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6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391篇
测绘学   200篇
大气科学   196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940篇
海洋学   29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03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楚雄盆地是滇黔桂地区面积最大的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进展缓慢,关键问题是基底和沉积盖层展布不清。重磁电是认识和了解盆地基底展布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在楚雄盆地西部实施2条区域重磁电测线,并对其进行基底结构的综合解译。结果表明:楚雄盆地西部上三叠统底界的最大埋藏深度为7 km,盆地总体走向北西,结晶基底在平川、云南驿、红河断裂以东,猛虎、舍资一线以西地区深度最大为9 km;在大姚县和南华县之间形成楚雄盆地最大的磁基底凹陷区,面积达到1 200 km2。  相似文献   
992.
隧道仰坡落石冲击模型试验研究与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建的成都-兰州(成兰)铁路某隧道出口仰坡为研究对象,研发了大型落石冲击边坡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由模型试验台架、落石三维空间释放装置、高速摄影系统等组成,结构强度高并能满足试验过程的可视化需求。根据现场岩样实测物理力学参数,采用凡士林、硅油、水泥、细沙、重晶石粉、石膏以及滑石粉等原料,研制出现场千枚岩和砂岩的相似材料,并用于模拟边坡和落石。通过开展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近长方体落石初始滑移角度、形状、质量等3种因素对碰撞恢复系数这一落石运动轨迹模拟中关键参数的影响,同时在落石下落冲击的过程中,利用高速摄影仪和坐标卡尺记录落石完整的运动轨迹,后期通过视频处理软件分析落石与边坡碰撞前后的速度变化,根据公式计算出落石法向和切向的碰撞恢复系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滑移角度的增加,板状试件的法向、切向恢复系数分别呈减小和增大的趋势,且切向恢复系数变化更加明显;落石法向恢复系数随质量的增加呈明显减小的趋势,而切向恢复系数值变化不大;对于近长方体落石,立方体试件的法向和切向恢复系数大于厚板状试件,条形试件的两向恢复系数值受碰撞接触形态的影响,呈现两极化的趋势。最后,结合试验现象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落石运动冲击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3.
‘劈’砂岩重力侵蚀定量计算的GPS、GIS方法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劈’砂岩的岩性及其特征的简单描述和分析,指出该类岩石的岩土侵蚀方式主要是以重力侵蚀方式为主,分析和介绍了国内外定量评价岩土侵蚀量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定量计算‘劈’砂岩重力侵蚀量的新方法,即基于GPS精确测量的GIS方法,并对该新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和实际验证。  相似文献   
994.
建设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库,实现“行业数据即调即出,全部信息准确无误”目标,使土地利用管理数字化、标准化、合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是精确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在承担数据库示范项目的工作中,以需求为导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首先从规范土地利用现有数据做起,加强1:1万数据中心建设。实践证明,这将为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995.
石连成 《地质与勘探》2019,55(4):999-1009
HFU-14航放铀异常是2017年航空物探测量新发现的,2017年11月份对该异常开展了地面查证工作。测量结果表明:该异常地表整体为砂土、砾石覆盖,局部见灰绿色、灰白色、黄褐色泥质砂土及少量石膏碎屑;地面伽玛总量背景值15~21Ur,最高值207 Ur,呈团块状异常;地面伽玛能谱U含量剖面呈尖峰异常,最高约174.67×10-6,背景值(1.4~5)×10-6,平面上总体呈北西向圆状及椭圆状展布;土壤氡浓度呈不规则团块状异常,分带明显,最大值为454.3kBq/m3,背景值6.09kBq/m3,单剖面峰背比多大于6.6;土壤地球化学U、Mo元素具有较高的变异系数和富集系数,呈强分异分布,并在土壤中次生富集强烈,局部富集形成矿化。综合物化探测量在异常地段圈定、类型划分、展布形态及成矿元素确定等方面组合合理,效果较好。综合分析该异常的物化探特征和区域铀成矿条件,初步查明HFU-14异常为表生(膏结岩)型铀矿化和深部砂岩型铀矿化共同作用形成,并为该区域铀矿勘查提供了有利的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996.
佛子岭群位于大别造山带最北缘,处于华北和扬子板块结合部位,是获取两大板块耦合过程和信息的重要岩石单元。由于佛子岭群一直被视为典型的“浅变质”复理石建造,故研究多是从沉积学角度展开,并籍此对其构造归属和动力学机制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为此,本文将从新的视角(变质地质学),解析佛子岭群岩石构成和变质作用,为充分探讨佛子岭群形成机制提供变质岩石学的支撑。野外调查和全面岩相学分析表明,佛子岭群主体是由各类片岩、石英岩和少量石榴云母片岩构成,但因后期构造作用,裹挟有少量的其他岩石单元的花岗质片麻岩和变基性岩块。对特征性岩石(石榴云母片岩)的主期变质PT条件估算显示,佛子岭群普遍经历了中-高压角闪岩相变质,温压范围为T = 550 ℃~620 ℃和P = 0.6~1.0 GPa。细致的野外露头观测和精细的岩相学研究表明,佛子岭群各类岩石均是由新生的变质矿物构成,普遍发育变晶结构,不具备任何沉积结构和构造。所谓的“沉积韵律”,可能是由不同变质矿物含量差异构成的成分层所致。对比前人研究成果,佛子岭群与庐镇关群存在一个0.9 GPa的压力差异,暗示了两者并非形成于相同的动力学背景,其可能为一个独立的微陆块。  相似文献   
997.
