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45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分析了智能家居的内涵;阐述了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目的;指出了智能家居的核心和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出了智能家居系统的实现方法:由智能家居应用集成系统、家庭网关、家庭网络联网技术等组成。  相似文献   
72.
李维树  夏晔  乐俊义 《岩土力学》2006,27(Z1):1170-1174
通过对三峡库区典型滑带不同状态的原位直剪对比试验,研究了粘土、粉质粘土及土石混合体三类滑带(体)土在不同含水状态下的直剪强度参数及c,φ值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在大量的数据基础上建立了滑带(体)土c,φ值与含水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分析了水对不同性质的滑带(体)土的作用机理,得出了蓄水或者含水率变化后滑带(体)土c,φ值的经验公式,量化了含水率变化(水位涨落)对直剪强度参数的弱化程度。  相似文献   
73.
三峡库区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针对三峡库区滑带(体)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及其抗剪强度参数的离散性,对影响滑带抗剪强度参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这些主要因素有试点的地质代表性、试验尺寸、试验数量、应力大小、含水率及剪切面的形态等,尤其是性状不均匀的粉质粘土和碎石土,这些因素的影响更大。滑带性状在不同的部位是变化的,试点部位的选择直接影响参数的代表性,应根据剪切面的性状结合滑带的主要特征确定具有具有代表性的参数;对性状接近的滑带土进行了两种面积不同的比较试验,剪切面积宜大于2 500 cm2,否则,c, ? 值有较大的离散性;在同一场地进行3组且每组5~6点的对比试验,根据1组6点不同正应力的组合得出的c, ? 值最大相差0.5~1.0倍,说明1组试验的数量不宜少于5点;不同饱水状态的对比试验说明,含水率越大,c, ? 值越低;正应力大小及其在各个试点上的分布应结合滑带的性状及滑带的埋深合理选择;对于性状不均匀的粉质粘土和碎石土,碎石含量和粒径大小在剪切面上的分布对c, ? 值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因此,应在规程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特点和滑带的环境条件制定合适的试验方案,尽可能减小误差,还应结合滑带的宏观特征及试点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参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74.
在危岩稳定性评价中,地震作用方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为解决目前危岩稳定性评价中仅把地震作用方向假定为水平向的问题,借助函数极值理论建立了地震最危险作用方向的计算公式,并结合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验证。最后,利用该公式研究了某公路隧道出口不同类型危岩的最危险地震作用方向,计算结果表明:地震最危险作用方向在347.4°~359.8°,与水平面夹角随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增大而减小,并且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超过0.4g,地震最危险作用方向与水平面夹角在0°~30°,此时危岩体可能产生抛射破坏。  相似文献   
75.
在西藏西部雅鲁藏布江南岸的东坡岩体进行了多种方法的地球物理探测,由地面磁测精确定位的航空磁测异常反演了东坡岩体深部磁性体范围;反射地震探测划分出了与地表出露蛇绿岩体反射波特征不同的岩体下部弱反射部位;同时,由大地电磁法确定了岩体下部的低阻体也都处于大致相同的部位。地面出露的蛇绿岩体向下延伸,整体呈锅底状,其中部具有较低电阻和弱反射波特征,同时,在1.5~3.0 km范围的磁性矿物相对较发育,可能正是含铬岩体矿化蚀变作用较强的地段,在罗布莎矿区有类似的特征,这对找矿是有利的部位。  相似文献   
76.
5 12 汶川地震的强震作用诱发产生了大量崩塌地质灾害,且多发生于碎裂结构岩体中。崩塌后斜坡后缘岩体及前缘堆积体的稳定性和后缘岩体对前缘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同样是震后灾害所面临的问题。以干河沟沟口斜坡为例,在分析该斜坡结构特征及崩塌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二维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了斜坡在天然或强震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和可能失稳过程; 运用极限平衡法对陡壁岩体再次崩塌,产生新物质堆载在现有崩塌堆积体后缘前、后分别建立模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碎裂岩体崩塌过程可分为应力重分布、潜在崩塌体形成和地震诱发崩塌3个阶段。崩塌堆积体在考虑后缘堆载作用之前,在天然或地震环境下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考虑堆载作用之后,其可能会在地震条件下失稳。离散元法和极限平衡法的组合使用,对于解决同类斜坡的同类问题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7.
千枚岩岩石微观破裂机理与断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的宏观断裂与其内部微结构和微缺陷紧密相关,建立岩石微观破裂机理和宏观断裂之间更直观的联系是当今断裂力学的难题之一。本文以金沙江上游泥盆系中统中段的绢云母千枚岩与硅质板状千枚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与力学试验等多种测试手段,通过对2种千枚岩岩石断口的微观形貌特征的研究,揭示了千枚岩岩石微观破裂形式、破裂机理与其矿物组成之间的联系。指出绢云母千枚岩岩石以沿晶面擦花的微观破裂形式为主,是典型的微观脆性剪断,而硅质板状千枚岩岩石既有沿晶断裂的拉断破裂,又存在切晶擦花的剪切微破裂形式,是属于拉、剪破裂并存的微观破裂机制。进一步结合岩石断裂的力学特征,分析千枚岩微观破裂与宏观断裂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千枚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的断裂形式与其微观破裂形式是可对应的。这一结论为建立起岩石微观破坏机制和宏观断裂特征的桥梁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8.
钻孔弯曲的防治及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定向钻孔的应用,是钻探技术中的重大课题.根据钻进方法、钻孔深浅、钻孔所通过的岩层地质情况,钻孔所产生的自然弯曲不同.无论在国内和国外,都进行了大量实践,在此  相似文献   
79.
Siniuhinskoe地区Veselyi矿床的矿化产于矽卡岩的内外接触带中,围岩为古生代的火山熔岩,凝灰岩和夹层灰岩。矽卡岩的形成与闪长岩墙群的侵入有关。Cu-Au矿化的产生和矽卡岩的退化蚀变过程相联系。成矿热液是岩浆成因的热卤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  相似文献   
80.
证据权法在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GIS为技术平台,采用证据权法对研究区进行了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综合分析历史滑坡数据及其环境因素和触发因素,数据源主要有地形图、DEM、地质图,选取地层岩性、构造、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道路、水系作为危险性评价因子。首先应用ArcGIS软件对数据源进行处理,提取各个评价因子图层,并对每个图层进行分级、缓冲区分析等处理,建立若干证据层。然后将历史灾害点与评价因子进行空间关联分析,计算每个评价因子等级的权重,最后计算出评价单元的危险性指数,并将危险性分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等危险区、低危险区。采用成功率曲线法对证据权法评价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次评价的精度为71%。利用历史滑坡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说明证据权可以客观定量地评价各影响因子对滑坡的影响程度,该方法应用于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