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12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萨热克铜矿是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新生界沉积盆地内的大型矿床。矿床定位于托云中生代拉分盆地西缘与东阿赖海西晚期深海盆之间的萨热克巴依中生代断陷盆地内,矿体呈层状、透镜状分布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上段(J3k2)灰绿色砾岩层位中,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铜矿、孔雀石,围岩蚀变较弱。矿石中辉铜矿3δ4S=-24.0‰~-19.0‰,指示硫来自地层中大量硫酸盐的生物还原作用,辉铜矿206Pb/204Pb比值范围为18.475~18.642,207Pb/204Pb为15.606~15.676,208Pb/204Pb为38.585~38.795,指示成矿金属来自于上地壳和造山带剥蚀区。结合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判断萨热克铜矿是与盆地流体活动相关的砾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基于ArcGIS Engine和IDL实现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一体化集成的技术方法。以曹妃甸工业区遥感监测系统为例,介绍了相应功能、设计思路及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3.
14.
喇嘛萨依铜矿是新疆西天山赛里木微地块内的一处典型铜矿床,关于其成因类型尚存争议。总结了该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测试围岩、脉石碳酸盐的C、O同位素和硫化物的S、Pb同位素组成,探讨其成因类型。研究表明,喇嘛萨依铜矿床具有后生矿床特征,发育矽卡岩化蚀变,脉石方解石的δ13C值变化范围为-1.04‰~-0.87‰,低于围岩灰岩的δ13C值(变化范围为3.51‰~5.47‰),δ18O值变化范围为9.33‰~9.61‰,明显低于正常的海相碳酸盐岩的O同位素(δ18O=20‰~26‰),C、O同位素组成反映喇嘛萨依铜矿成矿晚阶段流体来自岩浆水和地下水的混合水;硫化物的δ34S值主要变化范围为3.75‰~8.64‰,与区域上海西期斑岩的硫同位素组成(如达巴特斑岩铜钼矿床硫化物的δ34S变化范围为4.9‰~7.9‰)接近,反映硫来源于斑岩;黄铜矿的铅同位素为206Pb/204Pb=18.264~19.544,207Pb/204Pb=15.575~15.656,208Pb/204Pb=38.103~38.705,具有富含放射成因铅、两阶段异常铅特征,与区域上海西期斑岩(达巴特流纹斑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相似,反映成矿金属物质部分来源于斑岩。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喇嘛萨依铜矿是与斑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