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珠江广州河段不同粒径沉积物中多氯联苯(PCBs)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湿分法分别将采自珠江广州河段芳村和黄埔水域的沉积物样品分成5个粒径的组分,并测定各组分中多氯联苯(PCBs)、矿物组成、总有机碳(TOC)和碳黑的含量。结果表明,有机质类型是控制多氯联苯在不同粒径组分中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能力的主要因素。不同粒径组分对含不同氯原子数PCB同系物的富集能力也受有机质类型的影响。在本实验中,含煤屑和焦碳的粒径组分对含有较多氯原子(≥4)PCB同系物的富集能力较强,而含无定型有机质的粒径组分对含较少(2~3)氯原子PCB同系物的富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2.
生油煤形成的环境制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煤系源岩生烃潜力的对比研究,揭示出成煤古环境对煤成烃生成具有控制作用,并根据煤系源岩中赋存大分子有机质裂解产物分子的组成特征,提出了识别有利成烃煤相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方法——氢指数-苯酚/辛烷图解判识法。结果表明,沼泽环境覆水越深,煤中有机质富氢程度越高,生油气性能越好,裂解产物表现为正构烷烃和正构烯烃相对含量增加,以低本酚/辛烷值和高氢指数为特征;反之,沼泽环境覆水越浅,煤中有机质氢含量越低,裂解产物以高含量酚类化合物和芳香烃为特征,生油气性能关。由此表明,覆水型沼泽应是煤在烃,特别是煤成油生成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43.
The possibility is explored of u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lkane distribution as an indicator of oll generating rocks and as indices for some other interesting aspects concerning the secondary migration of oil.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upper limit of the n-alkane OEP value of oil generating rock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function of the age of oil formation rather than a constant regardless of the difference in age. For a given stratum in a given region, it possesses a fixed value which can be defined through analyses and calcul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known oil generating rocks within rids stratum.  相似文献   
44.
珠江澳门河口沉积物柱样品正构烷烃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报道了珠江澳门河口沉积物柱芯榈中正构烷烃的浓度和分布类型,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正构烷烃的来源加以初步探讨。沉积物柱芯样品于1997年3月采自珠江澳门河口区,沉积年龄以^210Pb法稳恒初始放射性模式(CA模式)测定。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以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索氏提取后,正构烷烃组分以GC/MSD定量分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现代沉积物桩芯样品沉积时间约历时40a,桩芯样品中正构烷烃的含量范围为0.  相似文献   
45.
水溶性有机氮(WSON)在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鲜有针对WSON粒径分布的研究。本研究利用大流量采样器在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采集了广州市各个季节PM_(10)中不同粒径段(0.49μm、0.49~0.95μm、0.95~1.5μm、1.5~3.0μm、3.0~7.2μm、7.2~10μm)大气颗粒物样品共100个,分析了其中的水溶性总氮(WSTN)、WSON以及水溶性无机氮(WSIN)含量。结果表明,各个粒径段中WSON的浓度呈现相似的季节变化特征,秋、冬季较高,春、夏季较低。WSON主要分布在细颗粒物上,PM_3中WSON的季节平均浓度在1.15~2.62μg/m~3范围内,占PM_(10)中WSON总量的63%~71%。WSON的粒径分布呈现单峰分布,主要富集在0.49~1.5μm粒径段。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得分(PCA/APCS)分析表明,0.49μm颗粒物上的WSON主要来源于本地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0.49~0.95μm颗粒物的WSON主要来源于建筑扬尘和光化学氧化二次生成过程;0.95~1.5μm颗粒物的WSON主要来源于光化学氧化二次生成过程。研究结果增加了目前对于WSON粒径分布特征和来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46.
煤中干酪根的成熟度与菲的吸附行为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云南先锋褐煤采用热模拟的实验方法制得一组成熟度不同的煤,并将煤中的干酪根用于对菲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酪根成熟度的增加,有机质结构变得紧密、刚硬,还原性和芳香性增强.不同成熟度干酪根的内部结构和性质与菲的吸附行为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随着干酪根内部结构的刚性和芳香性的增强,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逐渐增强.对于成熟度相对较低的干酪根,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吸附容量逐渐增大,而对于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干酪根,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吸附容量却减小.  相似文献   
47.
以辽河西部凹陷潜山带原油及其源岩为例,系统研究了正构烷烃、异戊二烯烷烃、异构与反异构及藿烷系列化合物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分布特征,探讨了其相互关系及生源-环境因素的影响。各系列化合物的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反映了沉积体系中生源-环境因素的系统变化。应用各系列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相关分析有效地区分了不同潜山带原油的油源差异。原油正构烷烃较异戊二烯烷烃碳同位素偏正0.5‰~5.0‰、姥鲛烷较植烷偏正0.4‰~1.4‰,指示了甲烷生成菌对植烷的重要贡献;C21 长链异戊二烯烷烃较植烷系列碳同位素偏正0.5‰~2.0‰,表明其生源存在差异。异构及反异构烷烃与其他系列化合物碳同位素的对比显示了蓝细菌对这类化合物的重要贡献。C31 藿烷较C30藿烷富集13C达10‰~12‰,指示其生源不同,13C强烈损耗型C30藿烷(-61.2‰~-51.8‰)主要衍生于嗜甲烷菌,它们生存于Es4期强烈分层水体中的缺氧/有氧界面。Es3油源油中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特别偏正,且异构、反异构烷烃及藿烷碳同位素都明显偏正,综合反映了蓝细菌的重要贡献,而干酪根碳同位素明显偏正及4-甲基甾烷相对富集指示了沟鞭藻对沉积有机质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8.
本文分别采用阴离子、非离子、阳离子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河北蒙脱石进行改性修饰,并以酞酸丁酯和盐酸分别为前驱物和酸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不同表面活性剂修饰TiO2柱撑粘土催化剂.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以2,4,6-三氯苯酚(2,4,6-trichlorophenol, TCP)和甲基橙染料的吸附、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改变溶胶和表面活性剂的不同添加顺序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所修饰的催化剂性质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修饰所得的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添加不同的表面活性剂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变柱撑粘土的BET比表面积,并使其对不同目标污染物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和光催化活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修饰的TiO2柱撑粘土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其次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PVA)修饰的TiO2柱撑粘土,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修饰的柱撑粘土光催化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49.
对辽河油田曙光欢喜岭潜山带沙三段(Es3) 和沙四段(Es4) 典型的未成熟源岩样品进行了高温高压干体系的生排烃热压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00 ~400 ℃(Ro =0 .33 % ~1 .30 % ) 为该区域烃源岩的主要生排烃阶段;沙四段具有更好的生排油潜力,可能是曙光- 欢喜岭潜山带较好的烃源岩;生排烃作用对排出油和残留油中生物标志物的组成具有明显的影响,在油/ 源对比时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50.
珠江虎门潮汐水道多环芳烃的分布、组成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GF/F玻璃滤膜对珠江虎门潮汐水道水样进行过滤,分离出颗粒相和溶解相多环芳烃:定量分析结果显示,2001年洪、枯季水体中多环芳烃总最分别是786~2098ng/L和11360~34338ng/L,16种优控多环芳烃含量分别为223~614ng/L和6559~20031ng/L。广州前航道多环芳烃的含量高于狮子洋水样的含量:珠江虎门潮汐水道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枯季多环芳烃总量高于洪季1个数量级。多环芳烃的组成及其特祉参数分析表明,珠江虎门潮汐水道水体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矿物燃料燃烧和汽车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