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272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690篇
海洋学   24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102.
石昆山 《河南地质》1996,14(2):125-131
文章阐述了郑州市金水路立交桥基础桩工程施工中采用的主要技术装备,工艺、组织管理和施工中几个问题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107.
本矿床赋存于晚侏罗世仇山火山断陷盆地中劳村期的火山碎屑流沉积相底部地层内,矿体呈层状,多层产出,具稳定的层位及明显的标志层。矿体围岩的蒙脱石化、硅化、滞石化、高岭石化等蚀变较普遍,尤其是顶板的硅化。矿石结构、构造反映了火山碎屑沉积的特点。矿石是自生的粘土矿物富集体,没有或很少有碎屑物质混杂。矿体厚度和品位变化系数较小,属厚度稳定型—较稳定型和质量均匀的矿体。根据仇山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我们认为该矿床属于陆相火山沉积型。  相似文献   
108.
断层的脆—韧性转换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变形岩石的脆—韧性转换■其剪切带是自然界常见的构造现象之一,也是目前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80年代以来关于脆—韧性转换及其剪切带研究的某些进展,重点介绍了脆—韧性转换过程(?)变形机制、脆—韧性转换条件及其影响因素、脆—韧性转换标志和特征,最后概要讨论■脆—韧性转换及其剪切带研究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坑道探矿是地質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能够正確地查明矿体的产狀、規模及質量变化情況,同时还有可能为今后生产所利用。在有色金屬、稀有金屬矿床,特別是在第三、四勘探类型矿床的勘探中,坑道探矿的作用尤为显著。但是坑探并不是地質勘探的唯一手段,它與其他勘探手段相比較,也還有其缺点。这就是一般掘进速度慢,技术設备复杂,掘进成本高。故在設計坑探中,除了根据不同矿床特性的地質要求加以适当地运用外,还必須注意施工技术上的可能性号經济上的合理性,这是采用坑探做为勘探手段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回顧在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冶金工业部的地質勘探部門共投入了100余万公尺的坑探工程量,其中絕大  相似文献   
110.
位于南海北缘的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作为我国海洋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利用钻井地热测量数据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现今地温场及岩石圈热结构特征,通过古温标反演和拉张盆地模型正演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揭示了白云凹陷新生代以来的热史,总结了不同地热地质条件对油气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具有北低南高的特点,同时具有“热幔冷壳”的特征。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始新世以来经历了两期拉张过程,第一期(47.8~33.9 Ma)拉张自始新世发生,拉张强度较大,凹陷中心基底热流快速上升至~82 mW/m2;第二期(23~13.8 Ma)拉张发生于中新世,此次拉张在白云凹陷南部更强烈,白云凹陷主体在 13.8 Ma达到最高古基底热流,此后进入热沉降阶段,基底热流值一直缓慢下降。磷灰石裂变径迹、磷灰石(U-Th)/He及锆石(U-Th)/He联合反演给出了最高古地温在13.8 Ma附近达到,后期温度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