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出版年(降序)
出版年(升序)
被引次数(降序)
被引次数(升序)
更新时间(降序)
更新时间(升序)
杂志中文名(升序)
杂志中文名(降序)
杂志英文名(升序)
杂志英文名(降序)
作者中文名(升序)
作者中文名(降序)
作者英文名(升序)
作者英文名(降序)
相关性
共有1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依托2008年夏季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航次,对西北冰洋海盆区和楚科奇海陆架营养盐及光合色素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根据海水理化性质将研究海区分为5个区,并使用CHEMTAX软件(Mackery et al.,1996)讨论了西北冰洋不同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楚科奇海陆架区,太平洋入流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高营养盐Anadyr水团以及白令陆架水控制海域,表现出高Chl
a 且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相反,低营养盐如阿拉斯加沿岸流控制海域,Chl
a 生物量低且以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为主。在外陆架海区,海冰覆盖情况影响着水团的物理特征及营养盐浓度水平,相应地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海冰覆盖区域,硅藻生物量站到总Chl
a 生物量的75%以上;在靠近门捷列夫深海平原海区,受相对高盐的冰融水影响(MW-HS),营养盐浓度和Chl
a 浓度相对海冰覆盖区略高,浮游植物结构中微型、微微型藻类比重增加,硅藻比例则降至33%;南加拿大海盆无冰海区(IfB),表层水盐度最淡,营养盐浓度最低,相应地显示出低Chl
a 生物量,表明海冰消退,开阔大洋持续时间延长,将导致低生物量及激发更小型浮游植物的生长,并不有利于有机碳向深海的有效输出。
相似文献
12.
了解全新世的温度变化能为理解目前日益突出的全球变暖、评估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给出重要的参考。在这项研究中,基于长江下游南漪湖沉积岩芯深度为0~450cm中161个样品的brGDGTs代用指标,对过去12.0ka的大气温度进行重建,以进一步深化对全新世温度变化的理解。发现湖泊周边土壤与湖泊沉积物brGDGTs分子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土壤以brGDGTs-Ⅰ系列为主,占到总比重的80%以上,计算得的MBT'5ME 平均值为0.81;湖泊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的brGDGTs分子组成更相似,其brGDGT-Ⅰ和brGDGT-Ⅱ分别为43%、48%和62%、35%,对应的MBT'5ME 平均值分别为0.44和0.62,因此认为湖泊沉积物brGDGTs主要为自生来源,进而选用基于MBT'5ME 的湖泊温度经验计算式进行古温度的重建。重建的南漪湖年均大气温度自12.0 ka B.P.以来变化范围为13.8~22.4℃,根据变化趋势,可以分为4个阶段:①阶段,早全新世(约12.0~8.2 ka B.P.),温度变化范围为15.1~20.6℃,属低温阶段;②阶段,中全新世(约8.2~6.0 ka B.P.),温度为16.8~20.0℃,为稳定高温阶段;③阶段,中晚全新世(约6.0~3.0 ka B.P.),温度为13.8~19.4℃,快速降温阶段;④阶段,晚全新世(约3.0 ka B.P.以来),温度在17.4~22.4℃,快速升温阶段。通过对比其他古气候记录,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长江下游地区在约12.0~8.2 ka B.P.时期温度变化主要受高纬度冰川残留的影响,为低温时期;在约8.2~6.0 ka B.P.时期的温度变化主要受到较强的太阳辐射量控制,属稳定高温期,对应全新世大暖期;约6.0 ka B.P.后,温度受到6.0~3.0 ka B.P.中低纬度冷事件以及上升温室气体辐射强迫共同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V"型变化趋势。本研究表明长江下游地区自12.0 ka B.P.以来温度变化主要受全球温度变化控制,自晚全新世以来温室气体辐射强迫是影响其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秦南凹陷东南缘陡坡带沙一二段储层中发现了大量油气,但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不清,严重制约了该区的进一步勘探和评价。利用钻井、测井、三维地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沉积背景,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定量分析了秦南凹陷东南缘断层的活动特征,探讨了断层活动性与古近系油气富集的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古近纪至现今,断层活动呈“弱—最强—弱—强—最弱—弱”的特点。沙三段、东三段和东二段沉积期,断层活动较强,为主要的烃源岩和盖层发育期,断层活动越强的位置,烃源岩厚度越大、成熟度越高; 沙一二段、东一段至现今沉积期,断层活动弱,为主要的储层发育期,断层活动弱的位置以及调节带储层较发育。断层活动弱的位置,易形成岩性圈闭; 断层活动强的位置,易形成断层-岩性圈闭。古近纪时断层纵向上的强弱演化为油气成藏提供了优质的烃源岩和储、盖层条件。东营组沉积末期,烃源岩成熟并开始运移,断层幕式活动活化了断层带,为油气在纵向和横向上的运移创造了有利的通道条件。明化镇组上段沉积期,油气进入储层并开始成藏,断层活动直接影响着油气的保存和再分配,由于盖层厚度较大且分布广,成藏后断层活动减弱,进而阻止了油气的再分配,使得油气主要在沙一二段储层中富集,形成现今亿吨级大油田。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也引起人们对清洁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思考。