅲ),黑柱石进一步分解,形成磁铁矿、方解石和石英。电子探针结果,牛苦头矿床黑柱石的化学分子式为Ca_(0.94-0.98)(Fe_(1.22-1.92)Mn_(0.10-0.75)Mg_(0.01-0.03))■(Fe_(0.83-0.93)Al_(0.01-0.07))■[Si_(2.00-2.07)O_7]O(OH);LA-ICP-MS原位分析显示,牛苦头矿区黑柱石的稀土配分曲线与矿区进变质阶段形成的石榴子石、锰钙(铁)辉石近乎一致。综合研究认为,矿区黑柱石为进变质阶段的石榴子石和辉石蚀变分解的产物;矿床自内向外的矽卡岩分带反映了矽卡岩被逐渐交代的过程,并伴随了成矿流体从主矽卡岩阶段的"还原(Fe~(2+)、Mn~(2+))"环境向退变质阶段偏氧化(先是Fe~(2+)-Mn~(2+)+Fe~(3+),后是Fe~(3+))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46.
乌兰拜其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新发现的一处中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目前已探明铅锌储量约27万吨,其中Ⅰ号矿段为主要的组成矿段。本文以乌兰拜其矿床Ⅰ号矿段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讨论乌兰拜其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物质来源、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类型。乌兰拜其矿床Ⅰ号矿段矿体主要呈似层状赋存于白音高老组地层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中。根据矿物的组构和穿插关系,初步将I号矿段成矿作用划分为:毒砂-黄铁矿阶段、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绢云母-绿泥石阶段等三个主要成矿阶段。其中矿床中主成矿阶段的石英、闪锌矿中的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Ⅰ型)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Ⅱ型)两类。石英中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25~481℃,盐度为2.74%~7.02%Na Cleqv;闪锌矿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10~327℃,盐度为2.90%~7.02%Na Cleqv。分析计算得出的包裹体形成时的成矿压力为8.27~37.43MPa,平均压力为21.26MPa;成矿深度为0.28~1.25km,平均深度为0.71km。这表明乌兰拜其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密度、低盐度的特征,其形成于压力较低,深度较浅的环境下。矿床主成矿阶段的多金属硫化物具有较小的δ34S值变化范围(-6.73‰~0.17‰,均值为-4.10‰),指示硫来源于深源岩浆。闪锌矿、黄铜矿Pb同位素(206Pb/204Pb为18.130~18.267,207Pb/204Pb为15.488~15.545,208Pb/204Pb为37.920~38.104)组成较为稳定。其μ值为9.27~9.28,ω值为33.46~34.02,暗示乌兰拜其矿床铅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特征。乌兰拜其硫铅同位素组成与大兴安岭地区成矿物质为岩浆来源的金属矿床特征相似,与早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是深部岩浆热液逐步演化的产物。结合矿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燕山晚期花岗岩,本次研究初步认为乌兰拜其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受燕山晚期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和断裂控制的,与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47.
河南熊耳山地区的金矿大多产于NE向和近E-W向断裂中.近年来发现的小南沟金矿受控于近S-N向断裂,开拓了该地区金矿找矿的新思路.研究表明,近S-N向的控矿断裂为NNW向与NE向一组共轭断裂的复合成因,是在E-W向基底断裂的基础上发育形成的,成矿作用与区域成矿具有一致性.总结出NE向断裂有利成矿的断裂走向勘探标志,指出小南沟金矿的外围仍有良好的找矿条件,NNW向、NE向与NWW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有利成矿.小南沟主矿体存在向北的迅速侧伏,侧伏的原因与E-W向断层北倾以及NNW与NE向断层交汇线的向北侧伏有关.  相似文献   
48.
西成地区碳酸盐岩REE特征及厂坝矿床白云岩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甘肃西成地区喷流沉积(SEDEX)铅锌矿床中广泛发育有碳酸盐岩,大量的稀土元素分析发现这些碳酸盐岩与铅锌矿石显示出不同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铅锌矿层下部的生物碎屑灰岩和礁灰岩、厚层块状灰岩具有较明显的负Ce异常和负Eu异常,是正常海相沉积物,但在层状铅锌矿体附近的一些碳酸盐岩具有正的Eu异常,表明有海底喷流热水的参与,海水与喷流热水共同影响了碳酸盐岩的沉积,随着矿化程度的增高,岩(矿)石中δEu〔Eu×2/(Sm+Gd)N〕值也随之增大。厂坝_李家沟矿床矿体附近的厚层白云岩(石)是喷流热水与海水相互作用的产物,且受喷流热水的影响较大,多分布于喷口附近。  相似文献   
49.
在大量典型矿床剖析的基础上,以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大量实地观察和实验数据为支撑,通过总结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实践和典型矿床研究成果,按照成矿作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辩证思维,成矿作用时间、空间、物质能量相统一的综合思维,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分类和找矿预测矿床分类的比较思维,提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等概念。成矿地质体是形成矿床主要矿产、决定主成矿阶段空间位置的成矿地质作用的实物载体,划分为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大型变形作用形成的5类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是赋存矿体的各类界面,包括构造界面、岩性界面、物理化学转换界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是能够直接指示矿体赋存位置和对找矿预测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依据成矿地质作用对中国主要矿床类型进行梳理划分,归纳总结了主要矿床类型的地质特征,构建了反映矿体赋存位置的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勘查区找矿预测的工作方法,对矿床学研究、找矿预测、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
锡铁山喷流沉积矿床卤水与海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发育有完好的喷流沉积系统,赋矿地层产状倒转。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大理岩延长约2km,延深约1km,往深部厚度增大,至代表管道相的网脉状蚀变岩,厚度迅速减薄、尖灭。角砾状非层状铅锌矿体赋存于紧邻网脉状蚀变岩的厚层状大理岩中,条带状层状矿体赋存于外侧条带状大理岩的下盘。对锡铁山矿床两条典型剖面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近喷口相大理岩与远离喷口相大理岩相比,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以反映远端沉积的剖面为例,自下往上,条带状矿体条带状大理岩块状大理岩,Al2O3、Fe2O3、Sr、B、Tl以及MgO/(CaO MgO)、Na2O/(Na2O K2O)比值等逐渐降低,Sr/Rb、Sr/Ba比值等迅速降低,REE总量降低,分异增强,Eu异常减弱,Ce负异常更加明显;δ18OSMOW=10.1‰~12.5‰,向上增高,δ13CV-PDB=-0.9‰~0.2‰;大理岩87Sr/86Sr=0.7113~0.7148,低于矿石方解石的0.7146~0.7147,高于同时期的正常海相灰岩。综合这些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锡铁山矿床的容矿大理岩明显不同于正常海相沉积碳酸盐岩,而是介于喷流卤水与海水特征之间,上部的大理岩中有更多的海水参与。以Sr同位素数据计算出本区大理岩来自海水的组分约占1/3,来自卤水的组分约占2/3,大理岩总体上仍主要分布于喷口附近,更多地受到卤水的影响。通过大理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出,矿床中发育有两条同生断层,一条沿以网脉状蚀变带代表的管道相分布,另一条分布于25线附近,共同制约着大理岩与成矿物质的堆积。锡铁山矿床可能存在着规模巨大的层状矿体,其分布范围可能超越一直作为重要找矿评价标志的大理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