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简要地介绍了斑点全息术的原理,分析了存在于实际数据中的各种噪声对功率谱造成的严重影响,讨论了消除噪声偏差的方法,最后报导了用斑点全息术对两双星的高分辨率象复原结果。  相似文献   
52.
53.
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地区金矿的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54.
利用P波初动计算青海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波初动对青海区域1992年来的6次哈佛大学及USGS等机构均未给出结果的5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了计算。通过区域断裂构造的展布与本文计算出的震源机制解的对比,计算了青海境内2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与哈佛大学给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计算结果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55.
56.
结合青藏高原的块体构造和中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对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区域的震源机制解进行分区域计算,得到不同区域的应力场状态,证实了巴颜喀拉地块"东逸"的理论力学背景。根据块体构造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分析,对不同区域的地震性质及应力状态的形成原因进行解释和推断,并对汶川8.0级地震的构造影响进行阐述,表明在一些块体的边界区域,虽然位移速率较低,但仍有可能发生较大地震。  相似文献   
57.
地震的概率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地震预报,指的是预先知道地震的震中、震级和发生时间。亦可换言之,是在某种前提下,预测地震的发生。把概率用于预测的理由有二:其一,是因为地震现象本身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二,是由于我们所掌握的观测预报信息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进行预报的实际过程,归根结底,是某种条件下的概率预测。由于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所以,不得不考虑能否将预测结果作为预报公之与众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此将概率预测称之为概率预报。  相似文献   
58.
1988年至2001年,青藏块体中部的巴颜喀拉块体沿其北部边界的东昆仑断裂带连续发生了3次7级以上和1次8.1级地震。之后,在其西部边界于2008年发生了于田7.3级地震,东部边界的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在南部边界的甘孜-玉树-风火山断裂带上发生了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对这一系列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结果表明,除西边界的于田7.3级地震为正断层性质、东边界的汶川8.0级地震为逆断层性质以外,其他断裂带上的地震性质均以走滑为主,总体表明巴颜喀拉块体具有向东走滑的特性。本文尝试根据构造相互作用和块体运移特征等对这几次地震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59.
赵海斌  胡中为 《天文学报》1999,40(4):428-434
用Sekanina 等的方法和小波处理方法分别对1997 年3 月3 日至5 日在紫金山天文台行星室观测得到的海尔- 波普彗星的近核现象CCD 图像加以增强处理和分析比较,明显地从CCD 图像还原出壳层(shell) 和喷流(jet) 结构,结果表明小波处理方法比Sekanina 等的方法在小视场图像处理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0.
本文对门源区域1970年以来的地震目录及2016年1月21日门源6.4级地震的地震序列、余震分布、不同时段完整震级、b值、地震周期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分析认为该区域的5级以上中强震多发生于b值的下降时段,中等地震存在3~5年的周期特征,6级以上地震的周期约为20年;本次6.4级的地震序列表明,余震密集发生于震后的10余天内,这个时段余震频次达到了5个月以来地震总数的85%以上.主震发生后,随着余震的增多,a值、b值都有上升的迹象,这表明区域应力状态得到了一定缓解,当b值趋于稳定时,可能预示着地震序列将进入结束状态.运用该区域主震前的地震目录分析计算发现,本次6.4级地震就发生在a值高值区及b值低值区,显示空间b值对本次强震的发生地点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