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0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9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女山和盘石山橄榄岩包体中的水: 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来自安徽女山新生代碧玄岩中的6个和江苏盘石山新生代玄武岩中的3个名义上“干”橄榄岩包体中的矿物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普遍含有微量的结构水,以OH-的形式赋存;除1个女山包体外,其余的橄榄石均未探测到结构水;女山1个石榴石橄榄岩中的石榴石未能探测到结构水。单斜辉石中结构水含量>斜方辉石>>橄榄石(石榴石)。结合文献中的资料来看,岩石圈地幔中水的分布可能既具有大尺度不均一性,又具有小尺度不均一性,可能并不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  相似文献   
92.
高压—超高压变质流体的一种重要载体:名义上的无水矿物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夏群科 Rossm  .G 《地质论评》2000,46(5):461-465
本文运用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3个大别山榴辉岩中的石榴子石和绿辉石进行了观察,发现它们都含有结构水,以OH^-的形式赋存。结果表明,这些名义上的无水矿物可能是陆壳俯冲过程中将水携带进地球深部的重要载体;这些矿物中的结构水是孪质流体的组成部分之一;即使在超高压阶段,变质系统也并不是“干”的。  相似文献   
93.
岩石圈中水的分布是研究地球不同层圈中水的含量、分布和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圈的主要组成矿物(橄榄石、辉石、长石)都是名义上的无水矿物,但是这些矿物中都含有以缺陷形式存在的OH/H2O,构成了岩石圈中最重要的水库.  相似文献   
94.
大别山榴辉岩中石榴石的结构水: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大别山(包括南大别和北大别)几个典型产地榴辉岩中的石榴石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石榴石颗粒都含有一定量的结构水,以OH-的形式存在,结构水含量w(H2O)最高可达1859×10-6。水含量在同一榴辉岩样品不同石榴石颗粒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反映了原岩中水含量的不均一分布。与以前报道的南大别碧溪岭榴辉岩中石榴石情况相似,水含量的不均一性表明:①榴辉岩原岩经历的水-岩交换作用的方式是“隧道式”而非“弥散式”;②超高压变质过程中流体的活动性十分有限;③整个超高压板块俯冲-折返的过程十分快速。南大别石榴石水含量总体上高于北大别,这种差异可能与北大别所经历的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5.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巨晶矿物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安徽女山、河北汉诺坝和广东普宁碱性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和角闪石巨晶进行了主要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天和Sr_Nd同位素的综合分析。数据显示产出于3个研究区的单斜辉石巨晶有3类:Al普通辉石、透辉石和Fe_Na透辉石。普宁地区的角闪石巨晶乃世界上罕见的绿钙闪石巨晶。女山和普宁的单斜辉石和角闪石巨晶是碱性玄武岩浆在幔源高压下的结晶产物;汉诺坝的单斜辉石巨晶既可以是碱性玄武岩浆又可以是拉斑玄武岩浆的高压结晶体。所有巨晶相对于寄主岩者属于偶然捕掳晶。巨晶的形成符合“流动结晶模式”。它们与共存的橄榄岩色体无成因  相似文献   
96.
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热力学平衡是开展地幔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目前,对地幔条件下矿物和熔体的热力学平衡的认识还存在一些不足,即地幔地球化学的实验和天然样品数据(压强、温度和成分等)构成的高维度矩阵中离散点之间的关系还未被充分厘清。机器学习是挖掘数据的有效工具,通过回归、分类等算法,可以为地幔条件下的热力学平衡提供新认识。已开展的实例研究包括温压计、熔体中元素的溶解度、矿物的三价铁含量、判断地幔捕掳体是否发生交代作用、判断样品是否发生氢扩散作用,等等。本研究方向的发展还需要机器学习方法的普及、基础数据库正确率和数据质量的提高以及算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97.
前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地球内部占体积和质量比例最大的层圈,地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一直是地球科学最重要、最基础的研究内容之一,也是认识地球(乃至于类地行星)起源和演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