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6篇 |
免费 | 178篇 |
国内免费 | 27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6篇 |
大气科学 | 149篇 |
地球物理 | 110篇 |
地质学 | 683篇 |
海洋学 | 250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178篇 |
自然地理 | 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50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6篇 |
1975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隧道仰坡落石冲击模型试验研究与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建的成都-兰州(成兰)铁路某隧道出口仰坡为研究对象,研发了大型落石冲击边坡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由模型试验台架、落石三维空间释放装置、高速摄影系统等组成,结构强度高并能满足试验过程的可视化需求。根据现场岩样实测物理力学参数,采用凡士林、硅油、水泥、细沙、重晶石粉、石膏以及滑石粉等原料,研制出现场千枚岩和砂岩的相似材料,并用于模拟边坡和落石。通过开展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近长方体落石初始滑移角度、形状、质量等3种因素对碰撞恢复系数这一落石运动轨迹模拟中关键参数的影响,同时在落石下落冲击的过程中,利用高速摄影仪和坐标卡尺记录落石完整的运动轨迹,后期通过视频处理软件分析落石与边坡碰撞前后的速度变化,根据公式计算出落石法向和切向的碰撞恢复系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滑移角度的增加,板状试件的法向、切向恢复系数分别呈减小和增大的趋势,且切向恢复系数变化更加明显;落石法向恢复系数随质量的增加呈明显减小的趋势,而切向恢复系数值变化不大;对于近长方体落石,立方体试件的法向和切向恢复系数大于厚板状试件,条形试件的两向恢复系数值受碰撞接触形态的影响,呈现两极化的趋势。最后,结合试验现象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落石运动冲击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32.
933.
对取自安达曼海东南部海域的9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区内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指示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REE总量变化范围为31~228 μg/g,平均值为117 μg/g。沉积物REE球粒陨石配分模式呈现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而重稀土元素平坦,无明显Ce异常,呈现中等程度的Eu负异常等特征,表现出明显的陆源属性。REE的富集和分布受物质来源、沉积物类型、生物碳酸盐以及重矿物含量共同制约。根据沉积物REE特征参数将研究区分为4个物源区,各区沉积物稀土元素UCC标准化模式明显不同。物源判别分析显示,研究区西北部(Ⅰ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伊洛瓦底江陆源物质的输入;马来半岛西部浅海内陆架区(Ⅱ区)沉积物可能主要来自马来半岛沿岸水系输入的陆源物质以及现代近岸侵蚀;研究区北部(Ⅲ区)为残留沉积区,主要为全新世海侵形成的残留砂质沉积;研究区中部和南部大部分海域(Ⅳ区)为多源混合沉积区,主要为受印度季风驱动的西南季风流所搬运的伊洛瓦底江和马来半岛河流输入的陆源物质,该区沉积物受马来半岛入海物质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34.
为了对海表温度(SeaSurfaceTemperature,SST)和海表盐度(SeaSurfaceSalinity,SSS)数据进行精确的短期预报,基于多站位海洋观测浮标获取的海表温度和海表盐度数据,利用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和径向基函数(RadialBasisFunction,RBF)两种神经网络方法开展了短期预测。首先,在预测时长固定为5d的情况下,对比不同训练时长的预测结果的均方误差(MeanSquaredError,MSE),进而确定以20d的观测数据作为训练集的预测结果均方误差最小。然后,以 PAPA 站观测浮标获取的2009年1月、4月、7月和10月各月的前20d温盐数据作为训练集,分别训练BP和 RBF神经网络,将训练好的2种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各月第21至25日的温盐数据预测。结果表明:BP和 RBF神经网络均能有效预测海表温盐数据的季节性变化,但 RBF神经网络对不同预测时间的整体预测效果优于 BP神经网络。多站点数据的预测实验进一步验证了 RBF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强适用性和更高的准确性。RBF神经网络模型可以作为海表温盐数据短期预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35.
936.
宿松变质杂岩因变质程度较低,岩性较为繁杂,故其变质演化及年龄一直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研究,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大别造山带结构框架和演化的深入理解。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太湖-马庙断裂和柳林-缺月岭-山龙断裂之间的宿松变质杂岩进行了综合细致的分析,确定了特征性的高压岩石——石榴石-蓝晶石-硬绿泥石片岩的存在。利用THERMOCALC的Average P-T法,确定了石榴石-蓝晶石-硬绿泥石片岩的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551~569℃和P=1.96~2.47GPa,属于高压榴辉岩相。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该岩石的峰期变质年龄为242.2±2.0Ma,退变质年龄为216.2±6.6Ma。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该岩石可能普遍存在于这两断裂之间,并暗示了这两断裂之间的块体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其应当从宿松变质杂岩中剥离出来。本文在此暂定名为大山-麻石沟高压块体,并建议宿松变质杂岩的北界止于柳林-缺月岭-山龙断裂。 相似文献
937.
938.
赣中乐安麻鸡嶂地区产出了一些与钨、锡多金属矿化有关的细粒二云母碱长花岗岩侵人体,统称为山心单元。本文通过对山心单元进行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其成岩年龄为152.5±1_3 Ma,属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矿物化学分析表明,山心单元中的云母属铁白云母(褐黑色云母)和白云母,长石为钠长石和正长石。山心单元花岗岩富硅富碱过铝,贫钙、镁,富集Rb、Th、Ta等,Ga/Al值较高,亏损Sr、Ba、Ti、P、Eu等元素,稀土配分曲线为"海鸥型",ε_(Nd)(t)值为-8.9,T_(2DM)=1662 Ma,地球化学特征与南岭地区铝质A型花岗岩相似,可能是高分异的铝质A型花岗岩。其高的Rb/Sr、Rb/Ba值,低的Nb/Ta、Zr/Hf、K/Rb值暗示了岩浆演化过程中有挥发分流体参与,并经历了强烈的分异作用,是岩浆演化后期的产物。该岩体可能形成于后造山拉张构造背景下,主要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参与。山心花岗岩的含钨特性及其与钨锡成矿时代的一致性,显示其与钨锡成矿有关,而山心花岗岩的高分异属性及大量伟晶岩、石英脉和云英岩脉的发育,暗示深部可能存在大的隐伏岩体,具有良好的钨锡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39.
河套盆地东部第四纪中晚期介形类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套盆地东部DTLC孔介形类组合及其岩性、岩相的分析,着重地探讨了该区第四纪中、晚期介形类的生物地层特征及其沉积古环境意义。研究认为:中更新世早期(Q21),未见介形类,以冲洪积沉积环境为主,兼有河湖交替演化;中更新世晚期(Q22),介形类生物组合为Leucocythere plethora-Eucypris inflate-Limnocyther dubiosa,推测为封闭性的半咸水、咸水湖相沉积环境,气候偏冷;晚更新世早期(Q31),介形类生物组合为Leucocythere plethora-Limnocythere dubios,反映了封闭性的半咸水深湖相沉积环境;晚更新世晚期(Q32),少见淡水介形虫化石,以Ilyocypris manasensis-Candoniella albicans-Cypria luminosa为组合特征,反映了以河流冲洪积环境为主;全新世(Q4)为河流沉积环境。通过河套盆地区域沉积环境的综合分析认为:中更新世晚期(Q22)至晚更新世早期(Q31),河套盆地为封闭性内陆湖盆,黄河为内流河;自晚更新世晚期(Q32)以来,黄河逐渐地转为外流河,河套盆地为外流湖盆。 相似文献
940.
本文通过采用实地走访、现场调研及优劣势分析等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及解决措施,以期为促进装配式建筑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取得长足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