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西藏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中发现超高压矿物柯石英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的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床中发现典型的超高压矿物柯石英和蓝晶石, 二者呈针柱状交生, 产在一个以TiFe合金成分为主的颗粒(0.7mm× 0.5mm大小) 的最外部.该颗粒从内到外由4层矿物组成, 分别为TiFe合金主体、2 0~ 70 μm宽的自然钛、约10 μm宽的TiSi合金及30~ 5 0 μm宽的柯石英和蓝晶石为主的硅酸岩和氧化物层.主体矿物为高Ti低Fe的TiFe合金, 内部出现由细粒状低Ti高Fe的TiFe合金和自然钛组成的蠕英结构.最外层由柯石英和蓝晶石组成的格架中分布细粒的Si金红石和Ti-Mg -K -Na -Ca氧化物.初步认为TiFe合金从深部高温高压环境往浅部上升过程中, 内部发生局部熔融, 分解出自然Ti, 并在其边部与其他硅酸岩矿物或熔体发生反应, 形成柯石英和蓝晶石.这一过程可能发生在洋脊拉张环境, 由于地幔柱的上涌, 将深部的豆荚状铬铁矿带到浅部, 使得其中包裹的一些高温高压环境下稳定的矿物变得不稳定, 发生熔融和交代反应, 形成新的不平衡的矿物组合.罗布莎柯石英的这种不寻常产出特征说明是在减压过程中形成, 不同于造山带中常见的由板块俯冲增压过程中形成的柯石英   相似文献   
82.
新疆洪古勒楞蛇绿岩套中堆积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洪古勒楞蛇绿岩块,出露于西准噶尔海西褶皱带的西部。该蛇绿岩块的层序发育完好,尤其是保存了具有完整层序的堆积杂岩相。本文描述了堆积杂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演化以及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变化规律,指出蛇绿岩、堆积杂岩具有层状镁铁超镁铁岩体的主要特点,两者在成因上是相似的。文中提出蛇绿岩、堆积杂岩是在岩浆房中经液态岩浆重力堆积形成的观点,并对液态堆积机制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3.
最近在西藏罗布莎蛇绿岩豆荚状铬铁矿中,发现包括金刚石、柯石英和某些简单氧化物,诸如SiO2、MgO、Fe2O3、Cr2O3、Al2O3以及(Si,Ti)O2等组成的矿物群。这些矿物是非常复杂的由70~80种矿物组成的地幔矿物群的一部分。这充分证实在地幔中存在简单氧化物。高压-高温相平衡实验表明,硅酸盐矿物在下地幔条件才可分解成FeO、MgO和SiO2等简单氧化物(>670km)。因此有理由认为罗布莎简单氧化物可能来自下地幔深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