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地球深部金属碳化物的晶体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属碳化物的矿物十分稀少,但人工合成物则在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两方面分布均较为丰富,可分成两种结构类型,即填隙结构型及复杂化合物型,其形成机理与碳原子与金属原子的半径比(Rc/Rm)有关。金属碳化物是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地幔矿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举了在该地区已发现的若干金属碳化物种属。探讨了该类矿物的形成机理以及该类矿物中的某些种属表征其形成的温度、压力状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2.
核-幔物质晶体化学、矿物学及矿床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量的高温、高压实验表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 ,地幔氧化物及硅酸盐的晶体结构会发生与其温度和压力相适应的多型转变 ,并导致元素金属性的增加 ,即氧离子半径的缩小以及硅和其他阳离子半径的增大。来自地核部分物质的晶体化学及晶体物理目前还很少涉及 ,根据其物质组成 ,可能具有金属及金属互化物的性质 ,即原子呈等大球最紧密堆积 ,具有高熔点、难溶性等特征。在地球形成时作为地核物质是最先凝聚的 ,并由于重力分异沉入地核 ,上升至浅部时不与其他元素化合 ,保持了零价状态 ;等大球最紧密堆积使其在地球各层圈中晶体结构保持恒定。地幔热柱使核、幔物质上升至地球浅部成为可能 ,并形成矿物及矿床。以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为例 ,已经发现了多达 5 0种的铂族元素矿物、铁族元素矿物及其金属互化物 ,包括成分复杂多变的Os Ir ,Os Ir Ru ,Pt Fe ,Ir Fe Ni,Fe Ni Cr及Fe Co等矿物 ,它们还与来自核幔边界的Si,Fe ,FexSiy,FeO和SiO2 矿物共生 ,其中铂属矿物及其金属互化物矿物应视为来自E层的地核矿物 ;探讨了该区矿物与陨石矿物在共生组合方面的相似性 ,地核矿物的聚集可能会形成新型的金属元素矿床  相似文献   
33.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东部,距拉萨市200km的罗布莎蛇绿岩的豆荚状铬铁岩中,发现方铁矿和自然铁。而且以自然铁为核心并包裹于方铁矿中,两者形成圆球形态。自然铁的空间群为Fm3m,晶胞参数a=0.28663nm。方铁矿空间群为Fm3m,晶胞参数a=0.43070nm。根据有关实验资料推断,高压矿物方铁矿和自然铁来自下地幔,并且可能为核幔边界化学反应生成物。  相似文献   
34.
自60年代以来,国际上进行了许多大地地球物理研究,包括重力、地震测深和热流等,对高亚洲下部地壳和地幔的结构揭示出许多新现象。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高亚洲,包括帕米尔—喜马拉雅地区、青藏高原,都反映出一组穿透地壳、错开莫霍面的高角度深断裂。但是,对这组深断裂的分析研究很不足。本文将对这组断裂进行讨论,辨认出它们是一组垂直的转换断层,命名为垂直转换断层(Verticaltransformfaults)。它们在高亚洲隆升和年青造山作用(Mountian-building)方面具有独特的动力学作用。垂直转换断层在古老山带也应该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  相似文献   
35.
胶东—苏北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形成条件及年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胶东—苏北地区,由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石榴石辉石岩、榴辉岩、斜辉辉橄岩和纯橄岩组成的杂岩成群和成带分布,延长590km。该岩带越过郯庐断裂带延伸至大别山,全长约1200km。岩带内石榴石二辉橄榄岩与尖晶石橄榄岩伴生,组成较大的岩块,并且与榴辉岩伴生,曾被作者确定为一种有层序的岩套。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Sm-Nd同位素年龄为925±53Ma,矿物地质温度计和压力计表明其形成于115—160km深部,温度为800—1371℃。该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平衡温度和压力符合大陆地温线,而不同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玄武岩中包体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后者的平衡温度压力符合于大洋地温线。  相似文献   
36.
试论华北地块中生代以来的盆—山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块内自中生代以来,不存在蛇绿岩套。因此,该区不可能用板块观点解释其地壳演化问题。作者根据华北地块内盆地与山脉的构造格局及其应力场分析,认为该地块内盆地地壳的扩张拉伸体制与周边山脉的收缩挤压体制,二者相互作用与转化才是地壳运动的主要控制因素。本文还从山脉隆升速度、地震分带、岩浆活动性质、大地热流差异、岩石的变质和变形作用、上地幔的波动等方面,探讨了华北地块在中—新生代以来地壳演变的特点及其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37.
试论华北地块中生代以来的盆一山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8.
超基性岩中产有重要的金属矿床及非金属矿床,它又普遍存在蛇紋石化現象。要辨認蛇紋石化超基性岩的原岩,并寻找与其有关的矿产,常常会遇到蛇紋石化的問題。因此,对蛇紋石化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对蛇紋石化研究的历史已經很久了,然  相似文献   
39.
论述了甘肃省白银厂和青海省德尔尼黄铁矿型铜矿床的地质背景、成矿特征和成因,并与塞浦路斯的一些铜矿床进行了对比,认为这些矿床的特征与现代大洋硫化物矿床的特征基本一致,当属海底热泉成因的硫化物矿床。文中提出了热泉成因矿床的一般模式。同时分析了各矿床成矿作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0.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中的金刚石包体X射线衍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罗布莎蛇绿岩的豆荚状铬铁矿石及橄榄岩中找到了金刚石,少数金刚石存在有硅酸盐包体。本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中的CCD(电子藕合)探测技术,测得了粒度仅为20μm左右的包体矿物的粉晶X衍射数据,数据表明该硅酸盐包体有两种,为滑石和蛇纹石,从而说明了西藏罗布莎产于蛇绿岩中的金刚石是天然金刚石,并非“人工合成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