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4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1篇 |
大气科学 | 11篇 |
地球物理 | 19篇 |
地质学 | 102篇 |
海洋学 | 14篇 |
综合类 | 33篇 |
自然地理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柱状节理开挖模拟洞数值原位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西南水电大开发中,柱状节理岩体的工程力学性质逐渐受到水利工程的重视。白鹤滩水电站坝基揭露的柱状节理玄武岩体,RQD值普遍较低,完整性较差,其变形模量等力学指标相对较低,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对拱坝变形、坝肩稳定、边坡稳定、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有重要影响,已成为该水电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针对国内外对柱状节理岩体的研究及相关工程的经验甚少,白鹤滩水电站拟开展的大尺度柱状节理玄武岩试验洞,目的是获得反映柱状节理玄武岩力学特性的第一手观测资料。介绍了白鹤滩柱状节理的地质成因和工程特性及柱状节理试验洞的设计布置,探讨了原位试验和数值试验结合的分析方法,并采用各向异性本构模拟了试验洞开挖和原位试验,对不同位置试验点的代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2.
地质科学在板块构造理论和行星探测的双重革命的推动下发展很快.80年代的四大探测技术(空间技术、超深钻技术、深潜技术、大陆岩石圈反射剖面技术)已进入成熟和趋向实用性发展阶段,而90年代被公认的地质科学前沿性探测技术(海洋遥感卫星技术、地震层析成象技术、地球数字地震台网技术、全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知识创新工程中地图学学科规划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知识创新工程中,地图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本文就知识创新工程的地图学的学科规划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文中首先阐述了地图学学科规划的指导思想,即继承深厚的学科积淀、追踪国际热点和前沿、超越和创新、理论-技术-产业化紧密结合。随后作者讨论了地图学的国家目标和科学目标,对地图学的主要创新方向及其领域前沿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叙述,同时也涉及到了创新基地内外一体化的组织管理体系的设想。最后,本文从“多层次的创新成果展望”和“地球科学中永远年青的横断型学科”两方面对地图学的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6.
城市用地分类作为城市规划重要的基础和依据,对城市资源配置、建设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对用地分类都聚焦于“稀路网、大街区”的大尺度区域,随着城市发展,大尺度区域的规划模式造成了城市交通效率低下、土地低效率开发等问题,而小尺度的城市街区建设规划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了充分挖掘现有交通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更以高效地服务小尺度街区规划,本文将主题模型与支持向量机(SVM)相组合,提出一种面向小尺度街区的用地分类方法。本文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广场附近为研究区域,依据精细路网对研究区域划分,通过对一周(7天)出租车GPS数据处理,结合区域兴趣点(POI)数据,基于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DA)模型和SVM模型进行用地分类。在人工解译的分类图的基础上对本文方法进行精度评价,并基于百度地图地理数据进行结果验证。研究表明本文方法基于现有的交通大数据,实现了对小尺度街区用地分类,方法分类精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人力物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小尺度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107.
2009/2010年云贵地区(YGR)和2013年夏季中南地区(CSC)发生了近几十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事件。文中对比了两次干旱事件的发展速度,基于水分收支原理,诊断影响干旱发展的物理过程。结果显示,CSC干旱发展前,温度升高,蒸散发增加,土壤湿度减少,高温和降水减少对干旱有触发作用;而YGR的降水减少使干旱开始发展。CSC干旱事件发展迅速,YGR干旱事件发展缓慢,同时前者干旱的维持和恢复时间也短于后者,这些差异与蒸散发过程强弱有关。CSC干旱事件发展阶段,蒸散发过程强,平均为4.7 mm/d,8 d时间,土壤湿度从45%减少到20%,促使干旱快速形成(典型骤发干旱)。YGR干旱发展阶段,蒸散发过程弱,平均为1.7 mm/d,土壤湿度从45%减少到20%历时2个多月(传统干旱)。蒸散发的强弱主要与区域大气柱的水汽净辐散有关。CSC干旱发展阶段,其大气柱水汽净辐散达每天3.1 kg/m2,增强了陆气水分交换,使蒸散发远大于降水,土壤湿度快速下降,加快干旱发展速度。YGR的区域大气柱水汽净辐散为每天1.1 kg/m2,只有CSC的1/3,使干旱发展缓慢。两个干旱事件的大气柱水汽净辐散主要发生在经向方向,即由区域北界相对较强的经向水汽输送引起。 相似文献
108.
国土资源数据高效存储技术及策略是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基础,本文基于对省内多级行政单元国土资源数据特征及管理需求分析,提出了省内多级行政单元国土资源数据应用模式及数据布局策略,并以陕西省实际数据为例,形成了对我国国土资源数据管理部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9.
传统地震数据稀疏重建方法面临着:(1)叠前共炮点道集或CMP道集反射波为双曲线型同相轴,地震数据重建会损害有效波;(2)地震信号存在噪声和畸变,要求重建方法具有较好的噪声鲁棒性.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_1-L_1范数稀疏表示的共偏移距道集地震数据重建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共偏移距道集中地震波为水平同相轴,无道间时差,满足空间重建要求,和L_1-L_1范数稀疏表示具有较好的噪声鲁棒性.首先抽取共偏移距道集地震数据,并根据地震采集信息构造复合采样矩阵,然后采用L_1-L_1范数稀疏表示对数据稀疏重建后,再将数据反变换回共炮点道集或CMP道集,能够同时实现地震信号稀疏重建和随机噪声压制.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试算结果验证所提方法具有较好重建精度和噪声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