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8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328篇
测绘学   157篇
大气科学   216篇
地球物理   173篇
地质学   774篇
海洋学   30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09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柴北缘锡铁山铅锌矿床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床之一。系统的地表调查和坑道编录表明,矿区不同岩石单元构造变形及力学特征不同,既有赋存于滩间山群绿片岩内部的早期深层次韧性-韧脆性变形构造,也有赋存于滩间山群原c岩组紫红色砂岩中的晚期浅层次脆性变形构造。结合区域上柴北缘造山带构造演化事件时间序列以及矿区构造特征的分析表明,韧性-韧脆性变形构造与陆-陆深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及俯冲板片的折返有关,矿区浅层次脆性变形应形成于滩间山群原c岩组紫红色含砾砂页岩沉积之后。应力场恢复显示早期韧性-韧脆性变形构造形迹的主应力σ_1方向主要为NE/NEE-SW/SWW方向,倾角为5°~60°,表明矿区早期变形阶段具有NE/NEE-SW/SWW向近水平挤压、左行走滑、斜向逆冲的性质;而晚期脆性变形恢复的主应力方向有2个,锡铁山沟地区表现为EW方向,无名沟-中间沟地区为NW-SE方向。对不同中段控矿断裂构造形成时的主应力状态恢复结果显示NW向断裂构造主应力σ_1状态为NE-SW向,显示压扭性逆冲-走滑断层性质,而NE向断裂构造主应力σ_1状态为NW-SE向,显示张扭性正-滑断层性质,分别为上述早期和晚期变形应力场的产物。锡铁山矿体分布受控于左行逆冲和左行滑覆构造运动,矿区北西部成矿较为有利,成矿后的NEE-EW向断层左行运动对矿体产生破坏作用,导致西侧矿体南移,东侧矿体北移。  相似文献   
992.
福建深沪湾地区古生物奇观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深沪湾地区晚更新世以来东部与西部阶地对比研究,证明了在深沪湾地区全新世以来活动断层的存在,从而为古生物奇观———古森林与古牡蛎礁共生的成因解译提供了新证据。同时在对深沪湾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及新构造等综合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深沪湾的古森林与古牡蛎礁共生是海平面升降与新构造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3.
摘 要: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将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坳陷北部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划分为10个三级层序,细分出19个体系域,结合构造演化特征将该盆地层序充填分为4个时期:断陷早期( SQ1~ SQ3)、断陷后期( SQ4~ SQ6)、断坳转换期( SQ7~ SQ8)、坳陷期(SQ9~ SQ10)。通过单井、连井沉积相研究与对比,总结了沉积相在空间上的演变规律,建立了南图尔盖盆地 Aryskum坳陷北部沉积相模式,该模式分4个阶段,即与断陷早期相对应的以层序快速充填为特征的扇三角洲-湖泊沉积阶段(阶段Ⅰ)、与断陷后期相对应的以层序体系域三分为特征的扇三角洲-湖泊-正常三角洲沉积阶段( 阶段Ⅱ)、与断坳转换期相对应的以层序高位体系域发育为特征的辫状河三角洲-正常三角洲-湖泊沉积阶段(阶段Ⅲ)、与坳陷期相对应的以层序体系域二分为特征的河流-正常三角洲-湖泊沉积阶段(阶段Ⅳ)。   相似文献   
994.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夏季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7年夏季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悬浮体的测定,探讨了该区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悬浮体的平面分布特征为近岸远高于远岸,闽江、瓯江等河流的河口位置浓度最大,等值线基本上平行于海岸线;垂向上悬浮体质量浓度随着水深的加大而增加.高值区大多出现在海底地势凸起的位置.研究区悬浮体的分布主要受陆源入海沉积物和东海...  相似文献   
995.
在中—新生代盆地区,受盆地盖层影响,砂岩型铀矿的航磁AT异常信息不明显,这直接影响利用航磁资料寻找砂岩型铀矿的应用效果.开展盆地内航磁微弱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能充分发挥航磁资料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作用.本文总结了砂岩型铀矿形成微弱航磁异常的机理,分析界定了航磁微弱磁异常的定量范围,以1:5万高精度航磁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内蒙古西部已发现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航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一套利用高通滤波提取砂岩型铀矿上方航磁微弱信息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在内蒙古二连盆地某铀成矿带开展了航磁微弱异常提取实验,在3个已发现的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上方提取出航磁微弱异常信息,为利用高精度航磁测量方法在中—新生代盆地区寻找砂岩型铀矿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6.
据研究,小热泉子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四期六阶段。本文着重研究重要的三个成矿阶段(喷流沉积-成岩期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热液期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绿泥石硫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一般特征、成矿温度、盐度与密度、气液相成分特征,并计算了三阶段流体逸度、酸碱度(pH)和氧化还原电位(Eh)。研究表明,小热泉子铜矿床在成因上属喷流沉积,中温、中等盐度混合热液叠加改造型铜锌矿床。  相似文献   
997.
摘 要:安徽张八岭隆起区内成矿期构造是郯庐断裂带长期性、多阶段活动的产物。以该区西张郢和瓦屋刘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地质测量共厘定出4种与成矿有关的断裂构造,分别为NWW向、近SN向(管店-下马断裂、宋圩-石店子断裂)、NW向和NNE向断裂构造。其中NWW向断裂与近SN向断裂(管店-下马断裂、宋圩-石店子断裂)规模较大,为郯庐左行走滑断裂带的派生构造,前者为右行扭压断裂,后者为左行扭张断裂;二者控制了矿床( 点)的区域分布,是主要的导矿构造。NW向断裂主要分布于西张郢矿区,为NWW向断裂的次级断裂,成矿期受扭张性应力作用,使张八岭群片理构造发生活化,形成顺层滑动破碎带;NNE向断裂主要分布在瓦屋刘矿区,为近SN向断裂(管店-下马断裂、宋圩-石店子断裂)的次级断裂,成矿期在扭压性应力作用下形成挤压破碎带。NW向断裂及NNE向断裂均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是张八岭隆起区内重要容矿构造,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及产状,使矿体在平面上具有平行斜列,近等距性分布特征,垂向上具有南西向侧伏,尖灭再现、尖灭侧现规律。在对张八岭隆起区断裂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断裂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总结了控矿规律,建立了张八岭隆起区构造控矿模式。   相似文献   
998.
石建省  马荣  马震 《地球学报》2019,40(6):767-780
地球系统科学已成为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目前解决复杂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本文以冀东地区为例,将区域地质调查与地球多圈层交互带研究相结合,以1:5万水文地质调查为依托,构建出一套地球多圈层交互带生态地质调查与填图体系,为冀东地区农作物重金属离子超标、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矿山开采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地学建议。通过上述探索研究,提出区域地区地球多圈层交互带调查思路: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通过开展地球多圈层交互带调查,完成地球多圈层交互带生态地质图,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地学建议,为山水林田湖草海统一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在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2004BA602B-08项目实施的基础上,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主要构造油田水的分布特点分析,研究了油田水中主要组分及钾、硼、锂的富集规律,并进一步指出,气候环境、构造演化是油田卤水中主要物质组分富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井下地电阻率观测中地表电流干扰影响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把地电阻率台站地下介质简化为水平三层均匀介质模型,以点电流模拟地表干扰电流,针对对称四极观测装置,计算了在不同电性结构中的不同深度观测时,地表电流干扰源对对称四极装置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计算得到:地表干扰源对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取决于电性结构的类型和层参数、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埋深以及避开干扰源的距离.本文研究结果对实施井下电阻率观测中台址电性结构的选择、电极埋深、干扰源避让距离等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