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0篇 |
免费 | 103篇 |
国内免费 | 6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篇 |
大气科学 | 131篇 |
地球物理 | 56篇 |
地质学 | 181篇 |
海洋学 | 35篇 |
天文学 | 25篇 |
综合类 | 33篇 |
自然地理 | 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8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7年9月下旬中期-10月上旬,晋西北地区出现了过程雨量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致使气温持续偏低,日照寡缺,地表积水严重,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利用2007年9月下旬-10月上旬的气象观测资料,从高低空形势、风场特征、水汽条件等方面对2007年9月26日-10月10日秋季连阴雨进行初步分析发现,2007年我国北方秋季发生长时间的连阴雨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有重要关系。2007年秋季北方降水异常型表现出了典型的La Nina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巴颜喀拉山东段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巴颜喀拉山东段花岗岩直接侵入到已发生褶皱的三叠纪地层中,并被侏罗系年宝组不整合覆盖,其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18~197 Ma.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岩石具似斑状结构或斑状结构,富铝高钾,富黑云母,含石榴子石和电气石等富铝矿物及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的发育为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1.00~1.22,属巴尔巴林划分的CPG型花岗岩类.形成于巴颜喀拉山造山带陆内碰撞造山阶段的晚期. 相似文献
13.
该滑坡泥石流特征为,流域面积小,流程短,规模小,以坡面型为主,多由滑坡崩塌转化而来,发生频率低,突发性强,危害大。文章揭示在植被覆盖的花岗岩地区,持续强降雨引发群发性浅层土质滑坡,在斜坡微凹处或小沟谷,易转化成泥石流,形成灾害链。对该类型滑坡泥石流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同类型滑坡-泥石流的防治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
电线积冰物理过程与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线积冰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电力系统、通信系统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们越来越关注电线积冰的形成条件及物理过程,包括气象条件、气流动力学、液滴运动轨迹以及热力学过程。通过外场观测、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的不断开展,揭示出电线积冰质量增长过程决定于云降水粒子谱分布、碰撞效率、黏性率、冻结率、碰撞速度和角度等微物理参数,这些参数又受控于降水率、云雾含水量、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宏观气象条件。通过数值模式已可进行电线积冰量和积冰持续时间的定量研究和预测,进而在开发垂冰模式和形态模式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总结过去60多年来电线积冰物理机制和数值模拟研究主要成果的基础上,对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16.
GIS支持下区域土地资源分等评价--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大农业的角度出发,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论述了区域土地资源分等评价的方法和步骤.以安徽省为例,选择9个评价因素,在GIS支持下,用限制因素指数和模型进行土地分等评价,从而对研究方法作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某化工厂Cr6+污染状况及风险水平,在研究区布设土壤与地下水采样点各19个,测定Cr6+含量,分析污染特征与成因,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0.5 m)Cr6+超标率为42.11%,其浓度随深度增加总体上降低,但在地下水位附近(15~20 m)回升,主要因长期淋溶作用使污染物向下迁移至含水层位富集。浅层地下水Cr6+超标率为73.68%,深层地下水超标率为37.50%。整体而言该区土壤和地下水Cr6+污染形势不容乐观,应开展水土协同治理。空间上表层土壤Cr6+分布受人类活动影响,与投产期厂内功能区的划分相关性较低。地下水Cr6+受水动力场影响,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污染羽中心向下游方向迁移。土壤致癌风险均值为1.85×10−6,介于10−6~10−4,风险中等,应引起必要重视。非致癌风险低于1,无慢性毒害影响。经口摄入土壤为主要暴露途径。地下水致癌风险高达10−2数量级,远超过10−4,风险不可接受。非致癌风险均值51.62,远大于1,极可能引发慢性毒害效应。另外需进一步考虑Cr6+通过牛羊肉食物链进入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红树林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使用Sentinel-2A数据获取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的遥感影像,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湿度特征,基于K 近邻(K -nearestneighbor,KNN)、随机森林(randomforest,RF)、决策树、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VM)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neuralnetwork,BPNN)方法,通过多次实验提取出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区域,并探讨了机器学习方法中不同类型分类器在提取红树林过程中的优缺点。结果表明:①Sentinel-2A的Band8A、Band11、Band12波段组合能够较好突出红树林特征,结合湿度特征和纹理特征可以提高红树林的分类精度;②基于机器学习方法能够准确提取红树林区域,其中,SVM分类精度最高,达到92.31%,BPNN、RF分类精度分别为88.46%、90.38%,Kappa系数表明分类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③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对红树林的分类效果,发现SVM和BPNN等非线性方法能提取出更准确的红树林区域,KNN、决策树、RF等容易造成红树林的错分和漏分。利用SVM和BPNN提取红树林具有识别准确度高、无损图像信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在2017~2019年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基于梯形模糊理论构建了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模糊评价模型,并通过实地调研修正了暴露参数,对一亩泉水源地地下水环境开展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该水源地的健康总风险在2.959×10-5~1.504×10-4 a-1,55%以上可信度下未超过Ⅲ级风险,总体为可接受水平,但在水源地上游的监测点,风险超过Ⅲ级风险,应引起必要重视;其中Cr(VI)为首要风险物,主要因为原生环境富含Cr,加以地下水长期开采等引发环境变化的驱动;不同受体对比,女性风险高于男性,成人风险高于儿童。相比传统模型,梯形模糊评价模型可更好刻画临界状态风险情况,相比三角模糊模型,其适用性更强;采用梯形模糊模型和选择恰当暴露参数是降低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但模型本身的不确定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利用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6个代表站降水资料,研究了雅江流域近53年的夏季降水量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包括:1963~2014年雅江流域6个站各站年平均降水量在286.2~447.9mm,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在221.4~355.4mm,占年降水量的71%~85.5%。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拉萨,其次是日喀则和泽当,位于雅江偏西段的定日和江孜降水量最少;夏季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雅江流域年降水量存在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降水总量呈增多趋势。夏季降水量对年总降水量的贡献最大,占年降水总量的77%。夏季(6~8月)降水量变化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即总体呈增多趋势。拉萨、定日、日喀则、浪卡子夏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与雅江流域整体趋势特征一致,其中拉萨最明显,而泽当和江孜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雅江流域夏季降水量在1998年出现了明显突变,21世纪以来的十几年内存在短时间的突变现象。雅江流域夏季降水量主要存在2~4a和7~8a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