皖东张八岭群处于郯庐断裂带南段,构造位置极为独特和和关键,其是大别造山带和苏鲁造山带之间最重要的变质块体之一。前人主要侧重于构造地质学、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而对张八岭群的峰期变质条件、岩石单元划分和构成以及时间序列并不明晰。故而,本文将通过对张八岭群的区域变质岩石学、岩相学、热力学及年代学等研究,进一步确定其峰期变质条件、岩性特征,并对其岩石单元划分和构成进行深入解析。本次主要对张八岭群应用了白云母温度计进行峰期变质温度评价,单元-Ⅰ和单元-Ⅱ的温度范围分别为:T = 368 ℃~494 ℃和T = 331 ℃~394 ℃,主要经历了绿片—绿帘角闪岩相变质。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表明单元-Ⅰ和单元-Ⅱ原岩结晶年龄分别为749±8 Ma~738±8 Ma和738±9 Ma,该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单元-Ⅲ的碎屑年龄范围为908±29 Ma~685±30 Ma,最大沉积年龄为685±30 Ma,沉积时限应属于新元古代,沉积物源主要来自扬子板块。据野外特征、岩相学差异、热力学评价和年代学分析,本文将张八岭群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单元,其中,单元-Ⅰ主要由石英—长石片岩组成,单元-Ⅱ主要由云母石英片岩和少量变基性岩组成,单元-Ⅲ主要由千枚岩、大理岩及少量片岩组成。本文认识对于理解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沿郯庐断裂汇聚提供一定的岩石学支撑,张八岭群并没有经历高压低温蓝片岩相变质。  相似文献   
998.
矿山固体废弃物包括废石和尾矿(渣),是重要的二次资源,特别是金矿山尾矿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二次矿产资源,更应受到重视。笔者以贵州省丹寨汞金矿的矿山固体废弃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丹寨汞金矿区矿产资源开采及选冶过程中产生的尾矿资源潜力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对相关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初步掌握了尾矿(渣)资源基本情况及远景资源量,有两个尾矿(渣)堆金潜在资源量达800 kg;并根据丹寨汞和金多共(伴)生的特征,对丹寨排庭汞金矿老采空区矿硐壁围岩研究,发现其1~1. 5 m范围内,普遍含金或具有金矿化,具有找金的潜力,且初步分析了金资源潜力。简要地进行了尾矿(渣)"二次资源"、废弃矿硐的残留金资源综合利用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999.
柴北缘锡铁山铅锌矿床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床之一。系统的地表调查和坑道编录表明,矿区不同岩石单元构造变形及力学特征不同,既有赋存于滩间山群绿片岩内部的早期深层次韧性-韧脆性变形构造,也有赋存于滩间山群原c岩组紫红色砂岩中的晚期浅层次脆性变形构造。结合区域上柴北缘造山带构造演化事件时间序列以及矿区构造特征的分析表明,韧性-韧脆性变形构造与陆-陆深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及俯冲板片的折返有关,矿区浅层次脆性变形应形成于滩间山群原c岩组紫红色含砾砂页岩沉积之后。应力场恢复显示早期韧性-韧脆性变形构造形迹的主应力σ_1方向主要为NE/NEE-SW/SWW方向,倾角为5°~60°,表明矿区早期变形阶段具有NE/NEE-SW/SWW向近水平挤压、左行走滑、斜向逆冲的性质;而晚期脆性变形恢复的主应力方向有2个,锡铁山沟地区表现为EW方向,无名沟-中间沟地区为NW-SE方向。对不同中段控矿断裂构造形成时的主应力状态恢复结果显示NW向断裂构造主应力σ_1状态为NE-SW向,显示压扭性逆冲-走滑断层性质,而NE向断裂构造主应力σ_1状态为NW-SE向,显示张扭性正-滑断层性质,分别为上述早期和晚期变形应力场的产物。锡铁山矿体分布受控于左行逆冲和左行滑覆构造运动,矿区北西部成矿较为有利,成矿后的NEE-EW向断层左行运动对矿体产生破坏作用,导致西侧矿体南移,东侧矿体北移。  相似文献   
1000.
青海多彩当江地区位于三江多金属成矿带,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以该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数据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内的米扎纳能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结构特征与地质特征进行了剖析,总结了研究区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并提出了龙格东多铜-锌多金属找矿远景区,为该区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