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篇 |
大气科学 | 23篇 |
地球物理 | 6篇 |
地质学 | 61篇 |
海洋学 | 9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7篇 |
自然地理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8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为了确定我国华北寒武系苗岭统鼓山阶和芙蓉统排碧阶的底界,对豫北沙滩剖面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演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寒武系δ13C演化表现出3次正漂移和2次负漂移,正漂移分布于张夏组下部、中部和炒米店组上部,δ13C分别达到最大值2.0‰、1.0‰和3.0‰;负漂移分布于张夏组底部和中下部,δ13C分别降到最低值-3.4‰和-1.0‰.炒米店组上部的δ13C正漂移起始于三叶虫Chuangia带底部,相当于美国、澳大利亚、西伯利亚及我国华南地区的芙蓉统排碧阶的SPICE正漂移.张夏组底部的δ13C负漂移对应于三叶虫Bailiella-Lioparia带,相当于鼓山阶底部的DICE负漂移.这2次δ13C漂移事件不仅可作为区域地层对比的依据,还可作为我国华北寒武系苗岭统鼓山阶和芙蓉统排碧阶底界确定的标志.寒武纪δ13C漂移事件与海平面变化、古生态环境演化密切相关,因海侵作用导致的古生态环境扩大及海洋初始生产力的繁盛可能是海相碳酸盐岩δ13C正漂移演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4.
扬子地台寒武系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贵州金沙地区寒武系上部娄山关组岩性单一,为蒸发相白云岩,生物化石稀少,沉积时代归属不清.为寻找地层对比与划分的岩石地球化学标志,按5 m的样品间距对贵州金沙地区相邻的长岩沟剖面、岩孔剖面寒武系采集了250件碳、氧同位素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对其演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金沙地区寒武系碳同位素组成演化表现出4次显著负漂移和3次显著的正漂移.负漂移分布于清虚洞组中部(NE-1)、陡坡寺组下部(NE-2)、陡坡寺组与娄山关组的分界处(NE-3)、及娄山关组下部(NE-4),δ13C值分别降低到-2.3‰0、-2.6‰o、-6.2‰和-4.8‰;正漂移分布于清虚洞组底部(PE-1)、顶部(PE-2)及娄山关组上部(PE-3),δ13C值分别上升到1.3‰、2.1‰和2.6‰.δ13C的演化趋势可与世界各大陆寒武系δ13C演化趋势对比,它将娄山关组下部、中部、上部分别划归全球寒武系第二统上部、第三统及第四统. 相似文献
65.
66.
Akima插值法在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介绍了Akima插值法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举例说明了它在测量中的应用,同时与线性内插和三次自然样条函数插值做了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67.
申明华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1992,(2)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独立的基础.农业生产与气象关系密切,农业的发展和丰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象条件和人类趋利避害的能力.长期以来气象部门一直坚持以农业服务为重点的方针,不断提高防灾、减灾和抗灾的气象服务能力. 农业气象服务,是为各级政府及有关单位的领导、科研单位及生产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业气象情报、农业气象预报信息.主要 相似文献
68.
申明华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1987,(5)
我国近年来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开展了冬小麦遥感测产试验研究工作,我区是在去年参加了北方11省市(自治区)冬小麦遥感估产协作组. 一年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全组同志的共同努力,在冬小麦监测工作中,取得了全区大范围的比较详细的第一手资料,为开展我区遥感测产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地面监测点的建立 相似文献
69.
1 引言自七十年代以来,北非撒哈拉次大陆,出现了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多年持续性干旱,曾引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并在国际气象学界逐渐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严中伟等指出,夏季五十年代湿润多雨和七十至八十年代持续性干旱的气候跃变现象,自北非向东北伸展,波及印度、中国中部直至 相似文献
70.
传统浑浊度时空变化模式研究依靠野外观测实验,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模型适用范围亦非常有限。本文利用自组织网络(SOM),直接从长时序遥感影像中提取典型浑浊模式,分析浑浊度年内、年际变化特征。以黄河河口附近海域为研究区,提取出近15年的6类典型浑浊模式。典型特征显示,研究区内主要有2个浑浊区,位于渤海湾西部和南部,以及河口外和莱州湾西北部;6类模式中四类以年为周期过渡更替,冬春季浑浊度较高,夏秋季浑浊度较低;多年浑浊模式逐渐由中浑浊向清澈模式变化,整体浑浊度有降低趋势。浑浊水体分布主要受河口潮流、环流等海洋动力和风浪影响,结合研究区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海面风浪变化是造成浑浊模式更替的主要原因,黄河入海泥沙影响范围仅局限于河口口门周边。利用统计参数分析和2007年各月悬浮泥沙浓度反演结果比较,评价SOM分类效果,结果表明SOM提取的模式间具有显著差异,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经验模型反映区域浑浊特征。SOM神经网络能够从长时序遥感影像中直接提取浑浊水体典型分布模式,分析海岸带地区水体浑浊度变化的时空特征,对了解复杂水体泥沙输运及优化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