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质学   2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书楼丘铀矿床作为长江铀矿田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成矿流体特征、来源及成矿环境研究相对较少.依据黄铁矿晶型特征及其与其他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将书楼丘铀矿床中脉石矿物黄铁矿的形成划分为成矿前期(Py I)、成矿期(PyⅡ)及成矿晚期(PyⅢ)三个时期,成矿期又被划分为成矿早阶段(PyⅡa)和主成矿阶段(PyⅡb).采用激光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粤北仁化棉花坑铀矿床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及地热地质条件分析,探讨了地下热水的形成环境及补给源特征。棉花坑矿床地下热水为HCO_3~--Ca~(2+)-Na~+型水,其δD_(V-SMOW)值为-44.5‰~-40.7‰,δ~(18)O_(V-SMOW)值为-6.8‰~-6.4‰,分布于本地雨水线附近,为大气降水成因;热储温度为67.8℃,补给源高程为650~1150 m,循环深度为标高-1250~-660 m,d-excess值7.5‰~10.5‰,表明地下热水可更新能力较强,热水径流距离短,水—岩作用较弱;结合粤北花岗岩区地质地貌特征,认为补给源来自矿床东南向的南山一带;地下水深循环是形成矿区地热主因,同时岩体铀矿物放射性蜕变产热可增强地温梯度;地下热水铀含量为40~120μg/L,呈氧化环境,现今地下热水活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成矿期古热水活动特征,对铀矿床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热水循环深度指示矿床深部仍具有非常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棉花坑铀矿床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床,其铀成矿与硅化蚀变作用关系密切,但硅化蚀变与铀成矿之间的成因联系研究相对薄弱,尤其对早期红色硅化蚀变流体特征研究较少。文章选取棉花坑铀矿床早期红色硅化蚀变岩、微晶石英进行了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坑铀矿床红色硅化蚀变岩亏损Zr、 Nb、 Ta等高场强元素,富集U等元素;w(∑REE)值较低,为(10.3~109.2)×10-6,且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赋矿围岩基本类似,暗示红色硅化蚀变流体贫稀土元素,矿化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同时其Sm/Nd、Pb/Ce和La/Ba值分别为0.27~0.39、0.97~8.11、1.76~16.81,指示了红色硅化蚀变流体为浅源和深源的混合。棉花坑铀矿床红色微晶石英中w(Al)值介于(45~157)×10-6之间,含量相对较低且变化范围较小,暗示流体的pH值变化较小;结合红色微晶石英型铀矿化品位相对较低的特征,推测红色微晶石英中w(Al)值变化特征可作为红色微晶石英型铀矿化铀品位相对高低的重要判据。  相似文献   
14.
15.
广西大新铀矿床成因的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大新铀矿床是典型的碳硅泥岩型铀矿床,自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以来,至今已有近50年的勘探和研究历史。50多年来,地质勘探部门进行了较详细的普查勘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地质资料。与此同时,几乎自矿床发现时起,不同单位或部门的地质学家们,相继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以铀矿床为中心,开展了大量的专题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为该区铀矿床的深  相似文献   
16.
17.
赣南黄沙铀矿区内发育的辉绿岩脉与铀矿化有着密切的空间关系,但其岩石成因研究薄弱,影响了对铀成矿过程的认识.对辉绿岩进行了岩相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与Sr-Nd-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辉绿岩具有贫硅、贫碱、贫镁、Na2O>K2O、较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LREE/HREE=2.81~2.97)、弱E...  相似文献   
18.
李海东  田世洪  江卫兵  祁家明  刘斌  孙中瑞  彭渤洋 《地质论评》2021,67(4):67041157-67041167
粤东北桃源铀矿床位于华南铀成矿省武夷山铀成矿带,其矿床成因、成矿物理化学环境特征等还未开展深入研究。黄铁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往往能够有效地反映其形成时的地球化学环境。桃源铀矿床中黄铁矿与沥青铀矿成因关系密切。因此笔者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基础上,利用LA-ICP-MS原位分析技术,对桃源矿床黄铁矿主、微量元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黄铁矿主量元素w(Fe)=41.64%~49.39%,平均值为45.83%;w(S)=50.56%~57.62%,平均值为53.73%,w(Fe)/w(S)=0.73~0.98,平均值为0.85,表明其形成环境是一个微弱缺铁,相对富硫的相对封闭的地球化学环境;(2)黄铁矿中相对富集Si、Na、Al、K、Ca、Cr、Co、Ni、Ti、Cu、Ge、As、Se、Bi、Pb等微量元素;(3)绝大多数微量元素与主量元素Fe、S无明显线性关系,表明在黄铁矿形成过程中,这些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除受到类质同象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影响;(4)成矿元素U与部分微量元素显示出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其中Na、Ti等元素含量高表明与铀矿物在空间上紧密相关的黄铁矿形成于成矿早期的碱性热液蚀变阶段,而非成矿期,要早于铀成矿时间,并为铀成矿提供还原剂;(5)黄铁矿内部微裂隙发育,成矿期铀矿物容易进入其中,从而引起裂隙附近铀含量升高。伴随的高含量As表明其形成于中低温热液环境。  相似文献   
19.
黄沙铀矿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龙源坝岩体中南部,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铀资源找矿潜力大。本文在矿物原位分析技术(EPMA与LA-ICP-MS)的基础上,讨论了黑云母和绿泥石的矿物化学特征对成岩成矿作用过程的约束。结果显示,矿区印支期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指示岩浆演化程度较高,氧逸度和结晶温度较高。黑云母是花岗质熔体中Rb、Ba、Nb、Ta、Sc、V、Co、Ni、Cr元素的主要载体,副矿物(独居石、锆石、磷钇矿等)是Th、Sr、Hf、Zr、Y的主要载体,U主要赋存于晶质铀矿和含铀副矿物中。绿泥石分黑云母假象绿泥石和脉状绿泥石两类,形成于中温、相对酸性、相对氧化性的环境下。黑云母假象绿泥石形成于成矿前期的面状蚀变,以相对富铁为特征,经历了溶解、沉淀过程,伴随晶质铀矿和含铀副矿物中铀的活化与再分配。脉状绿泥石形成于成矿期的热液蚀变,以相对富镁为特征,经历了溶解、迁移与沉淀过程,富U流体流经还原性介质时,流体中的U~(6+)被还原沉淀形成沥青铀矿。  相似文献   
20.
书楼丘矿床是粤北长江铀矿集区内典型铀矿床之一。为揭示书楼丘矿床铀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来源,文章系统研究了成矿期脉石矿物(方解石、萤石和黄铁矿)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期黄铁矿微量元素比值(Nb/Ta值和Zr/Hf值)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深部,且在成矿过程中受到外源流体的混入;成矿期紫黑色萤石稀土元素特征表明书楼丘矿床成矿流体部分继承了富铀花岗岩体;方解石和萤石的La/Ho-Y/Ho图解表明,形成书楼丘矿床的成矿流体源于同一流体体系;成矿期方解石具有比较稳定的碳同位素组成和较高的δ18OPDB值,其δ13CPDB值平均为-7.4‰,δ18OPDB值平均为-17.68‰,明显表现出地幔来源的特点,但在成矿过程中可能发生了较强的水岩交换作用或有大气降水的混入;成矿期黄铁矿Pb同位素比值和HolmesHoutermans图解反映出成矿流体中的铅来源于富铀的地质体,富铀岩体为铀成矿提供矿质。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幔源富铀成矿流体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