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本文对四川冕宁地区的基性岩墙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主量元素特正和微量元素标准化图解显示,基性岩墙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洋岛玄武岩(OIB)的特征,与峨眉山玄武岩为同源产物,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微量元素示踪、Th/Hf-Ta/Hf判别图表明,冕宁基性岩墙具有地幔柱成因的特征,并遭受了轻微混染。基性岩墙锆石LA-ICP-MS测年结果表明,岩墙形成年龄为256.7±4.3Ma,表明岩墙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大规模岩浆作用晚期的产物。年龄测定结果还暗示了岩墙在约244Ma遭遇了一次变质事件,可能是岩浆热——机械侵蚀作用,以及印支运动诱发岩浆作用再次活跃的结果。  相似文献   
72.
贵州省泥堡金矿床矿体类型及其形成机理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贵州省西南部泥堡金矿床深部勘探成果,开展其矿床的矿体类型及其形成机理的综合研究,取得新认识如下:(1)矿区的主矿体不是层控型,而是断控型。断控型矿体的单个矿体规模大,厚度、品位较稳定,而层控型金矿的单个矿体规模小,厚度及矿石品位变化大;(2)虽然矿床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控制,但构造、地层及其有利岩性是关键的控制因素,尤其是断裂构造因素。F1逆冲断层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本矿床最大的金矿体就赋存于F1断裂破碎带中的减压扩容带,即断层破碎带变宽及断层面变缓部位。这两点新认识对区域找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
74.
周振华  吕林素  杨永军  李涛 《岩石学报》2010,26(12):3521-3537
内蒙古黄岗锡铁矿是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矿床。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黄岗岩体中的钾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分别形成于136.7±1.1Ma和136.8±0.57Ma,属早白垩世的产物。黄岗花岗岩体SiO2含量较高(66.81%~77.39%),Al2O3含量低(11.33%~14.54%),显著贫镁,ALK较高(5.65%~10.67%),K2O/Na2O值在0.32~10.53,平均为2.78。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轻稀土富集型,铕强烈亏损,δEu值为0.03~0.20。富集高场强元素Zr、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U、Th,而元素P、Ti、Ba、Sr明显亏损,具有与洋岛玄武岩相似的Y/Nb等元素比值(1.2)。上述特征与典型的A1型板内非造山花岗岩一致,其成因可能为在岩石圈伸展环境下,幔源岩浆的底侵促使上覆的先存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岩浆源区与壳幔混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5.
内蒙古黄岗夕卡岩型锡铁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内蒙古黄岗大型夕卡岩型锡铁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乌兰浩特锡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带。本文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黄岗夕卡岩型矿体中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成矿年代测定,获得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34.6±2.0~136.5±1.9Ma,加权平均年龄为135.31±0.85Ma。辉钼矿Re含量高,显示有地幔物质体参与了成矿过程。大兴安岭地区成矿作用以中生代燕山期成矿为主,存在140~130Ma左右、180~160Ma左右的两次成矿爆发期,其中140~130Ma左右主要出现在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与燕山晚期侵入的小岩体有关的锡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180~160Ma左右主要出现与燕山早期西伯利亚与华北板块后碰撞造山有关的钼铅锌铜金多金属矿床。黄岗锡铁矿床是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大陆边缘弧后伸展环境下,发生的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6.
岩浆硫化物矿床已成为矿床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与裂解受到国际地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中国新元古代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Rodinia研究的深入。最新的SHRIMP锆石U-Pb法和硫化物矿石Re-Os法定年结果表明,宝坛、煎茶岭、冷水箐和金川Ni-Cu-(PGE)硫化物矿床均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1000~800Ma),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成矿时代依次变新,即从宝坛(982±21)Ma→煎茶岭(878±27)Ma→冷水箐(约800Ma)→金川(833±35)Ma,而矿床规模从宝坛中型Ni-Cu-Co-(PGE)矿床→煎茶岭大型Ni-Co矿床→冷水箐中型Ni-Cu-(PGE)矿床→金川超大型Ni-Cu-Co-(PGE)矿床,这些矿床均处于克拉通边缘,即扬子克拉通南缘、北缘和西缘以及华北克拉通西南缘。中国新元古代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按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可划分为桂北、勉略宁、盐芦和龙首山等4个成矿带,且它们的形成均与Rodinia超大陆的拼合与裂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