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115篇
地球物理   235篇
地质学   233篇
海洋学   10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本文定义了描述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的三个参量E、T和R,通过对辽宁地区13次ML≥5.0地震的统计分析,分别给出了辽西-辽蒙交界、营-海-岫和辽南及两侧海域地区主震震级对E、T、R的回归方程并与实际震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等地震活动增强参量E、T、R与未来主震震级间存在一定的定量关系,在震级预测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2.
中强地震前朝阳地震台地倾斜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朝阳地震台地倾斜长期可靠的资料,在多次中强地震前出现明显的中短期异常,为预报地震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研究讨论了距朝阳台600km范围内发生的10次地震(4.5≤M≤6.2)前兆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朝阳台倾斜异常的时间、形态、方向与所处的构造位置有关。异常持续时间与震中距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异常形态与地震的空间位置有关,短期异常是判定地震发生时间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判断朝阳地倾斜目前所处的异常阶段,分析预测了未来地震发生的区域和强度。  相似文献   
143.
运用二进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辽宁省跨断层观测资料不同尺度的小波变换的细节信号变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尺度小波变换分解的细节信号显示出不同的时变特征,可以识别和提取原始测值中不易分辨的震前异常。当尺度为3时的细节信号的年周期特征被打破,或者当尺度为3时的细节信号变化超出2倍均方差时,测点周围250km左右范围内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44.
浑善达克沙地的光释光年代序列与全新世气候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浑善达克沙地具有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和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是研究环境变化的理想地区.相对于黄土而言,沙质沉积是近源、在沉积期堆积速率快,有可能记录了某些时间段千年时间尺度的干旱事件.应用光释光测年技术,对浑善达克沙地东北.西南断面上具代表性的10个沙丘和沙/黄土剖面进行了年代测试,获得了35个样品的光释光年龄;结合野外地层观察分析和粒度、磁化率等测试,得到了浑善达克沙地全新世干旱事件和相对湿润期的气候变化记录:在距今9.9~8.2ka期问,沙地发育厚层粗砂层,沙丘处于活动状态,气候干燥,植被覆盖度低;在距今8.0~2.7ka期间,沙地发育有多层浅灰一灰黑色砂质土壤,沙丘总体上处于固定.半固定状态(也含有短时段的沙丘活化的干旱事件),指示气候较之前明显湿润,植被相对茂密;2.3ka以来,沙地沉积物以粗砂堆积为主,沙丘又重新活化,气候总体上为干旱.通过对沙丘沉积记录和沉积产状的分析,发现浑善达克沙地在全新世早期、8.2ka前后以及小冰期时期,气候较为干旱,植被盖度小,沙丘活化;在“隋唐暖期”和“中世纪温暖期”,气候较湿润,植被发育良好,沙丘固定.具有绝对释光年龄控制的沙丘沉积记录表明,全新世浑善达克沙地多次千年时间尺度的气候事件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  相似文献   
145.
一种新型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仪器由上电子短节、声系和下电子短节等3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能够通过单极、交叉偶极和四极声波全波信号准确获得纵波、横波和斯通利波时差,并分析地层的各向异性特征,求取孔隙度、估算渗透率、识别岩性等。详细地介绍仪器命令总线、高速局部数据总线和耐高温环境设计的关键技术,分析了仪器的上电子短节为仪器的主电子仓,安装有信号合成及放大滤波、数据采集和系统控制,下电子短节为仪器的发射激励电子仓等主要参数,各主要部分的功能,并给出了初步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6.
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特征及其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国内外水库诱发地震的观测与研究震例,分析研究了一些著名水库诱发序列的地震活动特征,并根据水库诱发地震随水库蓄水时间的变化,把水库诱发地震活动归纳为迅速响应型、延迟响应型和混合响应型三类,分析讨论了这三类水库诱发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不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方法研究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7.
汶川地震前南北地震带中北段地形变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安福  张凌空  闫伟  贾晓东  李晓帆 《地震》2009,29(1):100-107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灾难最为严重的一次强地震。 文中讨论了汶川地震前震源附近与外围地区潮汐形变变化及龙门山地震带、 鲜水河地震带和祁连山地震带断层活动的特点。 分析结果表明: 震前沿龙门山地震带分布的雅安、 汶川及茂县观测台地倾斜测项在2006年初发生转折, 由单向东倾或西倾转向平稳, 临震前无明显变化; 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地区有5个断层水准观测场地, 除耿达场地观测到巨幅变化外, 其他场地震前未观测到突出的前兆性变化。 震源外围龙灯坝断层蠕变仪(Δ=220 km)震前观测到持续时间在3个月左右的突变性异常, 但依据突变持续时间较难估计相应地震为8级。 而离震中较远的祁连山地震带中西段, 震前也有巨大的断层水准变化, 其与汶川地震的关系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48.
利用航空遥感象片量算面积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巩晓东  李秀 《测绘工程》2000,9(1):42-46
直接应用航空遥感象片进行面积量算,必然存在着某些误差。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这些误差的来源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然后以实例数据对比,分析了这些误差的大小和对面积量算的影响情况,并讨论了应用航片直接进行面积量算的条件和应用范围,为在原航片上量算面积提供了计算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9.
辽河盆地荣兴屯地区中生界火山岩储集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晓东  赵志刚 《地球科学》2000,25(2):143-146
运用火山岩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及压汞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辽河盆地荣兴屯地区中生界火山岩储集性能, 认为: (1) 火山岩储集空间以次生孔缝为主, 原生孔缝大多已被充填; (2) 孔喉狭窄, 平均连通孔喉半径一般在0.100~ 0.500 μm左右.孔喉分布主要有单峰型和平峰型两种; (3) 孔隙组合类型有微裂缝型、微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3种, 并以前两种类型为主; (4) 孔隙度值在1.0 %~ 16.3%之间, 渗透率在0.0 12× 10-3 ~12×10-3 μm2, 属低孔特低渗储集层; (5) 储层非均质性强, 渗透率级差为10 0 0, 突进系数为12.41, 变异系数为2.3.根据上述特点提出了火山岩储集层划分方案; (6) 由于孔/喉比值较小, 火山岩储集层的压汞退出效率较高, 平均达47.9%, 预示了较高的油气产能.   相似文献   
150.
腾冲火山及邻区速度结构的三维层析成象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利用1984~1998年新间期间发生在腾冲火山及邻区30个台站记录的数知个地震的P波资料,采用地震层析成象法重建了腾冲火山及邻区地壳、上地幔不同深度的三维速度结构层析成象图。结果给出,在腾冲火山区下面地壳内约3~9km存在低速带,扰动量达-20%;10~15km深度为高波速带,扰动量达7.3%;16~24km深度为低波速带。扰动量达-9.1%;25~40km为波速带,扰一达10%;大于莫霍面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