海上风电由于占陆域空间少、距消纳中心近等特点而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度关注。我国江苏沿海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经过十数年的发展,海上风电产业规模、技术基础、市场份额、创新能力、人才储备等诸多领域都已经取得较好成果;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江苏海上风电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涉及管理机制、创新网络、平台搭建、补贴政策、金融体系、营商环境。文章全面梳理江苏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以落实国家的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为指导,研究提出组织管理、行业标准制定、产业创新网络构建、金融和财税要素政策扶持等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树沟金矿位于东昆仑成矿省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金、铅、锌、铁、石墨(铜、稀有、稀土)成矿带的东段.矿体严格受近东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成矿时代为印支早期.矿区中已发现的金矿带深部及矿区东南部断裂发育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空间,下一步工作应针对含矿构造破碎带,采用探矿工程与化探工作相结合等手段开展矿区东南部及深部找矿工作,寻找金矿体,争取该矿区找矿的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对2008年夏季在西北冰洋172°~143.6°W的楚科奇海及其北部海区对粒度分级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现场观测资料,对观测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海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为0.013~19.367 μg/dm3,平均值为0.677士2.2661 μg/dm3,次表层水叶绿素a浓度高于其它水层.水柱叶绿素a...
相似文献
17.
本对36颗不同质量、不同演化阶段的年轻星体进行了J,H,K波段测光,并结合其它光学、近红外、IRAS、亚毫米、毫米波段的观测结果,计算了它们的红外色指数、能谱分布指数、红外光度等参量,得到近红外和远红外双色图,比较了不同类别源的参量分布。最后,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改进了低质量主序前星的辐射模型,对一些源进行了计算并分析其星周状况。
相似文献
18.
用因子分析及方差最大原则下的正交旋转技术,计算并识别长江中下游汛期(5~9月)降水场的四个空间高载荷区及相对应的因子得分系数.它们的空间、时间变化,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区域的实际降水特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区域平均海温及ENSO事件都与高载荷区的汛期降水有一定的联系,所得结果可作为汛期降水短期气候预报的参考因子.
相似文献
19.
江西鄱阳湖地区是我国土壤酸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对比研究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发现,研究区土壤酸化趋势严重,强酸性土壤占研究区面积比例由58.22%上升到78.44%;赣江、抚河水系入湖区和饶河流域表层土壤酸化明显。研究区因施肥、大气干湿沉降和灌溉输入到农田的氮素分别为123.84 kg.hm-.2a-1、74.13 kg.hm-.2a-1、11.02 kg.hm-.2a-1。研究区因人为氮带入农田的H+为18.67 kmol.hm-.2a-1。化肥氮是引起土壤酸化的主控因素,氮沉降也是影响土壤酸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pH与氮含量呈较差负相关,说明土壤中的有机氮对土壤酸化作用有限,增施有机肥和复合肥,适当减少氮肥,特别是铵态氮肥的比例,可以补充盐基物质的相对不足,达到缓解土壤酸化的作用。土壤pH与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量增施含钙物质可以有效地防止表层土壤酸度降低。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南部王府断陷煤层气资源量丰富,但深部煤层气勘探程度较低,在煤层气地质特征、富集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目标优选等方面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该区煤层气勘探进程。为此,在系统分析煤系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明确深部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建立有利区优选指标体系,预测煤层气富集有利区。结果表明:(1) 王府断陷火石岭组宏观煤岩类型以光亮煤、半亮煤为主,具有低水分、低挥发分、低灰分的特征,镜质体最大反射率大于1.8%,孔隙率平均5.01%,CS38井计算的平均含气量为21.80 m3 /t。(2) 王府断陷火石岭组火山喷发填平补齐沉积环境利于煤层发育,煤层主要发育于断陷双陡坡带之间与断陷中、东部的火山喷发的填平补齐效应形成的浅水区,形成了“填平补齐成煤模式”。此外,区内发育的大面积巨厚泥岩顶板与封闭断层使得煤层气得以富集保存。(3)王府断陷Ⅰ类有利区主要发育在断陷中部,煤层厚度大于5 m,断层断距<50 m,盖层厚度>80 m,气测全烃值>15%,具有较大勘探开发潜力;Ⅱ、Ⅲ类有利区主要发育在断陷的北部和南部,煤层厚度一般<5 m,盖层厚度<80 m,气测全烃值<15%,断层封闭性弱或不封闭,盖层厚度差异大,勘探开发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