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9篇 |
免费 | 314篇 |
国内免费 | 2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2篇 |
大气科学 | 152篇 |
地球物理 | 111篇 |
地质学 | 698篇 |
海洋学 | 271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80篇 |
自然地理 | 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61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6篇 |
1975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01.
102.
103.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下白垩统中识别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C1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LSC2,LSC3,LSC4,LSC5,分析了各旋回的发育特征。识别出五种类型的沉积体系:滨浅湖近岸水下扇、较深水湖浊积扇、滨浅湖扇三角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基准面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储层砂体的发育情况。综合分析生、诸、盖条件后认为,在垂向上,LSC3旋回为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在平面上,本区的油气勘探应主要寻找宝饶构造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主要储层砂体类型为前缘分流水道砂和前缘席状砂。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107.
石爱丽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2008,(1):9-11
“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于2008年10月8~11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主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气象局承办。来自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中国气象局,各省、市气象局,有关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近5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与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出席纪念大会并致辞,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08.
无震脊或海山链俯冲对超俯冲带处的地质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全球海底分布着众多的无震脊或海山链,且在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均存在靠近俯冲带的海岭。除小安德列斯弧外的巴拉克达脊和蒂勃朗脊起源自转换断层外,一般认为它们由与板块构造动力学迥异的地幔柱动力学所形成的。在板块汇聚边缘处,与扩张脊处所形成的正常洋壳一起,无震脊或海山链俯冲于陆缘弧或洋内弧之下,其对弧及弧后地区的地质效应(构造、地貌、地震以及岩浆作用等)有别于正常洋壳俯冲。无震脊或海山链的俯冲通常造成俯冲带地区的上驮板块的局部异常抬升、俯冲剥蚀作用效应的加强、海沟的向陆迁移以及地震强度的增加。同时,无震脊或海山链俯冲时,其携带的具富集地球化学特征的物质不仅影响着地幔地球化学,也对弧及弧后火山熔岩化学产生明显影响,并对超俯冲地区的热液矿床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本文指出了我国有关无震脊或海山链俯冲的可能的研究方向包括黄岩海山链俯冲对吕宋岛弧的可能影响、印度洋无震脊俯冲对青藏高原局部地区的影响,有我国学者参与的IODP344航次的研究对象——科科斯脊俯冲对哥斯达黎加地震成因的效应以及位于西太平洋地区靠近俯冲带的一些无震脊等。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