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5篇 |
免费 | 196篇 |
国内免费 | 28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4篇 |
大气科学 | 285篇 |
地球物理 | 261篇 |
地质学 | 537篇 |
海洋学 | 238篇 |
天文学 | 36篇 |
综合类 | 125篇 |
自然地理 | 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53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80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74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1998年11月长江河口悬浮体粒度特征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Cilas940L型激光粒度仪对1998年11月取自长江河口的46个悬浮体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悬浮体粒度特征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变化。悬浮体粒度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和峰态等参数,以及粉砂和粘土级含最在河口区平面和垂向上的分布的变化部较为显著。悬浮体的粒度分布为非正态分布,表层悬浮体为双峰分布模式,底层悬浮体为双峰或三峰分布模式。重点探讨了长江河口悬浮体粒度变化的影响因素中的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和悬浮细颗粒絮凝这两个主要的因素。对长江河口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通量进行了估算,表明,不同区域的再悬浮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拦门沙地区为主要的再悬浮发生区。 相似文献
993.
发育完整的灰岩风化壳及其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对于碳酸盐岩土覆土壤成因、尽管碳酸盐岩风化残积成土说被多数学者认同,但由于碳酸盐岩中酸不溶物含量极低,在风化成土过程中会伴随着巨大的体积缩小变化,原岩结构和半风化带无法保留,从而缺失了探索上覆土壤物质来源的重要中间环节,使得这种观点缺乏野外宏观证据的支持。最近,我们在贵州、湖南等地发现了数个以泥质灰岩和泥质白云岩为基岩的碳酸盐岩风化壳剖面,尚保留有较好的原岩结构,具有明显的风化壳分带和过渡现象。这些风化壳剖面的发现为深入研究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场所。本文选取了较为典型的吉首泥灰岩风化壳剖面,从矿物学地球化学的角度来探讨碳酸盐岩风化壳的形成过程和发育特征,结果表明该风化壳既遵循非碳酸盐岩(主要是结晶岩类)风化壳的发育特征,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地球化学演化规律。风化壳总体特点受碳酸盐中的酸不溶物矿物组合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甚至控制,风化非碳酸盐风壳相似的发育特征。吉首泥灰岩风化壳剖面的发育特征和作者早先提出 的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的两阶段模式是一致的,即以碳酸盐矿物大量淋失、酸不溶物逐渐堆积或残积为特征的早期阶段和残积物进一步风化成土的阶段,后一阶段的演化类似非碳酸盐岩类的风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4.
995.
三峡坝区一次强风暴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宜昌WSR-98D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1年7月23日发生在三峡坝区的10级强对流风暴雷达回波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对流单体随环境风场发生东北移动且右向传播;风暴发生前20分钟,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图上有气旋性切变;风暴发生时回波顶出现坍塌。 相似文献
996.
气溶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大气气溶胶对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影响有许多人研究过。目前计算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数值模式多数仍忽略大气气溶胶的作用。大气气溶胶一方面本身吸收太阳辐射;一方面对太阳辐射多次散射,使阳光在大气中传输更长的路程,增加了吸收物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计算表明:大气气溶胶对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作用是显著而不能忽略的。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藏东南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东南及周边地区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动力碰撞的影响区, 该区历史地震活动强烈, 曾发生过1950年墨脱—察隅8.6级和1951年当雄8.0级地震。 本文首先介绍藏东南及周边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 其次通过考察该地区强震活动情况和活动地块边界带相关段落的加卸载响应比(LURR)时序特征, 分析了研究区的强震活动状态。 从历史地震活动看, 安达曼弧地区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强震活动存在一定的动力关联, 当前研究区域的周边动力环境表现为安达曼弧地区地震活动强烈和东构造结地区的持续平静。 从地震活动图像看, 1980年以来6级以上地震在藏东南及周边地区已经形成空区, 表现类似于1950年墨脱—察隅地震前的空间分布特征。 从活动地块边界带相关段落LURR时序特征看, 喜马拉雅带东段现处于高应力状态, 其次为澜沧江带与三江带。 相似文献
1000.
热带气旋上层的暖异常与气旋强度密切相关。利用匹配的NOAA-16和NOAA-18上的AMSU-A从不同角度几乎同时对同一气旋的观测数据,对基于变分理论的热带气旋暖异常物理反演算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采用物理反演方法后可明显提高不同卫星平台上同类仪器观测的亮温异常之间的相关性,即显著地减小了水平分辨率因素对亮温异常观测的影响。对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不同平台上通道8(55.5 GHz)观测的亮温异常之间的相关性大于通道7(54.94 GHz)。为了选择更优的亮温异常观测通道,利用2002-2003年西北太平洋区域的344对匹配数据,分别建立了AMSU-A的通道7、8反演的亮温异常与日本气象厅提供的最佳路径数据中的MSLP(最低海平面气压)之间的统计关系,再利用2004年的229对匹配数据对算式进行了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对于独立的检验数据,采用通道8所得结果的均方根误差比采用通道7时相对减小2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