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4篇 |
免费 | 166篇 |
国内免费 | 14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6篇 |
大气科学 | 152篇 |
地球物理 | 196篇 |
地质学 | 337篇 |
海洋学 | 48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82篇 |
自然地理 | 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41.
842.
为了分析全球定位系统/北斗三号(GPS/BDS-3)长基线解算中海潮模型的影响,该文采用常用的NAO.99b、FES2004、FES2014海潮模型,分别对BDS-3和GPS基线解算进行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基线重复率和均方根误差对比分析。通过中国周边17个MGEX站7 d数据测试表明:加入海潮模型后GPS/BDS-3的NRMS值均有提升,GPS基线重复性略优于BDS-3,均达到10-9;NAO99.b、FES2004、FES2014海潮模型对BDS-3内符合精度在N、E方向上提升不明显,U方向上分别提升6%、8.5%、9%,外符合精度在E方向上提升19%、23.8%、28.8%,在U方向上提升6.5%、5.5%、8%;GPS内符合精度提升不明显,外符合精度在N方向上提升1%、11.9%、12.2%,在E方向上精度相当,在U方向上提升2.3%、4.1%、5.1%。 相似文献
843.
积雪深度是表征积雪特征的重要参数,也是气候变化区域响应敏感因素。利用1979—2010年逐日雪深被动微波遥感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对西藏雪深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2 a来,西藏雪深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6 cm/10 a;1999年以后,雪深则表现为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5 cm/10 a。四季平均雪深中,春季雪深的变化对年平均贡献最大,二者相关系数高达0.88。高原雪深异常偏多年份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但并未发生气候突变。周期分析表明,西藏雪深存在准6~7 a振荡的显著周期。西藏雪深呈四周山地雪深大,中部腹地雪深小的空间格局,且受海拔影响有明显的陡坎效应,绝大部分地区雪深变化趋势倾向率在-0.08~0.08 cm/a,百分比达到74.6%;逐像元回归分析表明,雪深呈增加趋势的像元数占全区像元总数的76.9%,有减少趋势的仅占23.1%。西藏雪深与气温、降水、风速和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统计和空间相关性,整体表现为雪深与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呈负相关,而与降水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春秋季雪深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均达0.6以上,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夏冬季雪深回归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只有0.4~0.5,且未通过0.05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844.
845.
846.
降水过程中的地形影响长期以来已经得到广泛地关注,松嫩流域的地形对降水落区和强度的改变已有一些相应的分析,但多集中在天气分析方面。本文利用黑龙江省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对两次暴雨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试验采取降低地形高度和去掉地形两种方式。实验结果表明,降低高度后产生的影响不大,而没有地形时的结果与实况和数值模拟的结果有明显的区别;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的影响非常明显,地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和阻挡作用。这个试验对预报主要降水的落区和强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7.
848.
849.
利用2016—2020年暖季(5—9月)哈密市6个国家气象站及71个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降水量、降水日数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哈密市暖季降水集中在6—8月,降水量(日数)以小雨最多,暴雨最少。(2)暖季平均降水量(日数)及各等级降水量(日数)均呈西北—东南向的带状分布,沿天山山脉向两侧递减;各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大值区在天山山脉两侧海拔较高区域,东北部以及西南部的戈壁区域降水很少,且西南部的戈壁区域未出现过暴雨。(3)暖季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呈显著正相关,在2 600 m以下,海拔高度平均每升高100 m,降水量增加约12.3 mm,降水日数增加2.1 d。(4)在海拔1 000 m以上各等级降水量均存在相对偏少区,海拔2 400~<2 600 m中雨及以下降水日数最多,2 200~<2 400 m大雨及以上降水日数最多。 相似文献
850.
长江中下游夏季气温变化型与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异常的联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气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OLR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变化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的年际变动的联系。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异常可分为全区一致、南北反相、东西反相三种分布型。在年际时间尺度上,此三型的形成与东亚-西太平洋地区环流异常三种不同的分布密切相关。根据异常环流的这三种不同的分布型,分别定义了相应的东亚-西太平洋环流异常指数IEAWPi。分析表明,IEAWPi分别与三型气温指数有很好的相关关系,IEAWPi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与长江中下游夏季气温变化型相联系的副高活动异常。IEAWPi对应的高、低值年的高度距平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上空均呈相当正压结构。在500 hPa高度上,三型高度场异常的维持均与源自热带洋面上空的波列有关,而第三型高度场异常还与沿西风急流传播的波列有关。IEAWPi可为诊断和预测长江流域气温异常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