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篇 |
大气科学 | 24篇 |
地球物理 | 1篇 |
地质学 | 25篇 |
海洋学 | 54篇 |
综合类 | 2篇 |
自然地理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树木年代学中的树木年轮方法,分析了六盘山地区油松的径向生长与气候要素的关系,发现研究区油松的径向生长与该地区4-5月份平均相对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响应分析的基础上,重建了1900年以来六盘山地区4-5月份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序列,重建方程的稳定性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557。分析结果表明:重建的六盘山地区4-5月份平均相对湿度序列存在较显著的4~7年的变化周期;1900年以来,存在4个比较明显的气候较干旱的时期,分别是1905-1916年,1918-1932年,1941-1946年和1955-1962年;同时存在4个气候相对湿润的时期,分别是1900-1904年,1934-1939年,1948-1953年和1964-1973年。其中,最严重的两次干旱期分别为1905-1915年及1922-1932年。 相似文献
82.
黄海冷水团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的昼夜垂直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6-10-19~20日在黄海南部海域进行定点(123°30′E,33°00′N)采样观测,用Uterm hl方法分析了浮游植物群集的垂直分布时间序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Gomont)为最优势种,其他优势种依次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Ehrenberg)Cleve)、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 Meunier)、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Grunow)和佛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 Grunow)。硅藻在物种丰富度上占优势。调查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1.111~2 042.889)cells mL-1,平均值为192.756 cells mL-1。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垂直分布特征是表层水体最高,10m层迅速降低,底层最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随时间具有一定的波动,10月19日12:00和10月20日0:00在表、底层水体各出现2个细胞丰度峰值,10 m层的2个峰值比表、底层均滞后3 h。调查期浮游植物群集各层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3.
84.
2006年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6年8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30°30′N~32°30′N,121°E~123°E)39个观测站采集的浮游植物水样,研究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群集特征.调查区浮游植物以硅藻和甲藻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金藻、蓝藻和绿藻.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物种为脆指管藻(Dactyliosolen fragilissim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27~4830.09 cells·mL-1,平均为290.92 cells·mL-1,高值出现在调查区122°30′E~123°E水域,近岸细胞丰度较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垂直分布特征是随水深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10m层.调查区两个断面细胞丰度由沿岸至冲淡水域呈增加趋势,但在调查区靠近外海一侧出现细胞丰度最低值. 相似文献
85.
胶州湾沉积物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分布与沉积速率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HPGeγ谱方法测定了胶州湾表层沉积物、沉积物岩心、潮间带沉积物和周围陆地沉积物的放射性核素238U、228Ra、228Th、226Ra、210Pb、40K和137Cs.笔者对胶州湾沉积物、潮间带沉积物和陆地表层沉积物的放射性核素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得出,湾东部沉积物和东岸陆地沉积物具有较高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对沉积物岩心放射性核素分布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用210Pbex和137cs方法估算了沉积速率,给出的胶州湾的沉积速率为0.64~1.74 cm/a. 相似文献
86.
通过自然跌水方式调节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溶解氧(DO)含量,探讨在不同氧浓度条件下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以及湿地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溶解氧浓度条件下,DO值越大,污染物去除率越高。在跌水复氧DO值达到8mg/L后,COD的去除率达到86.56%,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2.14倍;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4.70%;总氮的去除率达到91.00%;总磷的去除率达到80.13%。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随着溶解氧浓度的提高,湿地表层土壤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的微生物丰度有所下降,而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微生物丰度种类增多。由此可见,溶解氧浓度越高越有利于污染物质的去除,土壤微生物种类对溶解氧的变化有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87.
本文通过纳米ZnO(ZnO-NPs)对具有高效脱氮能力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Halomonas sp. KGL1的短期暴露实验,探讨在不同作用浓度下(0,1,10,50 mg·L~(-1)) ZnO-NPs对菌株的生物胁迫效应。结果表明,ZnO-NPs破坏菌株Halomonas sp. KGL1的细胞膜完整性并改变其粘滞性,使菌株形态结构改变,菌体发生团聚;同时诱导该菌株细胞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对菌株细胞产生氧化胁迫,进一步损伤菌株细胞,抑制菌株的生长和脱氮能力,且ZnO-NPs浓度越高,该菌株受胁迫程度越强。不同浓度的ZnO-NPs对菌株Halomonas sp. KGL1的NH~+_4-N去除率无显著影响,而其NO~-_3-N、NO~-_2-N的去除效率显著降低。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海水养殖废水等高盐含氮废水中脱氮菌株的抗ZnO-NPs胁迫能力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
胶州湾异养浮游细菌对磷的吸收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异养浮游细菌在磷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海湾富营养化中的作用,于2003年6月、8月和2004年3月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胶州湾异养浮游细菌的无机磷酸盐吸收量、周转时间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异养浮游细菌对无机磷酸盐的吸收量在春、夏、冬季分别为4.34,2.13,0.89×10-2μg/dm3.h,周转时间分别为39.78,29.29,6.56d,水温和有机质含量是其主要限制因子,胶州湾春季异养浮游细菌与藻类可能存在对无机磷酸盐的吸收竞争。 相似文献
89.
珠江口东南部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的3月和7月在珠江口东南部海域进行的大型底栖生物调查,初步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共156种,其中多毛类种类最多(79种),其次是甲壳动物(37种)。7月(116种)比3月(92种)种类多。3月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和平均密度分别为6.703g/m2和679.4ind/m2,7月分别为22.436g/m2和576.3ind/m2。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生物量、密度和多样性指数(H’和J’)在调查海区东南部相对较低。采用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排序尺度(MDS)分析了3月和7月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相似性,认为相同季节各站大型底栖生物相似性系数较高,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季节性差异相对较大。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在40%相似性以上,3月和7月分别可以划分出2个和3个生物群落。3月大型底栖生物群落Ⅱ和7月群落Ⅰ受到中等程度的扰动,其它生物群落处于轻微扰动状态。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密度、种类均匀度和种类丰富度与水深和沉积物特征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90.
由于计算机性能的日益提高和普及,计算机绘图软件成为科研人员工作中的不可缺少工具。目前虽有很多业务应用的气象图形系统,如中国气象局9210工程开发的MI-CAPS系统等,它们在气象业务预报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气象科研工作上经常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